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傍上华为这5年,赛力斯巨亏150亿……,欢迎阅读。
俗话说 " 跟着大哥混,三天饿九顿。"
问界爆火,为何赛力斯暴亏?
余承东叫卖的那么起劲,为何赛力斯还在亏损?
和华为合作前,赛力斯一年还能赚几千万。和华为合作后,为何连亏 4 年,合计净亏损上百亿?为何扣非净利润更是连亏 5 年,加起来能达到 150 亿?
有人说赛力斯早已沦为 " 代工厂 ",早已失去了 " 灵魂 "。
阁下又如何看待?
四年净亏损上百亿
1 月 24 日晚间,赛力斯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355 亿到 365 亿元,同比上升 4.09% 到 7.02%。预计 2023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7 亿元到 -21 亿元。另外,公司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50 亿元到 -46 亿元。
业绩预告发布后,备受关注。
毕竟赛力斯是目前华为智选车业务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赛力斯解释了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是研发费用投入较高;二是前三季度销售低迷,固定费用及相关费用较高;三是上半年市场促销力度大,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等。
从营业收入层面来说,赛力斯四季度预计在 200 亿元左右,超过了前三季度总和,但依然增收不增利。按中间值计算,赛力斯 2023 年第四季度扣非净亏损大概是 17.85 亿元,这个数据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亏损幅度都进一步扩大!
不过,如果看归母净利润,2023 年第四季度为盈利 1.94 亿或者亏损 4.06 亿。似乎已经走到盈利的边缘。
因为问界系列产品第四季度确实卖的不错。据余承东最新透露,新问界 M7 上市 4 个月后,大定数量已经超过了 13 万,问界 M9 新车预订量已超过 5.4 万辆。
公开资料显示,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始于 2019 年。双方于 2021 年 4 月推出首款车型华为智选 SF5,也成为首款入驻华为销售网络的车型。
但赛力斯和华为合作以来,年年巨亏。
财报显示,2019 年 ~2022 年,赛力斯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672.15 万、-17.29 亿、-18.24 亿、-38.32 亿。如果加上 2023 年,四年净亏损将达到 94 至 100 亿。
如果只看扣非净利润,2019 年 ~2023 年,5 年赛力斯合计扣非净利润为亏损 148 亿 -152 亿元。
所以,坊间关于赛力斯 " 失去灵魂 ",沦为 " 代工厂 " 的质疑一直不断。而且,华为的合作不止赛力斯,赛力斯这样的亏损状态还要持续多久,也让投资者担忧。
问界 " 起 - 落 - 起 ",功劳在华为
华为进入汽车领網域时,提出了 " 华为不造车,只利用 ICT 技术,帮车企造好车 " 的口号,并推出了三种模式:零部件模式、HI 模式和智选模式。
对于智选模式,当时几乎没有大厂愿意合作,可能大厂都不愿意把自己的 " 灵魂 " 交给华为。
此时,华为遇到了小康股份。
小康股份当时有东风风光、东风小康等车型,但在乘用车领網域,存在感一直不强。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抱上华为的小腿 " 赌一把 "。对于初出茅庐的华为而言,和小康股份合作本质上也是 " 抱团取暖 "。
2021 年 4 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首款车型,华为智选 SF5 面世。可面世后一段时间,销量最高也仅 2200 台左右,可能是颜值影响了销量。
这对于强势的华为和余承东本人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很快,双方在 2021 年底推出第二款车型问界 M5。这一次,问界 M5 完全脱离了小康股份原来的品牌体系,并且进入了华为终端,并搭载了华为 DriveONE 纯电驱增程平台和全新 HarmonyOS 智能座舱。
相比于原先的 SF5,产品竞争力得到质的提升,并得到了 HUAWEI 的品牌背书。从 2022 年开始,问界 M5 销量暴增。2022 年 7 月,问界 M7 正式发布。两款产品加起来,让问界品牌销量暴增。问界也成为 2022 年成长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
2022 年 7 月小康股份趁势更名为赛力斯(集团)。
据理想汽车李想后来回顾,2022 年三季度问界 M7 发布后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 "。可问界 M7 也就火了一阵子。事实上,问界 M7 上市備份受争议,外观上被质疑是东风风光 ix7 的翻版,中保研的安全性测试也被用户担忧。
因此,随着问界 M7 最初的订单逐渐消化完毕,进入 2023 年后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理想 L8 和 L7 问世,理想再次夺回了中大型增程式 SUV" 销冠 ",并且销量逐月攀升。
赛力斯的股价在 2022 年 7 月创出新高后,也一落千丈,一度回调超过 70%。
华为和赛力斯压力倍增。余承东可能压力更大。
陷入销量谷底时,余承东悄悄干了一件事。2023 年初,"AITO 问界 " 在各个渠道悄悄换上了 "HUAWEI 问界 " 标志,试图让华为为问界背书。当时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然后,就是听说余承东在内部被 " 敲打 " 了。
转机出现在 2023 年 4 月。搭载华为 ADS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问界 M5 智驾版上市。有了华为的最新技术加持,问界的产品力和竞品再次拉开了等級。
2023 年 9 月问界新 M7 发布,同样配备了华为的 " 杀手锏 " ——搭载华为 ADS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以及最新的鸿蒙智能座舱。在智能化方面,确实 " 遥遥领先 " 对手。
所以,从 2023 年 11 月份开始,问界 M7 在中大型 suv 销量上力压理想 L7 和 L8。2023 年 12 月,问界 M9 又发布了。三款产品全部用上了华为的智驾系统,这在目前的整个市场中,的确没有对手。
仿佛历史又在重演。这是问界第二次超越理想,不过并没有把理想 " 打残 "。
理想也不是吃素的。开年第一个月,理想 L7、L8、L9 不同车型的降价范围在 3.5 万 -3.8 万元,尤其是 L7,起售价降到 28.69 万元。并且,今年理想还有 L6 产品上市,对问界几款产品再次形成正面攻势。
所以,问界接下来的压力,并不会小。
总体而言,问界这几年的 " 起 - 落 - 起 ",和赛力斯的股价走势完全对得上。站在台前的,永远是余承东。那么幕后的赛力斯,究竟会不会失去灵魂?
赛力斯危机
众所周知的,任正非老爷子坚持华为不造车,只是帮助企业造好车。经过前面的事件,余承东想到了变通办法。不用 HUAWEI 标志,那用 " 鸿蒙 " 总可以吧?
2023 年 11 月,华为把智选车业务更新为鸿蒙智行。鸿蒙智行不是一个汽车品牌,而是一个 " 技术生态联盟 "。
这样一来,无论是问界还是智界,无论是和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哪一家合作的产品,都可以纳入统一的管理,统一的销售渠道了。
虽然现在赛力斯和华为卿卿我我,但是智选车模式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它的非唯一性。因此,网络上对赛力斯评价最多的可能要数赛力斯 " 失去灵魂 "。
在外界看来,虽然赛力斯配合度高,但华为一心想要合作的还是大厂!
所以,赛力斯肯定有危机意识的。
2023 年 3 月底,赛力斯推出旗下独立品牌 " 蓝电 ",同步推出首款中型 SUV 车型 E5,定价 13.99 万元 -15.19 万元。蓝电 E5 采用比亚迪弗迪电池混动技术以及华为的智能车机技术。蓝电 E5 上市后三个月,销量分别为 376 辆、483 辆、250 辆,惨不忍睹。
赛力斯不得不降价求生存。目前,中型 SUV 级别的蓝电 E5 的全系降价 3-4 万元,起售价已经来到 9.98 万元!这才使得销量有了一些回暖。最新的 12 月份,蓝电品牌 E3、E5 两款车型的销量加起来仅 3474 辆,而且都是 " 杀红了眼 " 的以价换量 ...
事实证明,没有华为或鸿蒙的背书,消费者很难为 " 赛力斯 " 或 " 蓝电 " 品牌买单。一个中型新能源 SUV,9.98 万元的起售价,还卖不动!
虽然,赛力斯宣称,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长年占营业收入的 10%,仅 AITO 问界产品的核心研发投入累计就已超过 120 亿元。可这些技术并没有在蓝电品牌上得以发挥,也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
赛力斯何时才能破除消费者的 " 代工厂 " 质疑,找回自己的 " 灵魂 " 呢?
文章来源:深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