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楼市,又行了?,欢迎阅读。
10 月 17 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住建部部长宣布,将在前期城中村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新增 100 万套改造任务,并通过货币化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货币化棚改重启,再次点燃了楼市的希望 …… 吗???
01
今年 "10.1 黄金周 " 的楼市含金量很足,一线城市的房产交易数据很好看。
热度蹿升最明显的是深圳。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深圳监测项目假期平均认购量达 9 月全月 2 倍水平;二手房成交套数也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 100%。
上海的看点是二手房交易量大增。10 月 1 日至 13 日,上海二手房总成交套数达到 7949 套,环比上涨 7.7%;而相较于去年同期,涨幅更为明显,成交同比涨幅超 75%。
这波深沪的 " 金十 " 行情,是 9.29 两地解限新政催生的。北京和广州的情况也差不多,长假前的 " 临阵磨枪 ",确实起到了奇效。中国楼市目前正处于 " 药不能停 " 的状态。
图 / 图虫创意
4、5 月份一二线城市纷纷 " 解限 ",楼市启动。出一波政策来一波行情。政策刺激的有效期短则一周,长则一月。比如上海 5 月 27 日发布 " 沪九条 " 新政。6 月份二手房交易量 2.6 万套,环比大涨 40%。7 月份迅速回落到 2.04 万套,环比下跌 22.5%。9 月份只有 1.59 万套,与年初相差无几。上海楼市在这轮 " 政策行情 " 中已经算是表现上乘," 帅不过三秒 "、毫无波澜的大有人在。
既然药不能停,那就得持续下药。住建部节后及时推出重启货币化棚改的 " 大招 ",情理之中。
然而,这真是大招、猛药吗?目前看来,算不上。
02
上一轮棚改之所以能把楼市搞得风生水起,是因为极限资金导入的 " 超级大餐 "。2015 年 -2018 年棚改高潮期,4 年开工 2442 万套,年均 600 万套,注入房地产的资金高达 8 万亿左右。相形之下这轮 " 新增 100 万套改造任务 ",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而且,这 100 万套覆盖地级以上 35 城,比 2015 年大规模棚改的 52 城要少,确实少得有限。" 蛋糕 " 大幅缩水," 分蛋糕的 " 只是减少有限。如果雨露均沾,每城不到 3 万套,那就真成了 " 雨露 " ——比 " 露 " 大一点,比 " 雨 " 小不少。
这点 " 雨露 ",也不好拿。货币化棚改投入的资金分三部分——政策性的扶持资金,地方专项债和市场融资。本质上就是用少量的政策扶持资金撬动金融杠杆。
图 / 图虫创意
在棚改启动阶段,负债主体是地方政府和房企。地方专项债由财政部代发,还不出是要中央财政兜底的," 天花板 " 不会很高。
房企参与棚改的融资,没有地方财政隐形担保很难拿到。地方财政隐形担保的主力是城投等地方融资平台,早已风光不再。因此,这轮棚改启动,可获得的金融资源大不如前。
启动阶段配杠杆的债务包,最终要靠楼市的终端销售消化。35 城虽多,但是其中有产业基础、人口稳定流入、具备有效市场需求的有多少呢?
35 城 " 雨露均沾 ",有能力有意愿启动的有几城?最终能通过卖房 " 出货 " 还债的又有几城?谁都没底。
不是住建部不想放大招,而是形势比人强,不能放大招。有 2015 年前车之鉴,受制于现实条件,随手画饼 300 万套、500 万套也没意义。上面敢放,下面未必敢接。
这轮货币化棚改对楼市的资金导入规模,不是 2015 年那轮能比的,全国普涨的 " 泼天富贵 " 绝无可能。
能从中这一政策中获益,只是少数高线城市的楼市。
03
货币化棚改主要是释放楼市的改善型需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改善型需求的主力。
这些经济发达城市是中国经济的主力,长期承担高比例的转移支付,导致城市更新的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中的落差积累了更多的改善型需求。
比如上海,目前存量住宅 800 万套中," 老破小 " 占比高达 60%,比中西部中心城市西安、重庆高出 20% 左右。
这种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脱节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新市民受害尤甚,高昂的租金、巨额的房贷却只能换来简陋的 " 蜗居 ",苦不堪言。本质上这是城市更新的公共服务投入不足,造成居住成本过高的恶果。
意愿和能力相匹配,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居住的改善型需求也是如此。
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地方政府有更强的财政能力,保障货币化棚改。这些地区的居民存款和收入,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响应政策的经济能力较强。过去是高昂的房价抑制了居民的改善性需求,而这正是货币化棚改的用武之地。
图 / 图虫创意
货币化棚改本身具有一定的福利属性,而且主要是 " 熟地 " 再开发利,有降低基建成本、生活设施配套成本的空间。只要地方政府愿意让利于民,货币化棚改可以降低居民成本,从而更好地释放改善型需求的市场潜力。由此形成的链式反应,会从中低端市场向上传导," 溢出 " 一定的土地红利。这对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改善营商环境,会有帮助。
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线城市重启货币化棚改,加大城市更新的力度,的确可以对当地楼市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作用。前提是不能走土地财政竭泽而渔的老路。如果再把货币化棚改搞成了高杠杆的债务游戏,即便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承受不起高负债的后果。
04
这轮重启货币化棚改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如果是上轮棚改那样搞下沉式的 " 雨露均沾 ",那么对楼市的提振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有 " 下沉 " 导致失控的风险。
楼市回稳不可能脱离宏观经济的回暖,急不得。目前靠政策调整释放的是存量需求,解限多少就释放多少,因此 " 药不能停 "。但是,这种解除限制带来的存量释放,终究会到头的。都解完了,也就释放完了。
重启货币化棚改的政策 " 续杯 ",无非是挖掘存量需求潜力的更进一步。但是,资金规模和适用范围都很有限,不能指望楼市就此走上快车道。
能够从这一政策中受益的,主要是高线城市的改善型需求。想小换大、逃离 " 老破小 " 的,可以关注政策落实的后续情况,谨慎地选择 " 上车 " 时机。
图 / 图虫创意
此外,如果政策落实到位、操作得当,那么有意在高线城市安家落户的 " 刚需族 ",也将是潜在的受益者。
至于投资性需求,切勿盲目跟风 " 买房抗通胀 "。楼市的长期动力,是经济真实增长,而不是通胀。只有真实的经济增长才能带动真实的资产升值,才能有居民收入增长的稳定预期。两者叠加才有房产升值的空间。,高通胀未必带来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环境下,固定资产因其流动性差,并不具备保值功能。何况目前中国经济并没有高通胀的迹象。
现阶段有意购房的,还是以居住功能为重,量入为出、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