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亲子经验:比起学校安排的“开学第一课”,这部真实事件改编的高分电影更能触动孩子,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千妈。
前几天分享了适合孩子开学季读的好书(回顾可戳《DeepSeek 给孩子推荐的开学必读书,震惊了我》),今天再来分享一部高分励志电影,个人觉得比中规中矩的 " 开学第一课 " 更值得孩子们观看。
▲来源:电影海报
《麦克法兰》讲述了发生在 1987 年的一个真实故事。
怀特原本是爱达荷州一所知名高中的橄榄球教练,因为冲撞领导、暴力滋事不得已辞职,生活所迫,带着家人来到加州一个名叫麦克法兰的边远贫困小镇落脚。
▲来源:电影《麦克法兰》截图
麦克法兰的人口以说西班牙语的拉美裔为主,居民多是农民、长工,依靠农业采摘为生,这里的小孩似乎从一出生命运就已注定:
早早辍学、打架、当劳工、进监狱、酗酒 ......
在麦克法兰居住期间,怀特无意中发现他的学生有一种天赋,耐力强、不怕热、善于长距离奔跑,于是他找来几名优秀的学生,组建了麦克法兰有史以来第一支越野跑队。
他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跑出成绩,在当时的美国,越野跑是一种上层阶级运动,麦克法兰的孩子们不仅缺乏运动装备,甚至连训练时间都无法保证。
但怀特没有放弃,他从头学习越野跑教学,放下身段寻求赞助,不断说服贫穷的家长允许孩子们参加训练,搏一个美好未来。
最终,这支来自加州最落后地区的越野跑队伍战胜了其他优异高中,取得第一名,参赛的孩子们,也得以改变命运的轨迹,打破阶级天花板,进入大学。
和一般美国大片不同,《麦克法兰》是真实的记录,所以它里面没有大英雄,只有平凡人物。正因如此,我从众多电影中选择了它,觉得这是更适合孩子的 " 开学第一课 "。
" 开学第一课 " 里那些伟大人物的经历和鼓励,固然美好,但距离普通人很遥远。对普通家庭孩子来说,我觉得与其沉浸在宏大叙事中,还不如多看看那些平凡,甚至连平凡都谈不上,手里握着命运给予一把烂牌的人,是如何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不屈的斗争精神,为自己谋求到一个又一个微小机会,又是如何从一个个微小机会中突围的真实经历。
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将持续这样走下去。
经历告诉我,个体能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稳,环境只是小部分因素,更多还是要靠自己的头腦、勇气、自省和永不放弃的生命力。
就像电影中的麦克法兰,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有什么宏大叙事可言?在这里,阶级壁垒随处可见。
怀特一家开车初到麦克法兰,看街道两旁的景色,怀疑是否到了墨西哥,快餐店里连汉堡都没有,只卖墨西哥风味的 tacos;校舍破旧不堪,学生不是打架就是逃学,学校老师意味深长地告诉怀特,你知道为什么学校对面就是监狱吗,这就是命运;除了怀特一家是美国标准白人,麦克法兰的居民基本是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移民,或者穷困的印第安土著后裔。
阶级问题还伴随着种族问题,和其他高中队比赛时,在别的拥有专业装备的白人高中面前,麦克法兰的孩子显得那么矮小、黝黑、营养不良。
这就是命运。
大多数人都不是宏大叙事里精彩的注脚,很多时候环境对我们来说不是助力,而是阻力。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去改变它。
但改变的过程十分艰难。
匮乏的物质、精神上的软弱性、外界的干扰 ...... 任何一个环节的影响,都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动摇你。
我们看到,片中跑步最厉害的 Thomas 也会怀疑:
" 我们一遍一遍跑,然后呢?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明天起床我们依旧还是农场采摘工。"
小镇上的父母们也这样想,跑步没用,读书没用,还不如早点辍学帮家里干活。
为了坚定这些孩子的信念,怀特带他们去城市参赛,给他们播下希望的火种,带他们去看大海,见识世界的其他可能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总决赛前,看到来自各个地方的优秀选手,孩子们异常紧张,平时跑得最慢的小胖 Danny 紧张得呕吐,怀特对大家说:
" 你们看看四周,汇聚了整个加州最强的选手,但他们没有经历你们所经历的一切,他们没有像你们四点半起床到田间劳作,上完课后也没有继续回去劳作。你们除了严酷的训练,还忍受更多的痛苦,这一切他们都没有。你们忍受痛苦,就是为了来到这里放手一搏。"
这一幕让我回忆起毕业那年参加南都面试的场景。
走到面试最后一关的人,都比我学历高,不是 C9 就是海归,有的甚至为面试准备了奢侈品正装。
千寻说,你不紧张吗?
怎么可能不紧张呢,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学历不够耀眼,扎着马尾素面朝天,穿着普通运动服的普通女孩子。
但我选择了直面紧张,在等候的时间里,我提醒自己,他们拥有的东西我没有,但我拥有的很多东西他们也没有,要相信自己的积累和独特性。
最后只有两个人通过面试,我是其中一个,虽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最终未能远赴广州,但这次面试成功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明白人可以靠自身价值赢得尊重,哪怕牌面不好,只要打得好,还是有机会赢。
就像比赛后怀特那段既是抚慰孩子们,也是抚慰自己的话:
"So when you are in pain out there on this mountain, I want you to remember, so is the guy next you and the guy in front of you. This is gonna come down to which runners can handle the pain, so I want you to look them, and I want you to look at each other and ask yourself, 'who's tougher!"
【记住,当你们面对山峰感到十分难熬时,你的对手一样觉得难以承受。每个竞技者都会面对这种煎熬,此时,你只需要告诉自己:鹿死谁手,就看谁更坚强。】
我希望千寻能从这部电影,从我分享的个人经历中,理解到信念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麦克法兰》的官方海报,选取了队员们奋力向大海奔跑的镜头—在获得参加州决赛资格后,怀特为了庆祝,驾车带着整个越野跑队来到海滩。
这是这些每天埋头在尘土遍布的田地里的孩子们第一次看到海,象征着希望、广阔、未来、自由的大海。
看着他们从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到如梦初醒、惊喜欢腾,欢笑着、呐喊着,争先恐后地踏过坑坑洼洼的沙滩,以有生之年最奔放的姿态跃入大海,夕阳在他们年轻的躯体上投下滚烫的金色光芒,奔腾的海浪冲刷着他们身上积蓄已久的沙尘和心中压抑已久的阴霾,这一刻,你会顿悟:
" 没错啊,对于这些家庭并不富裕,环境并不友好,压力重重,还要被白人歧视的墨西哥移民后裔来说,跑步能给他们带来自由呼吸的空气,能清空他们心里层层堆积的垃圾,跑步是救赎,或者说是希望。一直对自己人生保有希望,就是一种信念。"
越野跑队七个少年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读完初中,他们七人却全部考上了大学。在见识过外面世界的风雨和彩虹后,他们选择回到麦克法兰,为故乡服务,传递希望,像当初怀特教练做的那样。
电影快结束时,千寻突然提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是跑步改变了这个贫穷的小镇,而不是工业或者科技?
我用经济学家何帆的话回复了她:
" 运动的本质,是在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时间跨度里面,通过制造一场又一场充满戏剧色彩的比赛,一个又一个史诗般的传奇,塑造出来一系列的精神图腾。最终是这些精神图腾跨越种族、文化、年龄、性别,扩散到每一个人身上,让人们的精神内核发生了改变。"
知识就像工业或者科技,如果没有精神内核,没有你自己想要掌控、运用它们的强烈意愿,它们也不过是一堆死物而已。
这就是我想送给普通孩子们的 " 开学第一课 "。
环境永远都不是决定你命运走向的唯一,你的意志,由意志引发的行动力也在左右着命运的轨迹。
资源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