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再度中止!格力地產收購珠海免税之路一波不止三折,歡迎閲讀。
三年時間過去,格力地產(600185.SH)收購珠海市免税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珠海免税 ")一案仍未完成,且再次被按下 " 暫停鍵 "。
7 月 24 日晚間,格力地產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近期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按照相關規定,拟再次向上交所申請中止審核收購珠海免税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钛媒體 APP 了解到,上市公司因涉嫌違法違規被行政機關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且尚未結案的,将會對上市公司近期的交易產生重大影響。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應當及時告知交易所,交易所将中止審核。
鑑于此,格力地產向上交所申請中止審核本次重組事項。同時,格力地產亦在公告中指出,本次事項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将積極配合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工作,待相關工作完成及相關條件具備後,公司将立即向上交所申請恢復審核。
值得一提的是,從 K 線圖來看,自 7 月 17 日起,格力地產股價整體呈上漲走勢,累計漲幅約 15.41%。截至 7 月 25 日收盤,格力地產股價報收 6.59 元,漲 5.27%,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124.22 億元。
钛媒體 APP 梳理發現,格力地產最早于 2020 年 5 月便抛出了收購計劃。根據公告,公司拟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珠海市國資委、城建集團購買珠海免税 100% 股權,交易對價 89.78 億元,其中股份對價 76.31 億元,現金對價 13.47 億元;同時拟向不超過 35 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募資額預計不超 70 億元。
但半年之後(2021 年 2 月),該筆收購案就因格力地產原董事長魯君四涉嫌違規被立案調查,進而被迫暫停,并自此開啓了長達一年多的 " 空窗期 "。
直到 2022 年底,格力地產完成董事會、監事會換屆選舉後,經公司研判,導致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暫停的事由已消除。于當年 12 月份重新啓動重組事項,并于今年 4 月份獲得上交所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申請中止之前,因财務資料有效期在 5 月 31 日截止,格力地產曾在 5 月底向上交所申請中止審核,并對相關财務數據進行了加期審計。在 7 月 12 日遭遇證監會立案調查後,格力地產又一次中止了該項重組。
由此可見,格力地產收購珠海免税一波不止三折,不論是被迫暫停亦或主動申請,這場跨度長達三年之久的收購案至今仍在進行中。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钛媒體 APP 表示,格力地產收購珠海免税始于 2020 年,直到公司近期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而再度申請暫停,説明該項收購案不确定性增加。雖然立案調查的具體内容沒有明确説明,但從近預售屋企反腐等内容看,或不會簡單停留在經營層面的内容。
同時,嚴躍進還談到,從企業角度看,格力地產這兩年對于免税業務的投入力度比較大,也持續将其作為轉型的重點領網域。該項收購如此波折,對于其既定的戰略路線安排确實有衝擊,很容易影響後續的多元化業務布局,當前更需要穩定經營和創造更好的輿論環境。
钛媒體 APP 了解到,近年來格力地產及公司高管人員頻頻受到監管部門 " 關注 "。
2020 年 11 月,魯君四及格力地產因未盡職履行信披義務被上交所通報批評,并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2021 年 10 月,魯君四遭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2022 年 6 月,魯君四被上饒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原因是 " 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
進入 2023 年,格力地產分别因計提減值和增發重組(即收購珠海免税)兩大事項遭上交所多次下發函件,而在回函中,格力地產曾多次出現 " 進行部分回復 " 或 " 無法在規定時間内回復 " 的情況。
在公司連遭監管部門關注的同時,格力地產業績也出現了大額虧損。
2022 年,格力地產實現營收約 40.47 億元,同比下降 43.27%;歸母淨利潤為虧損 26.84 億元,與上年同期的淨利潤 4.6 億元相比,大幅下降 683.48%。
今年以來,公司業績持續虧損中。7 月 13 日晚間,格力地產發布了今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公司預計 2023 年半年度實現歸母淨虧損為 1.96 億元至 2.35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将減少 2.91 億元到 3.3 億元,同比減少 303.9% 到 344.68%。
同時,預計 2023 年半年度實現扣非淨虧損為 1.91 億元至 2.3 億元,同比減少 299.51% 到 339.42%。
對此格力地產表示,本次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内,公司房地產業務結轉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同時,公司對出現減值迹象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陳偉納)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