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再度中止!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之路一波不止三折,欢迎阅读。
三年时间过去,格力地产(600185.SH)收购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珠海免税 ")一案仍未完成,且再次被按下 " 暂停键 "。
7 月 24 日晚间,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因公司近期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按照相关规定,拟再次向上交所申请中止审核收购珠海免税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钛媒体 APP 了解到,上市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行政机关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且尚未结案的,将会对上市公司近期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应当及时告知交易所,交易所将中止审核。
鉴于此,格力地产向上交所申请中止审核本次重组事项。同时,格力地产亦在公告中指出,本次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工作,待相关工作完成及相关条件具备后,公司将立即向上交所申请恢复审核。
值得一提的是,从 K 线图来看,自 7 月 17 日起,格力地产股价整体呈上涨走势,累计涨幅约 15.41%。截至 7 月 25 日收盘,格力地产股价报收 6.59 元,涨 5.27%,当前公司总市值约 124.22 亿元。
钛媒体 APP 梳理发现,格力地产最早于 2020 年 5 月便抛出了收购计划。根据公告,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购买珠海免税 100% 股权,交易对价 89.78 亿元,其中股份对价 76.31 亿元,现金对价 13.47 亿元;同时拟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募资额预计不超 70 亿元。
但半年之后(2021 年 2 月),该笔收购案就因格力地产原董事长鲁君四涉嫌违规被立案调查,进而被迫暂停,并自此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 " 空窗期 "。
直到 2022 年底,格力地产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后,经公司研判,导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暂停的事由已消除。于当年 12 月份重新启动重组事项,并于今年 4 月份获得上交所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申请中止之前,因财务资料有效期在 5 月 31 日截止,格力地产曾在 5 月底向上交所申请中止审核,并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了加期审计。在 7 月 12 日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格力地产又一次中止了该项重组。
由此可见,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一波不止三折,不论是被迫暂停亦或主动申请,这场跨度长达三年之久的收购案至今仍在进行中。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钛媒体 APP 表示,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始于 2020 年,直到公司近期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而再度申请暂停,说明该项收购案不确定性增加。虽然立案调查的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说明,但从近預售屋企反腐等内容看,或不会简单停留在经营层面的内容。
同时,严跃进还谈到,从企业角度看,格力地产这两年对于免税业务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也持续将其作为转型的重点领網域。该项收购如此波折,对于其既定的战略路线安排确实有冲击,很容易影响后续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当前更需要稳定经营和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钛媒体 APP 了解到,近年来格力地产及公司高管人员频频受到监管部门 " 关注 "。
2020 年 11 月,鲁君四及格力地产因未尽职履行信披义务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2021 年 10 月,鲁君四遭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2022 年 6 月,鲁君四被上饶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原因是 " 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
进入 2023 年,格力地产分别因计提减值和增发重组(即收购珠海免税)两大事项遭上交所多次下发函件,而在回函中,格力地产曾多次出现 " 进行部分回复 " 或 " 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回复 " 的情况。
在公司连遭监管部门关注的同时,格力地产业绩也出现了大额亏损。
2022 年,格力地产实现营收约 40.47 亿元,同比下降 43.27%;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26.84 亿元,与上年同期的净利润 4.6 亿元相比,大幅下降 683.48%。
今年以来,公司业绩持续亏损中。7 月 13 日晚间,格力地产发布了今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 2023 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亏损为 1.96 亿元至 2.35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 2.91 亿元到 3.3 亿元,同比减少 303.9% 到 344.68%。
同时,预计 2023 年半年度实现扣非净亏损为 1.91 亿元至 2.3 亿元,同比减少 299.51% 到 339.42%。
对此格力地产表示,本次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陈伟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