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企图“白嫖”的成年人,被游戏代退费公司收割,欢迎阅读。
想退费 3 万,先交费 3000。
充值游戏后又心存侥幸,企图通过冒充未成年人、申请游戏退款,实现变相 " 白嫖 " 的成年人,正成为游戏代退费灰色产业链的收割目标。
近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一位父亲以自己 6 岁孩子的名义将某互联网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后者退还累计 19 万余元的游戏充值款项。
按照相关规定,8 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在游戏内 " 充值 ",游戏公司有义务退钱。但在小新一案中,法院经审理发现一系列不寻常的迹象。
例如,相关游戏账号由小新的父亲注册,且存在游玩记录;充值消费多发生在上学时间、深夜、凌晨等,与小学生的作息明显不符;游戏账号的发言记录具有明显的成年人特征,而小新直接否认了父亲的说法,声称自己没有充值。
最终,法院对 " 充值 19 万余元系小新实施 " 的说法不予采信,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该案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热议。
像小新父亲这样,宣称家里小孩偷偷 " 充值 "、要求游戏公司退款的玩家并不少见。这里面固然有人实话实说,但也有许多人本是自己游玩、充值,却企图假借未成年人身份 " 白嫖 "。
在利益驱使下,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代退费公司,盯上了怀抱侥幸心理的玩家的钱包。
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只需简单搜索,即可找到大量宣称可协助退费的个人和机构。字母榜(ID: wujicaijing)以孩子充值、退费无门为由,联系了一位提供这类服务的 " 张律 "。
" 张律 " 简单了解情况后,宣称 " 可以退的 ";旋即以站内私信 " 不方便说太多 " 为由,要求在即时通讯軟體添加好友,转到站外沟通。
然而,接下来与笔者沟通的并非 " 张律 ",而是一位姓刘的律师。在被问及为何换人时,刘律师直言,活跃于某内容平台的所谓 " 张律 " 只是客服而已。
一番交流后,刘律师针对 3 万元的退费需求开出报价,要么全额支付 15%,要么先付 10%,退费到账后再付 10%。也就是说,要想请对方帮忙退费,起码要首先支付 3000 元。
为了催促缴费,刘律师晒出一系列律所办公室照片、执业许可证等,以及几张退费成功案例的聊天记录截图。但微妙的是,其话术悄悄变成 " 本所严禁对当事人承诺案件结果 ",也就是不保证能否退款,而非 " 张律 " 口中的可以退款。
字母榜了解到,在游戏代退费这门灰色生意中,上述 " 套路 " 并不鲜见。
代退费公司往往会通过大包大揽的许诺拉高潜在客户的预期,再引导至站外进行交易,并鼓动玩家尽快付款。至于能否退费,完全是未知数。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会在收取费用后拉黑客户、注销账号,从此 " 人间蒸发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一般情况下,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游戏内充值购买虚拟商品,无法要求游戏公司退款。但在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上,与 " 游戏代退费 " 有关的帖子、视频和账号众多,发布者要么分享退费经验和 " 话术 ",要么宣称掌握退费特殊手段,吸引有此类需求的用户关注,其中不少人言明自己是成年人,但仍希望游戏公司退钱。
成年人的 " 白嫖 " 心态,再加上各色代理公司的推波助澜,一条围绕游戏退费的灰色产业链正在浮出水面。它不仅让游戏公司不堪其扰,更让玩家面临遭受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就连被代退费公司视为获客场景的内容平台,也面临着不小的生态挑战。要想斩断 " 黑手 ",除了玩家需要秉持诚信精神,也需要游戏公司和内容平台的联手治理。
让成年人 " 伪装 " 未成年人,几乎是所有游戏代退费公司的 " 诀窍 "。
根据相关规定,未成年人在游戏内充值受到严格限制:游戏公司不得向 8 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8 岁以上 16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不得超过 50 元、每月累计不超 200 元;16 岁以上 18 岁以下单次充值不得超过 100 元、每月累计不超过 400 元。
这一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规定,成为一些成年玩家和代退费公司眼中的 " 漏洞 "。
在与字母榜的沟通中,多家代退费公司都会询问 " 家中是否有小孩 "" 几岁 "。即便笔者明确告知,游戏充值消费是由大人完成,代退费公司仍然要求以 " 孩子玩游戏 " 的事由代理退费。
而在多家内容平台上,不少提供代退费服务的人员表示," 成人无法申请退款 ",但 " 家长实名孩子充值可以退 "。为此,一些人专门设计了应对游戏公司询问的话术,比如 " 游戏账号是大人的实名,但孩子玩的 ",是在下载学习軟體时不小心用了大人的信息。
除了 " 借用 " 未成年人的身份,这类账号还会分享一些看似简单有效的退款方法,比如通过互联网投诉平台曝光,向游戏公司施压,或者直接起诉等。
但不难看出,这些手段不仅程式复杂、费时费力,效果也难以预料。内容发布者看似出谋划策,实则让试图自行退费的玩家望而却步。
这时候,发布者会 " 贴心 " 地建议,不妨通过站内私信联系,并承诺 " 看到就会提供帮助 "。而当玩家与之联系时,往往会经历与笔者相同的遭遇——三言两语被引导至站外,由其他 " 律师 " 或 " 老师 " 接手,兜售价格不菲的代退费服务。
按照一些代退费人员的说法,未成年人申请退费,可以退全款;成年人则可以退款 80%~90%。对于不少氪金数万元的游戏迷而言,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然而,一旦听信了代退费公司的说辞,支付一笔服务费或 " 保证金 " 后,原本坐等退费的玩家们常常面临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对于一些宣称通过法律手段讨还费用的代退费公司,玩家需要按照对方的指引,提供个人信息、子女信息、家庭信息、游戏账号等,甚至是孩子用手机玩游戏的视频片段。代退费公司收取费用、拿到资料后,不复刚刚接触时的热络,反而施展 " 拖字诀 ",以 " 正在处理 " 等话术搪塞玩家;等到玩家耐心耗尽、要求退还服务费,代退费公司又会以各种名目进行扣除,甚至不再回复消息。
另一些代退费公司的赚钱手段更加粗暴:先通过售卖几块钱一份的 " 成人退费教程 " 小赚一笔,等到购买者发现所谓 " 教程 " 只是网络信息的复制粘贴后,再引导玩家支付数百乃至上千元的费用,购买 " 专业法律团队 " 的服务。在不少情况下,所谓 " 专业法律团队 " 纯属子虚乌有;玩家付款后,常常面临被拉黑的情况。
为了吸引潜在客户,代退费公司会在各大内容平台晒出聊天截图,以佐证服务的真实性和成功率。但游戏业内人士表示,即便这些截图并非伪造,也有很大可能是在赌成功率:" 比如他收了 100 个人的钱,最后投诉退款成功了 5 个人,就会用这 5 个人作为案例反复宣传。"
与此同时,许多要求退费的玩家存在 " 伪装 " 成年人的问题,即便代退费服务没有效果,不少人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游戏代退费的幌子卷款跑路,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在 " 赌 " 成年玩家的这一纠结心态。
成年人玩游戏 " 氪金 ",失去兴致后以各种手段寻求退费,不仅有违商品交易的契约精神,甚至涉嫌欺诈,若被撺掇起诉游戏公司,大概率由于无法提供孩子 " 充值 " 的充分证据,诉求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
在 " 小新父亲起诉游戏公司要求退费 19 余万元 " 一案中,家长声称孩子偷拿父亲身份证完成实名认证,并进行大额充值消费。
然而,被告方游戏公司在庭审中辩称,多项证据表明,充值行为是大人而非孩子:这款游戏是军事题材,玩家绝大部分是成年人;相关游戏账号存在大量成年男性特征言论,比如 " 喝酒 "" 做生意 "" 上班 " 等,孩子否认充值行为,且表示从未在游戏中发言;而充值发生在深夜或凌晨,与小学生作息不符;等等。法院最终判决原告败诉。
在另一起案件中,网约车司机李某将一家游戏公司告上法庭,称其 10 岁的女儿小乐累计充值 3 万余元,要求退款。李某声称,小乐承认自己擅自用手机充值了游戏币。
但法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李某始终拒绝法官与小乐沟通;游戏账号的充值行为发生在工作日的白天,而此时小乐理应在校上课;在游戏账号充值前,相关银行卡存在从支付宝提现,再转入微信支付账号的动作,与孩子的操作习惯不符。与小新一案类似,法院同样判决李某败诉。
不可否认,现实中的确会有一些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因此产生家长希望通过民事诉讼讨回款项的情形。但倘若成年人故意谎称孩子 " 充值 " 要求退费,几乎不可能在法庭上获胜。
一位法律人士对此解释称,在民事纠纷中," 谁主张、谁举证 " 是基本原则之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这意味着,成年玩家要求游戏公司退费,需要先自行向法庭提供游戏充值是未成年人操作的证据,如果举证不足,则承担不利后果。
同时,面对家长的举证,作为被告的游戏公司同样会提出抗辩,并提供其所能核查的有利证据,比如游戏账号信息、游戏时长、游玩时段、游戏内社交行为、充值方式等。成年人玩游戏 " 氪金 ",却希望让孩子 " 背锅 ",很难不留下各种痕迹,进而被游戏公司识破,导致败诉。
由此可见,在游戏公司不存在明显过失——如广告欺诈、没有版号、没有按照版署规定落实防沉迷等——的情况下,成年人想要获得退款,无论是掏钱请人代劳,还是自行诉诸法庭,成功率均微乎其微。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奚备律师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冒充未成年人退费的行为并不现实,只是一些不法机构欺骗玩家的话术。提供代退费服务的所谓 " 法律机构 ",本身也涉嫌诈骗。
利用部抽成年人 " 白嫖 " 心理赚钱的游戏代退费灰产,不仅让玩家暴露在欺诈风险中,也侵害了游戏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的利益。
对于游戏公司而言,游戏代退费行为不必要地增添了运营成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资源去甄别、核实每一起退费要求。这可能导致原本合理的未成年人退费也受到干扰,效率下降。
对于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来说,这一灰产同样危害极大。
目前,玩家主要通过各大内容平台寻找退费方法。搜索 " 游戏退费 " 等关键词,随处可见 " 网络游戏全额退款流程 "" 未成年人退款,一个很脏但是很有用的方法 "" 成年人游戏里如何退金 " 等内容。除了真假难辨的教程、功效不明的 " 话术 ",还有各种宣示退款成功的聊天截图,转账记录等。
字母榜注意到,在相关内容的评论区,为了诱导用户付费,一问一答的 " 托儿 " 痕迹明显:一些用户回复 " 已成功退款 xxx 元 ",另一些则询问如何操作、有何窍门。发布代退费内容的 " 老师 " 随即赶到,却讳莫如深,建议 " 后台私聊 "。
互联网平台从维护用户权益角度出发,不应允许代退费公司无所顾忌地从中牟利。
尤其是那些引导玩家跳转至站外交易、规避平台巡查监管的代退费 " 客服 " 账号,理应成为首先清理的目标。倘若放纵代退费公司发布真假难辨内容,一旦玩家轻信了 " 成年人也能退费 " 之类的说法、被引导至站外,遭受金钱损失的风险将显著放大。
同时,卷入代退费公司层层套路的玩家,还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在代理退费时,相关人员往往要求提供本人、子女乃至家庭的详细信息,比如身份证、户口本、银行账户等;这类信息若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果将十分严重。
针对游戏代退费乱象,多地警方已经发布通告,指出游戏代退费中介不可信,任何以 " 游戏代退费先缴费 " 的 " 客服 " 或 " 法律咨询 " 都是诈骗;未成年人游戏退费,应由家长直接联系游戏公司处理。
面对 " 雷点 " 众多的游戏代退费生态,聚拢了大批玩家和代理公司的互联网内容平台,理应肩负起更大的治理责任。
比如,平台以适当方式,提醒玩家秉持诚信精神,切勿盲目相信各类退费 " 教程 ";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引导用户跳转至站外的引流账号,并予以清理。
此外,游戏公司应当继续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以更加明晰、简单的方式,提供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的合理退费通道。
另一方面,游戏公司也应当加强对成年人玩家的宣贯,并继续扎紧 " 篱笆 ",准确识别明显不合理的退费,并坚决拒绝,从而减少玩家盲听盲信、被代退费机构 " 收割 " 的风险。
事实反复证明,在商业社会中," 白嫖 " 往往更贵。成年玩家倘若为 " 氪金 " 心疼,不妨在充值前三思而后行,而非事后试图借助他人之手退款。
另一方面,游戏代退费灰产的危害已经逐渐显现。只有游戏公司、互联网平台和玩家三方协力,通力打击,相关灰产才会逐渐消失,为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未成年和成年玩家合法权益也能得到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