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比起學校安排的“開學第一課”,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高分電影更能觸動孩子,歡迎閱讀。
大家好,我是千媽。
前幾天分享了适合孩子開學季讀的好書(回顧可戳《DeepSeek 給孩子推薦的開學必讀書,震驚了我》),今天再來分享一部高分勵志電影,個人覺得比中規中矩的 " 開學第一課 " 更值得孩子們觀看。
▲來源:電影海報
《麥克法蘭》講述了發生在 1987 年的一個真實故事。
懷特原本是愛達荷州一所知名高中的橄榄球教練,因為衝撞領導、暴力滋事不得已辭職,生活所迫,帶着家人來到加州一個名叫麥克法蘭的邊遠貧困小鎮落腳。
▲來源:電影《麥克法蘭》截圖
麥克法蘭的人口以說西班牙語的拉美裔為主,居民多是農民、長工,依靠農業采摘為生,這裡的小孩似乎從一出生命運就已注定:
早早辍學、打架、當勞工、進監獄、酗酒 ......
在麥克法蘭居住期間,懷特無意中發現他的學生有一種天賦,耐力強、不怕熱、善于長距離奔跑,于是他找來幾名優秀的學生,組建了麥克法蘭有史以來第一支越野跑隊。
他們面臨的困難,遠不止跑出成績,在當時的美國,越野跑是一種上層階級運動,麥克法蘭的孩子們不僅缺乏運動裝備,甚至連訓練時間都無法保證。
但懷特沒有放棄,他從頭學習越野跑教學,放下身段尋求贊助,不斷說服貧窮的家長允許孩子們參加訓練,搏一個美好未來。
最終,這支來自加州最落後地區的越野跑隊伍戰勝了其他優異高中,取得第一名,參賽的孩子們,也得以改變命運的軌迹,打破階級天花板,進入大學。
和一般美國大片不同,《麥克法蘭》是真實的記錄,所以它裡面沒有大英雄,只有平凡人物。正因如此,我從眾多電影中選擇了它,覺得這是更适合孩子的 " 開學第一課 "。
" 開學第一課 " 裡那些偉大人物的經歷和鼓勵,固然美好,但距離普通人很遙遠。對普通家庭孩子來說,我覺得與其沉浸在宏大叙事中,還不如多看看那些平凡,甚至連平凡都談不上,手裡握着命運給予一把爛牌的人,是如何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通過不屈的鬥争精神,為自己謀求到一個又一個微小機會,又是如何從一個個微小機會中突圍的真實經歷。
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也将持續這樣走下去。
經歷告訴我,個體能走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穩,環境只是小部分因素,更多還是要靠自己的頭腦、勇氣、自省和永不放棄的生命力。
就像電影中的麥克法蘭,生活在這裡的孩子,有什麼宏大叙事可言?在這裡,階級壁壘随處可見。
懷特一家開車初到麥克法蘭,看街道兩旁的景色,懷疑是否到了墨西哥,快餐店裡連漢堡都沒有,只賣墨西哥風味的 tacos;校舍破舊不堪,學生不是打架就是逃學,學校老師意味深長地告訴懷特,你知道為什麼學校對面就是監獄嗎,這就是命運;除了懷特一家是美國标準白人,麥克法蘭的居民基本是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移民,或者窮困的印第安土著後裔。
階級問題還伴随着種族問題,和其他高中隊比賽時,在别的擁有專業裝備的白人高中面前,麥克法蘭的孩子顯得那麼矮小、黝黑、營養不良。
這就是命運。
大多數人都不是宏大叙事裡精彩的注腳,很多時候環境對我們來說不是助力,而是阻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去改變它。
但改變的過程十分艱難。
匮乏的物質、精神上的軟弱性、外界的幹擾 ...... 任何一個環節的影響,都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動搖你。
我們看到,片中跑步最厲害的 Thomas 也會懷疑:
" 我們一遍一遍跑,然後呢?我們的生活并不會因此發生改變,明天起床我們依舊還是農場采摘工。"
小鎮上的父母們也這樣想,跑步沒用,讀書沒用,還不如早點辍學幫家裡幹活。
為了堅定這些孩子的信念,懷特帶他們去城市參賽,給他們播下希望的火種,帶他們去看大海,見識世界的其他可能性。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發生在總決賽前,看到來自各個地方的優秀選手,孩子們異常緊張,平時跑得最慢的小胖 Danny 緊張得嘔吐,懷特對大家說:
" 你們看看四周,匯聚了整個加州最強的選手,但他們沒有經歷你們所經歷的一切,他們沒有像你們四點半起床到田間勞作,上完課後也沒有繼續回去勞作。你們除了嚴酷的訓練,還忍受更多的痛苦,這一切他們都沒有。你們忍受痛苦,就是為了來到這裡放手一搏。"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畢業那年參加南都面試的場景。
走到面試最後一關的人,都比我學歷高,不是 C9 就是海歸,有的甚至為面試準備了奢侈品正裝。
千尋說,你不緊張嗎?
怎麼可能不緊張呢,當時的我只是一個學歷不夠耀眼,扎着馬尾素面朝天,穿着普通運動服的普通女孩子。
但我選擇了直面緊張,在等候的時間裡,我提醒自己,他們擁有的東西我沒有,但我擁有的很多東西他們也沒有,要相信自己的積累和獨特性。
最後只有兩個人通過面試,我是其中一個,雖然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最終未能遠赴廣州,但這次面試成功對我影響很大,它讓我明白人可以靠自身價值赢得尊重,哪怕牌面不好,只要打得好,還是有機會赢。
就像比賽後懷特那段既是撫慰孩子們,也是撫慰自己的話:
"So when you are in pain out there on this mountain, I want you to remember, so is the guy next you and the guy in front of you. This is gonna come down to which runners can handle the pain, so I want you to look them, and I want you to look at each other and ask yourself, 'who's tougher!"
【記住,當你們面對山峰感到十分難熬時,你的對手一樣覺得難以承受。每個競技者都會面對這種煎熬,此時,你只需要告訴自己:鹿死誰手,就看誰更堅強。】
我希望千尋能從這部電影,從我分享的個人經歷中,理解到信念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麥克法蘭》的官方海報,選取了隊員們奮力向大海奔跑的鏡頭—在獲得參加州決賽資格後,懷特為了慶祝,駕車帶着整個越野跑隊來到海灘。
這是這些每天埋頭在塵土遍布的田地裡的孩子們第一次看到海,象征着希望、廣闊、未來、自由的大海。
看着他們從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到如夢初醒、驚喜歡騰,歡笑着、呐喊着,争先恐後地踏過坑坑窪窪的沙灘,以有生之年最奔放的姿态躍入大海,夕陽在他們年輕的軀體上投下滾燙的金色光芒,奔騰的海浪衝刷着他們身上積蓄已久的沙塵和心中壓抑已久的陰霾,這一刻,你會頓悟:
" 沒錯啊,對于這些家庭并不富裕,環境并不友好,壓力重重,還要被白人歧視的墨西哥移民後裔來說,跑步能給他們帶來自由呼吸的空氣,能清空他們心裡層層堆積的垃圾,跑步是救贖,或者說是希望。一直對自己人生保有希望,就是一種信念。"
越野跑隊七個少年的親朋好友,沒有一個讀完初中,他們七人卻全部考上了大學。在見識過外面世界的風雨和彩虹後,他們選擇回到麥克法蘭,為故鄉服務,傳遞希望,像當初懷特教練做的那樣。
電影快結束時,千尋突然提了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是跑步改變了這個貧窮的小鎮,而不是工業或者科技?
我用經濟學家何帆的話回復了她:
" 運動的本質,是在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時間跨度裡面,通過制造一場又一場充滿戲劇色彩的比賽,一個又一個史詩般的傳奇,塑造出來一系列的精神圖騰。最終是這些精神圖騰跨越種族、文化、年齡、性别,擴散到每一個人身上,讓人們的精神内核發生了改變。"
知識就像工業或者科技,如果沒有精神内核,沒有你自己想要掌控、運用它們的強烈意願,它們也不過是一堆死物而已。
這就是我想送給普通孩子們的 " 開學第一課 "。
環境永遠都不是決定你命運走向的唯一,你的意志,由意志引發的行動力也在左右着命運的軌迹。
資源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