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学霸逐梦演艺圈:高学历在内娱是浪费吗?,欢迎阅读。
2023 年 12 月 15 日,# 杨迪 娱乐圈里清华北大的不多 # 的词条登上热搜第一,原本只是杨迪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的调侃之语,最终却吸引了 4000w+的话题阅读量,热搜在榜时长 12 个小时。相关的热门讨论中,有人在安利高学历艺人,也有人熟稔地对内娱发出嘲讽。
在大众对于 " 内娱艺人 " 这个标签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当下,学霸作为 " 稀缺资源 " 进入娱乐圈似乎并非最优选。高学历在内娱是浪费吗?学霸经历如何深入地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和思维方式?TA 们如何看待现在的娱乐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两位 " 学霸 " ——
@可爱猪,2017 年从湘西小镇高分考入复旦大学,高考分数 664,全省排名 33,现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专业,也是一名自媒体博主;
@李丞汐,2013 年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高考分数 669,全省排名 24,现在是一名逐梦演艺圈的新人演员,刚刚在辽宁杀青完一部新戏。
在与她们的对话当中,上述问题的答案慢慢清晰。
01 她说:" 我后悔当学霸了 "
@可爱猪 的社交平台上置顶着两条动态,一条是她成功申请到了早稻田大学 80 万日元的奖学金,照片登上了当地的日本报纸。
17 岁高分考入复旦大学,18 岁挂掉了 9 学分的专业课,20 岁转专业赴日读研;21 岁,收到了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国际关系四个专业的 offer。她曾在社交平台上这样概括自己当时的人生:" 重生爽文 "。
另一条置顶动态中,封面图是上海丝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知她参加复试的消息。高二时,喜欢女团的 @可爱猪 曾报名 SHN48 的七期生并通过初试,但出于学业的考量,她放弃了这次机会。六年后,早稻田大学硕士毕业在即,@可爱猪 回忆起这次和娱乐圈的擦肩而过,涌上了一种名为 " 后悔 " 的情绪。
@可爱猪 讲述人生中两次最后悔错过女团面试的时期,第一次是在升入复旦大学之后,作为一路众星捧月的 " 学霸 " 进入到了一个大家都是学霸的群体里,突然间有了 " 泯然众人 " 之感。" 很难接受自己变得平平无奇,会幻想自己要是选了女团会不会成为更特殊的自己,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
第二次则是眼下硕士毕业面临找工作,她觉得以自己的才能最多也只能找到螺丝钉工作,很难发挥个人独特的价值,薪水可能也不如很多人想象的丰厚。"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普通打工人的收入确实比不上一些女团成员或者网红博主。身边很多同学都说我长得有点好看,审美很好,性格很有趣,不出道或者不当博主浪费了,当然我知道这是他们高情商的说法,但最近压力大的时候也挺后悔没有女团出道或者早点当个博主。"
@可爱猪 对于娱乐圈的向往来自于女团,她最喜欢的爱豆是渡边麻友:一名以 " 正统偶像 " 而闻名的日本艺人,同时也是 AKB48 精神最完美的践行者:形象正面、高度自律、出道十三年零绯闻。
(渡边麻友标志性的甜美笑容▲)
当她照着偶像渡边麻友的样子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偶像式的 " 优等生 ",最先看到的却是光环之下的阴影,也渐渐察觉到了 " 偶像 " 和 " 学霸 " 这两种身份的共通之处——
" 优秀的背后是压力和汗水,乖巧的背后是对个性的打压,就算得到了周围人的欣赏和夸赞,也不敢认为那是「爱」,觉得他们是爱「优秀」、「漂亮」这些可以被量化的符号,并不是爱我这个具体的真实的人。"
看到 @可爱猪 发过来的这段文字时,我腦海里浮现的是电影《涉过愤怒的海》里的画面,日语课老师告诉周依然饰演的娜娜," 爱 " 是要双方达成共识才可以使用的词汇,娜娜愣住,神情恍惚又尴尬地思考了片刻后,才艰难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爱,没有。"
长大后更深入地了解了偶像文化后,@可爱猪 对 " 爱豆 " 这个身份也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 现在的我,希望世界上不要有偶像这种职业。日系偶像被要求的「正统」、「元气」、「恋爱禁止」、「完美外表」,某种意义上来说非常反人性。还有人气总选排行这种用金钱不加掩饰地量化每个女孩‘偶像价值’的制度,资本对人的工具化在这种游戏里演绎得淋漓尽致。"
17 岁错过的那次女团选秀,更像一个存在于 @可爱猪 记忆深处的、小小的避难所,当她对现实产生焦虑、不安的时候,会短暂地躲避其中,幻想平行时空里属于自己的另一种人生。
学历漂亮的她也同样畏惧职场,希望自己将来能找到一份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且能实现 work life balance 的工作。在她看来,高学历只是给一个人提供了更多的价值选择——
" 从个人价值角度来讲,如果高学历的人都被‘绑架’只能去从事所谓的精英行业,做专业对口的工作,我觉得是一种对人才的埋没和对人性的束缚;从社会价值角度来说,我觉得行行出状元,每一种职业选择都能带来对应的社会价值。"
至于内娱艺人,@可爱猪 则表示 " 我非常理解因为现在的行业现状,很多人对娱乐行业从业者存在一些偏见。但是在这个经济下行、年轻人对未来充满迷茫,并且传统行业供给饱和的大背景下,我更期待文化产业出现一些高学历人才,创造出能够抚慰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
02 她说:" 高学历给我带来的限制大过便利 "
如果用世俗的标准来看,李丞汐无疑是 " 别人家的孩子 "。
从小就是好学生," 学生干部、文体活动样样搞得风生水起 ";18 岁考入北大元培学院,相当于重点高中的重点班;22 岁,收到了香港一家金融公司的 offer,有一份称得上 " 体面 " 的工作。
但在 23 岁这年,李丞汐决定辞职转行,成为一名新人演员;24 岁,她站上了《创造营 2020》的舞台,最先引起网友注意的当然是 " 北大学霸 " 这个耀眼的标签,有认识她的网友出来爆料,称她 " 不是学霸是学魔 ",同时又对她出现在选秀节目中表示不解," 我觉得她只是要了解一下这个产业,做 idol 还是太浪费 "。
(李丞汐在《创造营》的初次亮相▲)
28 岁,李丞汐对自己的定位还是 " 新人演员 ",在本次采访中,她大方表示现在的状态是 " 没有代表作 ",调侃 2018 年入行的自己是赶上了 " 寒冬期 " 又度过了 " 冰川期 ",现在刚刚 " 回暖 "。
从北大学霸到金融精英再到娱乐圈新人,在外界眼中,这是一个绝佳的故事范本,也是一种足够吸睛的追梦叙事,但李丞汐谈及这个选择时,却用到了 " 现实 " 和 " 残酷 " 这两种形容,真的下定决心转行,反而是在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时期。
" 我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如果我妈妈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的话,我对这个世界是毫无留恋的。但是反而是在那种时候,就会想说我心里到底想做什么事情?然后我发现我想演戏的小火苗从来没有熄灭过,所以那个时候觉得‘我现在还想做这件事情,我为什么不做’?"
采访提纲中原本有一个问题是 " 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吗?" 但在对话的过程中,我发觉这个问题有些多余——
每次谈到演戏、谈到在片场的经历,李丞汐的回答总是带着让人很难忽视的兴奋感。
她讲到在冬天的横店拍一场下水戏,水棚的恒温器坏了,别的演员听到这个消息后不愿意再下水,导演也决定用替身,但李丞汐的第一反应是 " 他们(替身演员)都能下去,我为什么忍不了?如果我不下去的话,水下的镜头不就没我了吗?"
(李丞汐正在片场拍戏▲)
2023 年 3 月,李丞汐参加了由吴京和刘天池牵头携手打造的动作与表演体系化实战训练营,第一期一共 16 名学员,训练为期 60 天,训练强度大到她人生中第一次靠吃止痛药才能捱下来。同期有学员骨裂去了医院,李丞汐也疼,但没有跟教练们说,怕说了之后让她休息,那训练的两个月就被 " 浪费 " 掉了。
最后,李丞汐成为了三部结业短片的主角之一,在《怒火 · 芳华》中饰演一名女警。短片采取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开场就有一个她从三十多级台阶上滚落的镜头,看着都生疼。这支短片被吴京转发后,演员张译在下面评论:" 作业都卷成这样了,影武堂。"
如果说刚入行的兴奋值是 100,李丞汐觉得现在这个数字依然是 100," 但是是不一样的成分,刚入行的那个 100 分是好奇,是跃跃欲试的兴奋,现在的 100 分是我觉得自己在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我的那种笃定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两者是不一样的,那会儿可能会更向上跳一点的兴奋感,现在是更往下沉的、更稳定的兴奋感。"
在漫长的学生阶段,李丞汐追求的是结果导向,考试有没有拿到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多少分,成就感来自于成绩单上那些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的数字;但在演戏这件事上,李丞汐享受的是过程本身——
" 这些年如果整体来看的话,或者放在市场上去评价的话,我没有得到结果,但是我依然很快乐以及很满足,当然也会有一些阶段觉得,等待怎么这么漫长啊?这个戏我什么时候才能试上啊?一定会有这样惨痛的时候,但整体来说,我还是觉得我很享受这几年的时间。"
(正在上表演课的李丞汐▲)
谈及 " 北大学霸 "" 高考状元 " 等标签,李丞汐坦言,高学历在这个行业给她带来的限制要大过便利。" 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觉得,北大毕业的人肯定不会演戏,学霸没什么生活经验、她肯定很会读书、她过于理性,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大部分上的戏都是我试戏试上的,我得去向别人证明,我才可以得到那个机会。"
前段时间李丞汐听说有学妹也想进这个行业,经纪公司在跟这位学妹聊的时候,直接说 " 专业不重要 ",李丞汐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懵了。" 我觉得那一定是少数人的看法,目前大家应该也能看到,这个行业在慢慢往往好的标准走,而且经过这么几年行业情况不好的阶段,不是真的爱这个行业、专业也经不住考验的人已经在慢慢地被筛选掉,从鱼龙混杂筛筛筛筛到大浪淘沙。"
高学历没有为李丞汐带来外在的加成,却内化为她的一种生命经验。" 在我理解剧本的时候、在我去创作人物的时候、在我去面对一些选择跟判断的时候,还有一些审美上的选择,一定会有一些过去学习的东西的积累来影响我。"
结语
安迪 · 沃霍尔曾说," 在未来,每个人都有 15 分钟的成名机会 ",本次采访的最后一问是 " 你觉得属于自己的 15 分钟已经过去了吗?还是尚未到来?"
或许在外界眼中,【学霸】【高考分数】【名校毕业生】曾是命运照拂在她们身上的 "15 分钟 ",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这两个梦想、处境、经历完全不一样的女孩给出的答案却非常接近——
@可爱猪:" 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是在创造那 15 分钟。"
@李丞汐:" 没来,但我觉得它很快就会来了。"
我想,这种自信和笃定不是某种身份、某个标签能带来的,它只能来源于人的心——
那些勇敢地握住人生主动权的时刻,那些自己一步步走完的路,比分数、学历、证书更能滋养我们的人生。
和很多网友一样,李丞汐去年最喜欢的剧集是《漫长的季节》,里面最出圈的一句台词是 " 往前看,别回头。"
往前看,别回头。
因为此刻便是未来,你手里握着的就是那 1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