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大模型狂飙两年后,“六小龙”开始做减法,欢迎阅读。
文 | 硅基研究室,作者 | kiki
" 至少可以说,现在是创办科技公司的最理想时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样颠覆性的变革了。"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巨大动荡后,OpenAI 创始人 Altman,这位如今在硅谷最受瞩目的 AI 新贵在近期接受采访时丝毫没有避讳 OpenAI 的争议,比起外界的质疑,Altman 看到的是是危机中的增长机会:" 第一次感觉我们真的知道该做什么,未来还有很多复合增长会发生。"
相比硅谷频繁上演的 "AI 大戏 " 相比,国内的大模型明星公司们似乎务实很多,最近的一次热议话题来自月之暗面的 " 仲裁风波 ",但人们的关注很快又被其新模型的发布所吸引。
与两年前身处 " 百模大战 " 的焦灼状态不同,这群 AI 新贵们显然将目光放在了两方面:一是成长的速度,包括在技术侧持续追赶 OpenAI 和在产品侧保持迭代更新;二是商业化的速度,加速探索应用落地的场景,灵活转变自身的商业化策略。
不过,务实的水面下,暗流也在涌动,狂飙近两年,以 " 大模型六小龙 "(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和阶跃星辰)为代表的 AI 明星公司们发展路径已有了明显的分野——谁在领先?谁在掉队?在 B/C 端,谁储备的弹药更足?
从做加法到做减法
"AI 的发展就像荡秋千 "。这是来自近期露面的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的一句感叹。
理解他的这句比喻,需要回到国内大模型创企当下所面临的竞争现状——从做加法到做减法。
首先,在技术侧,OpenAI o1 的发布提供了新技术范式。
不同于预训练强调规模优先的 Scaling Law,o1 通过在推理阶段注入强化学习和思维链,打开了大模型在推理端的 " 能力上限 ",这意味着国内的大模型企业可以模仿 OpenAI,找到继续 scale 的路径,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在强化学习上,而非只在预训练上盲目烧钱。
近期发布新数学模型 K0-math 的月之暗面,其创始人杨植麟就判断预训练的空间大概在半代到一代的模型,接下来最重点的方向会在强化学习上。零一万物创始人兼 CEO 李开复也表示,因为开源模型的存在,过去说百模大战,现在肯定没有百模在做预训练了。阶跃星辰创始人、CEO 姜大昕也表示,目前已摸索出在万亿参数模型上进行强化学习训练的方法论。
可以预测到的是,o1 送来的技术东风和中国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下,至少具体到 " 大模型六小龙 " 的模型能力迭代上,接下来会有更多类 o1 模型能力的发布。
其次,经历了商业化上的 " 四处出击 " 后," 大模型六小龙 " 回到了各自更擅长的领網域,打法上也更聚焦了。
在 C 端,跑的更快的是月之暗面和 MiniMax。今年 9 月,月之暗面决定停止两款出海产品 Ohai 和 Noisee 的尝试,专注 Kimi 的开发,此后两个月随即发布 Kimi 探索版和新模型。
MiniMax 则长于出海。据此前 36 氪报道,MiniMax 实际年营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 C 端海外 AI 应用产品 "Talkie"。
而在 B 端,智谱 A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和阶跃星辰则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百川智能深耕的领網域在医疗、金融等,此前百川智能创始人兼 CEO 王小川曾表示则 "AI 医疗是全公司的全面投入 "。
智谱 AI 在 B 端入局较早,同时也是大模型创企中唯一一个 B、G 端实现全面开花,且能与头部大厂掰手腕的企业。
据行业媒体「智能超参数」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智谱 AI 得標项目达 22 个,分布在通信、金融、能源、教科等行业,且以央国企客户为主,从拿单量来看,仅次于科大讯飞、百度。
区别于百川智能和智谱在 B 端的先发优势,阶跃星辰和零一万物入局 B 端时间较晚,目前来看,其主要打法也是将模型能力打包成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让客户看到大模型的实在价值。
具体来说,如零一万物近期推出的面向零售、餐饮行业的数字人解决方案和面向智算中心的 AI Infra 解决方案,而阶跃星辰则主要在金融、出版等行业与头部企业合作,姜大昕曾明确表示:" 我们不做传统 To B,不做一单单接单的传统定制化和私有化部署。"
在技术上紧跟头部大厂风向、缩小差距,在商业化则更聚焦自身优势,先占领用户心智,从做加法到做减法的过程,也是大模型洗牌期的体现。
能融多少钱和如何花融到的钱
不过,在更聚焦地追求大模型落地时,现阶段头部大模型的估值门槛已接近 200 亿元上下,摆在 " 六小龙 " 高估值下的隐忧还有:下一笔融资在哪?
今年 7 月,月之暗面、百川智能和智谱 AI 官宣新一笔融资后,截至目前,尚未有公司传出新融资信息。" 这不只是一个能融多少钱的问题,怎么样去负责地花融到的钱,让它能够对未来的业务发展产生非常乐观的指标?"李开复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这样提到。
换言之,在考虑下一轮融资前,区别于头部大厂," 六小龙 " 的新主线任务其实是如何更好地花钱,让投资人和市场看见其业务的成长性,从商业角度回答 " 公司值不值它的估值 "。
而这一问题上,既考验企业和创始人的商业敏锐度,也考验他们落地规划的执行力。
在 C 端,目前依旧尚未出现 " 超级应用 ",与同样瞄准 C 端的大厂相比,月之暗面和 MiniMax 的优势在于反应灵活与快速迭代,他们更敏锐地根据前沿市场变化,快速变化打法。
某种程度上,月之暗面 Kimi" 长文本 " 的爆火,MiniMax 主打 AI 陪伴的出海产品 Talkie 均是在产品定位找到了独特的先发优势,并靠着持续打磨产品功能设计、优化体验等苦活儿,才得以突围。
但现阶段,随着大厂 C 端投流拉新力度加强,月之暗面和 MiniMax 注定了需要将钱一边花在模型能力和产品功能的迭代上,一边则需支付投流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与互联网产品时代依靠网络效应,在买量模式下实现成本打正不同,大模型时代的边际成本依然很高,这也这决定了 C 端应用的扩张速度没有那么快。
基于成本考量,月之暗面和 MiniMax 也在向多模态发力。月之暗面在出海受阻后,回归主产品后 Kimi,加速其功能迭代。「硅基研究室」了解到,除了发布新模型外,Kimi 目前也在内测最新功能 " 创作音乐视频 ",视频、音频等多模态互動已成为撬动 C 端用户增长和留存的关键,原因在于多模态兼具用户吸引力(好玩特点)和能产生多次互動(留存)。
类似的思路也在 MiniMax 旗下定位生产力工具的海螺 AI 上有所显现。据「AI 产品榜」数据,今年 9 月海螺 AI 国内版登顶 AI 产品榜 · 全球增速榜,10 月在海外更是实现了高达 27 倍的增长,月访问量达到了千万级,其中,AI 视频功能的上线是关键因子。
图源:AI 产品榜 aicpb.com
而对月之暗面和 MiniMax 而言,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产品优势,结合多模态、慢思考等热门技术方向,将技术封装成产品功能,不断迭代,为用户提供更优的体验。
而对场景和商业化相对确定性的 B 端而言," 六小龙 " 的共识是尽量不陷入传统 to B 的定制化 " 老大难 " 困境。
现阶段,从智谱、零一万物、百川智能等大模型企业的 B 端打法来看,也呈现出一些共性特点。
首先,生态合作形式更多元。 「硅基研究室」发现,包括智谱、阶跃星辰等都和通过和战略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如智谱和豆神教育,阶跃星辰和界面财联社的合作。
图源:豆神教育公告截图
其次,建立专业的 to B 销售团队。 据「光锥智能」报道,智谱 AI 就针对销售团队做了类似云厂商的划分,还挖来了前字节跳动飞书的首席商业官吴玮杰。另一边的零一万物则表示也不走传统 to B 公司的招标竞标,而是依靠靠高管团队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采取 "Boss 直销 "。
李开复就这样形容:" 我们有两个很牛的人,一个是在 to B 方面的技术人,一个是在 to B 方面的销售。"
但 to B 是累活儿,对上述大模型厂商提出的挑战在于,一方面和头部有算力、有钱的大厂相比,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销售团队上;另一方面,不走定制化老路则意味着要借助更多的外部力量,大模型厂商需建立自身的交付服务生态,扩充各个行业的朋友圈。
无论是 to B,还是 to C,从曾经大卷模型参数到如今赶考商业化,祛魅明星光环后,在钱景面前," 大模型六小龙 " 更激烈的竞争也开始了。
变大还是变小
" 大模型六小龙 " 如今在经历的转型和调整,更深刻的变动还在人本身。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六小龙中就不断有人员离开。月之暗面两位出海产品负责人离职创业,原零一万物核心成员李先刚离职重返贝壳,另一位核心成员黄文灏也被确认已加入字节跳动;MiniMax" 星野 " 相关产品负责人张前川也在 9 月离职 ......
类似的人才流动在科技圈并不鲜见,大洋彼岸外也早已上演。时间拨回今年 8 月,当谷歌打包收购 Character.AI 时,其创始人 Noam Shazeer 或许还会想起自己离开谷歌时的初心:" 当时从谷歌离职是因为大型公司把控风险太严格,以至于永远无法推出任何有趣的东西。"
当他终于做出了 AI 陪伴赛道最有趣的产品时,他和他的公司却面临 " 无钱可烧 " 的困境,卖身给谷歌已是最好的结局。
而对中国大模型六小龙而言,至少眼下来看,人事动荡和业务聚焦的 B 面,他们也正在做一道新的选择题:是继续变大、扩充生态,成为一家类 OpenAI 的平台化企业,还是专注自身,保持创业公司小而美的状态,继续在优势领網域沉淀?
事实上,在 " 六小龙 " 里,分野已经出现。智谱 AI 是典型的继续变大,一边 " 模型和应用 " 两条腿走路,一边则对外投资,扶持产业链生态。
而月之暗面则是 " 小而美 " 的代表,创始人杨植麟在近期明确表示,在几个大模型创业公司里,月之暗面始终保持人数最少,始终保持卡和人的比例最高。" 我们不希望把团队扩那么大,对创新的影响是有致命性的伤害的。三个业务一起做,我就活生生把自己变成大厂,我就没有任何优势。"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预测,在未来 AI 浪潮里,市场中 99% 的伪创新都将被淘汰,只有 1% 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在过去的百模大战里,六小龙将自己卷成了那个 1%,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以应用和商业化为主线的新叙事结构里,它们又改如何书写自己的故事?
分化之中,一场新的竞争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