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王诗龄的幸福,是李湘用钱堆出来的吗?,欢迎阅读。
最近,李湘和女儿王诗龄的一张旧照突然在网上流传了开来:
看向女儿的时候,李湘的眼里不光有爱,还包含着欣赏和赞美,一种引以为傲的感觉。
不少网友感慨:
" 看到了母爱具象的样子 "
" 李湘看王诗龄的眼神,对我的冲击好大啊 "
区别于几年前的批评声音,现在的王诗龄,成了当代年轻人许愿下辈子投胎的第一志愿。
教育的理念变了,富养不再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贬义词,或者至少是中性的表述。
大家发现,奢侈品并没有毁掉王诗龄。而王诗龄成长得那么好,也不全是因为物质条件。
王诗龄得到的精神爱,才是更稀缺珍贵、更令人羡慕的。
在李湘母爱满满的注视下,有没有人关注到王诗龄的眼神是什么样的?
温柔,从容。有一种被爱意包围长大的孩子身上才会有的,由内而外的自我肯定,恬澹松弛的气质。
十年前,所有人都在关注王诗龄身上衣服首饰多昂贵的时候,忽略了李湘在王诗龄身上投入的,比物质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成功的教育。
如今回过头再看,孩童时期的王诗龄,已经长成了很多大人都会羡慕的模样。
她情绪稳定。
在《爸爸去哪里》里," 小公主 " 王诗龄虽然娇生惯养但一点都不娇气。
被分到最差的房子,连爸爸都在唉声叹气。王诗龄却很开心,因为前面地里种了草莓。
她善于给予别人正向的情绪价值。
爸爸做的饭菜再难吃,她也不会哭闹嫌弃,还会夸奖爸爸做的饭是最好吃的。
去陌生邻居家借食材,她不仅记得感谢爷爷,还会暖心地拉着爷爷的手,嘱咐爷爷要好好的。
她不会习惯性自证。
王诗龄给村里的小宝宝晾衣服,让天天把她抱起来。天天花了很大力气都没能把她抱到足够的高度,埋怨的说你太胖了。
王诗龄的第一反应不是羞愧,不是自证自己到底有多胖多瘦,而是对天天说:" 你再去喝点酸奶 ",意思是是天天力气小才抱不起她,让他多喝奶多力气。
要知道,那时候王诗龄才 3 岁多。
她的身上,既保持着孩童的童真,也有超越年龄的成熟。
要说李湘作一个母亲最成功的的地方在哪,那就是,她一直在引导、帮助自己的女儿构建出强大的精神内核。
她是怎么做的?
有次节目里,有个小女孩嘲笑王诗龄太胖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一般会觉得童言无忌而已,跟着打趣女儿胖胖的身材,然后一笑而过。
但李湘没有。
她先是问女儿想不想说什么。见女儿不想说话,她拿起话筒格外认真地回应:
" 她是有一点点的胖,但实因为她年纪很小,现在还属于小宝宝,有点婴儿肥很正常。"
没有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一会就忘了」,而是当一件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澄清,来维护女儿的自尊心。
之后,还对嘲笑女儿太胖的小孩进行了耐心劝导:
" 以后见到胖胖的女生,稍微改变下说话的方式,或者说一起锻炼啊,这样大家都会成为好朋友 "
也是在变相告诉自己的女儿:听到贬低时不要急着反省和难过,因为那有可能是别人的错。
除了毫不掩饰的维护和认可,李湘还给了王诗龄满满的赞美。
会永远称呼女儿为宝贝,面跟上三颗爱心三个亲亲的表情。
经常夸赞女儿怎么这么美,怎么这么好。
甚至会和王诗龄的爸爸一起约定好,要让女儿从早上醒来到晚上入睡都身在 " 你好美 " 的赞美里。
王诗龄有新画作或者得了奖学金,她立马发微博和全世界分享,言语里满是骄傲。
可以想象得到,王诗龄出生后的每一天都是在 " 我是被爱着的并且我是值得被爱着的 " 的感受里成长。
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有足够富足,足够圆满的精神世界,才会有底气认可自己,也有余力释放温暖。
这大概就是我们最羡慕王诗龄的地方吧。
东亚式教育里的孩子,太缺失肯定和赞美了。
很多人的童年,听到更多的是「你这不好那不好」的批评。
家长只会说 " 上学留什么长发 ",但不会说 " 还是长头发好看,但就是有点麻烦 "
家长只会说 " 学习不好没出息 ",但不会说 " 体育还挺有天赋的,但功课也很重要 ";
家长只会说 " 性格太内向 ",但不会说 " 有安安静静做事情的定性很好,但也可以出去交交朋友哦 "......
是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吗?
不,他们一定看得到。他们只是太吝啬对孩子的赞美了。
之前刷到过一条短视频。
一个初高中的女生,在暑假期间为母亲做一顿饭。她精心准备了精致的四菜一汤,还贴心切了餐后水果。
结果反被妈妈数落了一通,还拍视频发到网上训斥她浪费:" 怎么,你是要我表扬你吗?"," 中午做这么多,我们怎么吃得完?"
看到这儿,我感到无比窒息。
很难想象,这个女生当时得多委屈。怀着满满的爱意给妈妈做顿饭。做饭过程里她可能都已经无数次想象过妈妈感动的样子,期待妈妈会如何夸奖她。
结果只有冰冷的否定和责备。
我想,女生的妈妈也不一定全然都是嫌弃。发视频的时候大概率是偷偷带着一点炫耀女儿的目的。
只可惜用错了方式。
下意识的批评,习惯性的打压,让很多父母都忘记了怎样正向地表达情感和爱意。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就算是被外人夸,父母也会 " 谦虚 " 地贬损两句。
有好几次,我能感觉到父母在向别人炫耀我某方面的进步。唯独在面对我的时候,骤然收起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跟我说 " 这点成绩有什么好得意的,比你优秀的小孩多的是 "。
我一直把这种割裂扭曲的状态,理解为父母严格要求子女的一种教育方式。
直到发现,我一听到夸奖就会羞愧得直摇头说 " 没有没有,谁谁谁比我更好 ",但也有人在被夸奖后可以坦然大方地说 " 谢谢 "。
强烈的对比让我陡然醒悟:原来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受不了别人的夸奖。
这篇文章无意指责任何父母。因为我知道,父母爱子之深切,是这世上最不必怀疑的东西。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只是他们也很难超越自身的局限。
但这个局限,不能全部归咎于物质条件。
很多人说,王诗龄的幸福说到底还是因为家庭有钱。
是的,优渥的物质条件的确能解决很多问题。
可就像一条评论说的那样:
" 普通人家确实没有她们的条件,但也有东西是可以有的。
比如明确的爱,骄傲的眼神,大声的称赞,亲密的称呼,时不时炫耀的朋友圈," 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 " 的底气,不必为打碎盘子担惊受怕的童年。
这些需要很多很多钱吗?不需要,只需要很多很多的爱。"
【原文标题:《王诗龄的瓜,比黄多多更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