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我在医院开咖啡店:门店还没盈利,竞争对手已经杀过来了,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馨婷
中国人有多爱喝咖啡?
2023 年底,研究机构 " 世界咖啡门户 "(World Coffee Portal)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啡店市场。在过去 12 个月中,中国品牌咖啡店数量增长了 58%,达到近 5 万家。
另据红餐大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10 月 29 日,全国咖啡门店数约有 19.16 万家。窄门餐眼则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近一年新开咖啡门店 77083 家。
随着市场争夺战的打响,本土连锁咖啡品牌的价格下限已经下探至 10 元以下。而咖啡这一过去与精英人群画等号的消费品类也早已打入下沉市场,拥有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除了过去常见的写字楼、街铺与核心商圈,如今消费者甚至可以在医院里看到咖啡品牌门店,而咖啡品牌们也开启一轮对定向点位的争抢。但就医院这一非常规消费场景而言,经营者们更关心的是到底能不能赚钱。
图源:图虫创意
咖啡店 " 攻占 " 医院
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医院里,瑞幸咖啡、星巴克与太平洋咖啡的门店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普通咖啡点位的饱和是驱动各大连锁咖啡品牌布局医院的一大原因。
窄门餐眼显示,截至 1 月 11 日,瑞幸咖啡、库迪咖啡、星巴克与幸运咖的门店数量已分别达到 16196 家、7064 家、7733 家与 2781 家。随着常规点位的挖掘空间逐渐见顶,连锁品牌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过去不太容易进入的区網域。
1 月 1 日,瑞幸咖啡通过官微宣布,在已开通的加盟模式中新增 " 定向点位加盟模式 ",即由瑞幸咖啡提供希望进入的场所名单,有能力把门店开到指定场所的加盟商,可通过申请加入工作、学习、休闲、医疗、交通枢纽、景区等场景。此前,Tims 天好咖啡则将加盟店的场景延伸至中石化易捷、21 世纪不动产,甚至良品铺子门店。
图源:图虫创意
连锁咖啡品牌进入医院往往带着迫切的市场增长需求,相比之下,独立咖啡品牌入驻医院的选择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张烁(化名)工作的独立品牌咖啡店位于广州一家医院的办公楼,门店面积十来平方米,不设座位区,常驻员工只有两名。1 月 11 日,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门店开设至今已经 2 年有余,老板开店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品牌宣传。
据张烁透露,门店老板的主业是在事业部門里承包食堂业务,在医院开设咖啡店对其主业投标也有背书效果。" 当时我们的经理认识这家医院的工作人员,打听到有合适的位置,就参加了投标,在这里开了店。"
2022 年时在西南地区某二线城市开设了当地首家医院咖啡店的苗苗(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开设医院门店之前,她已经在当地普通点位开设了两家门店," 因为我曾经在医院工作过,了解医院内消费人群的口味习惯,所以在开第三家店时,就决定在比较熟悉的市场里做做尝试。"
医院卖咖啡能赚钱吗?
在医院卖咖啡到底赚不赚钱?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对影响力与选择权均有限的独立品牌乃至中小品牌来说,在医院开店基本很难盈利。
张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门店位于医院办公楼,消费人群基本为医院职工,门店的消费需求虽然稳定,但消费总量并不高,因此门店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一杯美式标价 12 元,这个价格本来就不赚钱,还要给职工打 8 折。" 张烁说道。
张烁透露,开设在医院门诊大楼附近的另一家小型连锁咖啡品牌的门店,虽然能够承接病人家属等更多客流,但因为整体售价更低且产品口味一般,开店一年多以来,也仅仅是处于保本状态。
相比之下,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知名连锁品牌,经营前景或更加明朗。
张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前段时间,医院有招标需求时,主动向市场上的一个知名连锁咖啡品牌抛出了橄榄枝,给到的门店位置也比医院现有的咖啡店更好。
2020 年,太平洋咖啡在广州新开一家医院门店时,其品牌负责人曾对外表示,太平洋咖啡在医院渠道已经开出近 20 家店,生意不错,计划在医院渠道中继续深耕下去。
除了医院在引入咖啡品牌,运动品牌到高奢品牌也在将咖啡场景搬进自己的门店。去年 12 月 6 日,国内首家迪奥咖啡馆(CAF é DIOR)于上海前滩太古里正式开业。此前,李宁、特步等运动品牌也涉足咖啡领網域,中国邮政也在厦门开设了全国首家邮局咖啡店。
几乎无处不在的咖啡店令咖啡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日常饮品。2023 年 6 月,星巴克首席执行官纳思瀚访华时曾指出," 中国人均每年咖啡消费是 12 杯,而日本是 200 杯,美国是 380 杯。"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 3817 亿元,预计在 2023 年达到 6178 亿元,中国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 27.2% 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 2% 的平均增速。尽管消费市场广阔,但从卷产品、卷价格到卷门店,国内咖啡品牌的竞争仍将持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