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4.5亿驾驶者亟需新能源汽车测试标准,欢迎阅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截止 2022 年 3 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3.07 亿辆,拥有汽车驾驶证的人约有 4.5 亿。
自 2009 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连续 14 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冠军。
但遗憾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汽车碰撞标准还是新能源时代的极端环境测试标准都亟待完善。
一辆汽车拥有超过 30000 个零部件,一款汽车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需要经历极寒、极热、极潮、暴雨等多项极端环境测试。
近期,由相关媒体发起的新能源汽车极寒测试结果引发行业热议,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其测试标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在快速奔跑的同时,相关的测试标准、测试法规规则等必须及时跟进。
早在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法家思想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在其《韩非子 · 饰邪》中讲道:
"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
可见,古人早已明确了规则和标准的重要性,唯有设立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方能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事物的状态和程度。
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康德说过:
"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针对第三方媒体冬测新能源汽车引发的热议,近期长城汽车提出倡议:" 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 ",这是作为中国头部车企的责任与担当。
同时,长城汽车率先宣布向全行业开放包括专用于低温测试的黑河冬季试验场在内的所有新能源测试平台;不仅如此,长城汽车还宣布在明年夏测中开放相应的测试资源,以提升夏测的科学性、严谨性。
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弯道超车的快速狂飙中,需要长城汽车这样的企业做表率,以身作则,推动新能源行业测试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测试水平的全面提升。
同时,整个社会的各个参与者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唯有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而不至于埋下诸多隐患。
01
乱象
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测试标准和规则严重滞后
燃油车时代,有关汽车的标准测试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工作效率、动力输出以及燃油经济性等指标。
口罩三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车企们取得的成绩与进步令全世界瞩目。
伴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关于新能源车在极寒、极热等不同天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续航、动力表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于是便催生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测试项目。
有测试就要有标准,就像考试必须要有考试规则、纪律以及及格线等等,唯有制定清晰、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考试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前几天冲上热搜的某媒体组织的新能源车冬测,其实就是今年以来推出的新能源汽车的一场集体 " 高考 ",但这场考试之所以被热议,就是因为其报名过程不透明、考试过程不公平、不透明,导致考试结果引发众多考生乃至整个行业的质疑,且主办方给出的解释依然不能令人信服。
但这场不公平不透明的测试唯一的价值就是它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个课题就是:随着新能源车市占率不断提升和快速普及,相关测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必须尽快探讨和制定了,否则后患无穷。
02
专业
以长城为例,科普汽车测试的复杂和专业性
汽车是运输生命的工具。
无论汽车驱动形式和驱动能源如何变化,汽车的这一本质属性都不会改变。
因此,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测试,汽车行业的测试尤其复杂、尤其专业。
这也是为什么由第三方媒体发起的测试不足为信的主要原因。
汽车行业的测试不仅需要极其专业的技术,更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
事实上,汽车整车厂在将一款新车推向市场之前,本身都会经历非常严苛的各种测试,极寒、极热、风洞测试、雨淋测试等门类非常多。
记得以前参观过一个大厂的实验室,为了测试空调开关按钮的耐用性,该实验室专门設定了一个自动机器人不停地开关这个按钮,可能要按上几万次、几十万次,直到这个按钮的耐用性达到出厂标准。
这还仅仅是一个空调开关按钮,其他更为核心、更为重要的部件的测试可想而知更严苛。
这也是为什么负责任的汽车厂商,推出一款新车的时间往往更慢,不是他们工作不够努力,而是一款车必须经历至少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来测试、验证。
以长城汽车为例,33 年的造车经验积累,在这场漫长的长期主义造车马拉松中,目前长城汽车已经构建了非常完善且国际领先的试验中心。
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 CTO 王远力以及长城汽车动力平台中心负责人刘宝介绍,长城这些试验中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试验场和试验设施:
1、拥有国内最长跑道的综合道路试验场。
总投资 10 亿,占地面积 114 万平方米,场内建有高速环道、动态广场、城市广场、疲劳耐久路、测试山、操作性路及整车腐蚀试验区等 13 个典型功能模块,包括 100 余种典型特征试验路面,总长超过 40 公里的试验道路和完善的配套试验辅助设施;
2、位于黑龙江黑河市的低温测试冬季试验场。
此地冬季长达半年且冬季平均温度低于零下 20 度,积雪环境良好,湖面总面积约 9.7 平方公里,自建试验场地使用面积 260 万平方米,涵盖雪动态广场、冰面 ABS 路、冰雪圆环等 12 种测试场地。
3、环境风洞试验室、整车四驱半消声试验室、安全碰撞试验室、高海拔试验室等各种场景、各种气候的一流试验室,累计拥有各类试验装备共 1455 台套,具备安全、排放、NVH、可靠耐久、电子电气、智能化多个领網域 2000 余项的试验能力。
一辆新能源汽车正式投放市场前,长城汽车会进行纯电续航、油耗、爬坡、动力性测试、底盘性能测试等一系列测试。
在进行这些测试时,长城汽车也会综合不同国家的标准。
例如,就最近大家热议的 " 极寒测试 " 这个专项,针对全球化的布局,长城汽车针对新能源车在极寒场景的使用,累计建立了测试规范 56 项,围绕着 21 个重点验证项目,打造极寒场景的测试验证能力,包括全气候环境风洞试验室、黑河冬季极寒整车道路试验场、8 套高低温整车环境仓、14 套零部件零下 40 ℃试验台架等硬核设备。
除了建设高标准的试验室、试验场,长城汽车对于参与测试的技术人员能力也会进行严苛的资质审核,并进行认证,唯有通过相关认证才能上岗。
" 对每一台下线交付的车辆负责,对每一位海内外长城汽车的用户负责,这是长城汽车的底线。"王远力强调。
事实上,以上这些配置也并非长城汽车独有,而是任何一家对消费者负责、认认真真造车的汽车企业的 " 标配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说,汽车行业绝对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而是需要长久的积累、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的一个行业。
03
呼吁和倡议
企业、协会、舆论携手推动标准建立
面对新能源行业的 " 测试乱象 ",作为行业领军者之一和中国汽车产业的代表品牌之一,近期,长城汽车主动组织了三十多位来自行业权威机构,包括产、学、研和媒体各方面的专家就 " 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 " 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同时形成了如下七项倡议:
与此同时,在活动现场,长城汽车还宣布向全行业开放所有 " 新能源汽车测试平台 ",并倡议其他车企开放测试资源,共同支持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测试,推动更加专业、严谨的 " 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标准 " 早日出台。
" 在新能源赛道上,长城汽车坚信,只有纯粹的热爱,才能持续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高质量的市场和舆论环境,需要行业机构、媒体朋友与中国车企一起共创共建。"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现场表示。
作为一家头部车企,长城汽车的做法值得同行和全行业的掌声和点赞。
为什么这么说?
许多事情,原本可以走捷径,但长城汽车总是选择那条难而正确的路。造车 33 年,长城想要争的不是一时的胜利、一时的熱賣,它要做的是那滔滔不绝的流水和那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店。
这样的倡议和开放,于长城这家企业而言,是小利,但对于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却是长长久久的大利。
实现汽车强国之梦,严苛的测试标准和规则都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必经之路。
还有两个好消息:
一是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呼伦贝尔有限公司联合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将于近期召开新能源汽车极端环境测试技术研讨会暨汽车环境测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
二是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技术委员会,将于近期组织召开汽车极端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起草会议,长城汽车也是参加的起草者之一,长城汽车将与其他与会企业、组织一起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
04
以长城汽车为例
新能源时代,车企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站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再次来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自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也在不断完善和成熟。
除了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进行社区福利投资、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外,对于站在百年一遇历史大变革視窗上的中国车企来说,努力推动行业整体的进步和完善,成为另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2023 年的车市前所未有,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高歌猛进;另一方面行业舆论恶劣、水军横行、恶性竞争、零和博弈,令整个行业都痛苦不已。
站在 2023 年的收官和 2024 年开启的时间节点,重申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因为这不仅仅事关我们国内自己的事情,还有 2023 年中国车企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出海。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开始在海外市场和国家崭露头角,在海外市场,大家首先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中国汽车 ",然后才是自己的企业品牌。
面对海外市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欧洲、美国、日本等,在汽车领網域的法律法规、测试标准更加严苛。
中国汽车如果不能很好的遵守当地的法规、严格按照当地的测试标准来制造产品,损害的首先是 " 中国汽车 " 的声誉。
长城汽车今年以来,一边聚焦 ONE GWM" 一个长城 " 战略,一边加速 " 生态出海 ",预计到年底海外销量能突破 30 万辆。
海外市场更严苛、更高标准的市场准入制度,更加要求中国车企团结起来,一起制定好新能源测试标准,提升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质量,以更高标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