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趁着美俄伊没空管,以军把朱拉尼逼到墙角?连夜空袭叙利亚南部,欢迎阅读。
2 月 25 日,以色列国防军摧毁了叙利亚南部包括德拉机场在内的多个军事基地,同时出动地面装甲部队进入叙南部分区網域。
这一行动不仅引发了叙境内的强烈震动,同时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对此明确表示:" 不允许叙利亚南部成为类似黎巴嫩南部那样的威胁。"
以色列这一强硬行动正在重新定义叙南局势,也将直接影响中东地区的力量博弈。
以色列行动的背景和原因
以色列对叙利亚的空袭并非首次。
但此次规模和力度之大,充分体现了其对叙南复杂局势的强烈警觉。这一切并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叙以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
在叙南部,戈兰高地长期是两国敌对的核心区網域。以色列自 1973 年 " 赎罪日战争 " 以来就占领了这片战略高地。
如今,叙利亚南部局势再度复杂化,新增了伊朗支持的军事力量和恐怖组织 " 解放沙姆阵线 "(HTS)的影响力。
以色列显然担心,如果放任叙南军事实力的积聚,将对其北部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尤其是叙利亚现政权(HTS)在接管首都大马士革后,其对周边势力进行的整合以及对阿拉维派、库尔德人等少数族群的打压,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内部的不稳定性。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此次行动前明确指出,以色列对叙南局势的目标绝不是一时的 " 反击 ",而是要彻底阻止叙南部成为类似黎巴嫩南部般的 " 强敌巢穴 "。
这一战略意图,决定了以军行动的毫不留情。
叙利亚现政府的困局
叙利亚现政权由 HTS 在内战期间崛起后,通过武力占领大马士革建立。
尽管短期内替代了曾经的巴沙尔政权,但 HTS 始终因恐怖组织的烙印而缺乏国际社会的承认。
这不仅使其统治地位充满争议,其自身面临的内外矛盾也比以往更加复杂。
以军这次空袭摧毁了叙利亚南部的关键军事基地,让 HTS 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
叙利亚的防空系统本来就因多年的内战和基础设施匮乏而支离破碎,几乎无法有效反制以色列这样装备精良的对手。
而面对民众因军事损失而高涨的反击呼声,HTS 政府显得更加被动且无力。
此外,当前叙利亚政权在国内并不拥有完整的合法性。
HTS 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其统治建立在对反对派势力、少数族裔和邻近势力强硬打压的基础上。例如,他们对阿拉维派与库尔德人的迫害,导致国内族群关系空前紧张。
这一切不仅未能巩固其统治根基,反而使其在外部挑战面前愈加脆弱。
以军正是看准了 HTS 政权的这些弱点,迅速发起了这次针对性的空袭。
以军行动背后的战略意图
以色列此次军事行动不仅仅针对叙利亚南部,更是出于对更广泛地区安全局势的担忧。
近年来,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目标的空袭频率显著上升,主要集中于伊朗在叙全境部署导弹系统或相关武装组织之时。
但本次空袭目标的特殊性格外引人注目,更多针对的是叙利亚现政府及其军事指挥中枢。
从国际法来看,以色列的判断是 " 先发制人 "。以叙两国之间历来的军事摩擦,始终被以色列解读为 " 零容忍战争 "。叙利亚南部的安全格局,与其北部边境的安全息息相关。
以军此举,实质上是一种双重策略:一方面通过干涉叙南局势削弱可能的敌对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也在向外界发出信号——无论是叙利亚还是背后的伊朗,都无法避免以色列对其核心安全区網域的快速反击。
而在地缘政治角力方面,以色列此次不再担心过多惹怒其他大国。
由于美国收缩对中东事务参与,俄罗斯关注重点转移至乌克兰,伊朗自身也在西方制裁下疲于应对,以色列显然感到现在是巩固北部安全、打破叙利亚政权战略企图的最佳时机。
地区局势的可能变化
这次以色列对叙利亚的重拳出击,很可能成为该地区局势的 " 催化剂 "。
叙以之间的矛盾本身已够复杂,而此次空袭已不仅涉及单一军事对峙。从区網域角度看,这次冲突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连锁反应:
一是叙伊关系震荡加剧。
以色列空袭叙南部的背后,很可能进一步打击伊朗支持下的叙利亚力量布局。
伊朗通过叙利亚输送武器、后勤的能力受到阻滞,无疑将削弱这一地区的扩张性影响力。
二是土耳其乘虚而入。
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活动颇多,若叙南部局势失控,土耳其扩展其影响力的意图可能进一步加强。叙利亚可能因此面临双线压力。
无论从规模还是目标选择看,以色列此次军事行动都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信号:它不容许来自叙利亚南部的任何潜在威胁。
这是一场战略博弈,但更多的是一次军事优势的明确展示。
而对于叙利亚现政府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损失,更是一场政治孤立的加深。
未来,随着叙以矛盾的发酵和地区局势的不稳定,中东可能再次迎来一次深刻的震荡,而叙利亚注定仍将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成为焦点。
参考资料:
央 · 广网:以防长证实以军对叙利亚南部发动空袭,2025-02-26
澎 · 湃新闻:" 后阿萨德时代 " 迎来权力博弈?临时政府包容性备受关注,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