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亲子经验:假如你有一个女儿,千万不要对她说这些话,欢迎阅读。
就算你没有女儿,恐怕从小到大,也一定听过类似的话吧:
你怎么老是爬上爬下的,一点女孩样都没有
哪有女孩玩汽车、恐龙的,女孩都是玩洋娃娃的
你怎么不穿裙子?还留短发?像个假小子一样
小女孩就要安安静静听话一些,别和男孩一样吵吵嚷嚷
……
这些话虽然都不一样,但说的都是「女孩要有女孩的样」。一旦女孩表现的「没有女孩样」,就会得到这样那样的提醒。
那么,真的有所谓的「女孩样」吗?「女孩样」都是啥样?
曾经有一个视频短片,请了性别不同、年龄各异的模特,摄影师对模特发布命令:「请像女孩一样奔跑」。
这些模特听到指令后,都有意识地模仿着他们从出生以来被期待的、被告知的、被教育的那个「女孩的样子」奔跑——娇羞、扭捏、内向、别扭。
图片来源:Like a Girl from Always
这就是「女孩样」吗?有「女孩样」就能让女孩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吗?
事实上,多年以来的性别研究发现,所谓的「女孩样」「男孩样」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反而会让孩子被规训、被约束,成长的道路越走越窄。
这两种「女孩要有女孩样」的话
家有女孩千万不要说
有些话听着非常耳熟,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经意就会对女孩脱口而出,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对女孩的性别偏见,是对女孩的限定和否定。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种话有两类最常见:
类型一:针对女孩外貌和行为举止的标签和性别偏见
女孩就该穿裙子 / 玩娃娃 / 喜欢粉色……
女孩就要安安静静 / 不能爬上爬下 / 不能吵闹……
女孩应该穿什么、玩什么,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这些,都是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
所谓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事物的概括看法。
仅仅因为大部分女孩穿裙子、玩娃娃,就觉得女孩只能穿裙子,玩娃娃,是对女孩行为模式的一种偏见。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请被试者帮忙照顾一个宝宝,并提供了多种玩具,可以用来陪宝宝玩。
当宝宝穿着女孩衣服,拥有一个女孩名字时,被试者不约而同地递给宝宝洋娃娃一类的玩具;而当宝宝穿着男孩衣服,有一个男孩名字时,被试者又齐刷刷地递给宝宝积木、汽车一类的玩具。
事实上,参加实验的其实是同一个宝宝,只不过换了衣服和名字而已。
这让被试者们很惊讶,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对性别的偏见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腦海里。
儿童对于性别的看法,和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家长的语言、行为,时刻都在意无意地告诉孩子,女孩应该活成什么样,男孩又该活成什么样。
那些在规训中长大的女孩,想要放肆大笑时、想要全力奔跑时,想到的却是「女孩不能这样」。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是隐藏起最真实的自己,不敢表达自我、畏惧突破自我,最终只能活成别人眼里的可爱娃娃。
类型二:针对女孩能力的标签和性别偏见
因为你是女孩,所以你积木玩得不好 / 不擅长棋牌游戏……
女孩的逻辑能力不行,长大以后数学学不好 ……
对女孩的刻板印象,不仅限于言行举止的约束,还有对女孩能力的否定。这同样是一种主观偏见。
不少研究发现,男女在数学成绩上的差异很小,甚至在有些国家,女孩的数学成绩比男孩更优异。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很多女孩不喜欢数学、不擅长数学呢?
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女孩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这种信念感,其实是周围环境传递给孩子的。
原本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大腦都有很强的可塑性,都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
当男孩遇到数学难题时,父母会鼓励孩子动腦筋,可当女孩遇到难题时,父母却会抛出一句「果然女孩学不好数学」,这无疑会给女孩很大的压力和打击。
一旦女孩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相信自己不擅长数学,她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焦虑,这种负面情绪又会进一步降低女孩的学习表现。
说白了,这是「语言的诅咒」。
别和女孩说「要有女孩样」
正确的养育模式是「不设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每个成长阶段中能力发展可能有所不同,但这并不需要用「女孩样」来做进一步的限定(男孩也一样)。
很多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性别差异,比如男孩更好动,女孩更安静,其实是大人预先给孩子设定了不同的期待,或者说剧本。
一旦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期待,大人就会用批评、惩罚、否定等方式把孩子推回原本的期待中。
久而久之,孩子长成了我们认可的样子,也同时磨灭了自己的光环,被修剪成我们希望的样子而已。
一项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发现,男女智商的平均水平几乎没有差异。只不过男性智商高低更分散,女性智商更集中趋近平均值而已。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研究发现,当父母不去规定孩子应该玩什么玩具,表现出什么性格,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时,孩子们的选择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按性别进行划分。
很多女孩一样喜欢搭积木,追逐打闹,长大后想当科学家、医生、律师,做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她们能否成为独立自信的「大女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态度。
女孩不是真的不如男孩,而是被父母和环境「塑造」成不如男孩的样子。
养出独立自信的女孩
一定要告诉她 5 句话
很多女孩的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些焦虑:我不会这样说孩子,但我无法阻止周围的人带着刻板印象和标签,来评价我的孩子,怎么能让孩子更强大?不被影响?
我们可以给她分享一些优秀女性的榜样,感受女性的力量。
也别忘了多说这 5 句话,增加女孩内心的能量:
1. 你很可爱 / 漂亮,但这不是你唯一的优秀品质,你有更多闪光点
如果你不希望女儿只有可爱 / 漂亮这一个优点,就不要过分强调它。
当女孩在某一件事情上表现不错,请记得多用勇敢、独立、坚强、机智,这些具体的、美好的词汇,多夸夸女儿。
2. 别怕拒绝别人,不用太善解人意
当我们一味要求女孩懂事、善良时,她就失去了保护自己的铠甲,她会误以为委屈自己,让别人满意,才是她人生的唯一选项。
不想把宝贝女儿培养成「受气包」,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要鼓励她勇敢说「不」。不要因为过分强调善良、礼貌、善解人意,就一味回避冲突,这会削弱女孩的力量。
3. 爸爸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决定一个女孩能力天花板的应该是实践,而不是性别。
我们要鼓励女孩去尝试,去努力,甚至去碰壁,然后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开始就告诉她,因为你是女孩,所以连试都不必试,直接认输吧。
4. 你可以自己做决定,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赋予做决定的权利,这是天然的发展需求,和性别无关。
从小就给女儿自己做主的机会吧,这样她就会慢慢生出判断力、决策力、还有为选择承担后果的勇气。等她长大后,她才不会轻易地把决定权交到别人手里。
5. 你可以友善地表达你的观点,听取他人意见时也别忘了坚持自我
不想女孩活在听话、顺从和必须照顾别人感受的框框里,我们就要允许女儿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这样会让对方不高兴。
明明能赢却不敢赢,想说却不敢说,这样的人生对女孩来说太不公平了。
最后,我们再回到开头说的那个短片。
摄影师除了让成年人表演「像女孩一样奔跑」,又请了一些较为年幼的小朋友站在镜头前,发出同样的指令时,小女孩们的理解则更简单直白:
用尽全力,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参考文献
[ 1 ] (美)卡伦 · 霍妮 . 女性心理学 [ M ]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2009-5.
[ 2 ] Nyborg, Helmuth. "Sex differences across different racial ability levels: Theories of origin and societal consequences." Intelligence 52 ( 2015 ) : 44-62.
[ 3 ] (美)克莱尔 · A. 埃奥 /(美)朱迪斯 · S. 布里奇斯 . 心理学:关于女性(第 4 版) [ M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11.
[ 4 ] (美)希拉里 · 弗里德曼作;董应之译 . 一激到底 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 .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23.03.
[ 5 ] APA PsycNet
本文专家
陈艳
合作专家
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博士在读
苏静
审核专家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策划制作
监制:大力
策划:美丽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