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华为、小米抢滩登陆,AI大模型掀起手机江湖「新战事」,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今年上半年,一个接一个的大模型发布,企业之间上演了一场 " 百模大战 "。到了下半年,大模型有些 " 退潮 ",取而代之的是应用端的落地,让更多的用户对大模型有了深切的感知,同时也在变革着终端硬體的发展方向。
其中,手机作为感知能力最强的终端设备之一,大模型在端侧以及云侧能力的加持,正在推动着其加速体验上的革新。在之前的文章中,钛媒体 App 曾指出," 未来 AI 一定会成为手机行业的关键竞争力,大模型与手机系统的深度融合,将会让手机成为一个新的物种。"
在整个消费电子的下行周期下,融合大模型,既是手机厂商之间的一次 AI 博弈,也是全产业链的一次主动求变和 " 自救 "。
华为、小米大模型露出水面,荣耀 OV 跃跃欲试
多年前,AI 就已经应用在手机端。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分析师 Ivan Lam 告诉钛媒体 App,AI 是势不可挡的发展,已经在很多方面渗透到生活了,特别是通过消费类电子,例如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拍照,手机在处理照片出片的时候,绝大部分手机都已经运用了 AI 算法。
8 月 4 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 HarmonyOS 4 系统,通过盘古大模型的加持,智慧助手小艺将具备 AI 大模型能力,带来更智能化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 ChatGPT 等第三方 App 安装的方式,小艺是与系统的深度融合,是在系统层面提供的大模型服务。
钛媒体 App 了解到,基于盘古的自然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华为的智慧助手 " 小艺 " 在互動、生产力提升和个性化服务三个方向上增强。
HarmonyOS4 全新小艺
其中,在语音互動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字、图片和文档等多种形式的互动。看到一张图片时,除了识别文字之外,还能将图片里关于时间等信息点添加到手机的会议提醒中。小艺在看到一篇文章后还能生成内容摘要,以及对一张图片进行二次创作。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表示,"AI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下一代智能终端作業系統的智慧体验。"
就在华为发布 HarmonyOS 4 系统一周后,小米大模型也浮出水面,其开发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MiLM-6B 现身 C-Eval、CMMLU 大模型评测榜单。
信息显示,小米大模型参数规模为 64 亿,在 C-Eva 总榜单排名第 10,在 CMMLU 中文向大模型排名第 1。小米相关负责人称,小米一直积极布局大模型,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绩,近期将会同步相关进展。
图源:雷军微博
对于大模型,雷军此前曾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小米在 AI 领網域已经耕耘多年,有 AI 实验室、小爱同学、自动驾驶等团队。对于大模型,我们当然会全力以赴,坚决拥抱。我们正在研发一些有趣的技术和产品,等我们打磨好了,再给大家展示。"
相关信息显示,今年 4 月,小米正式组建 AI 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目前拥有人工智能领網域相关研发人员超过 1200 人。
今年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总裁卢伟冰还表示,会积极拥抱大模型,但不会像 OpenAI 一样做通用大模型,而是会深度和业务结合协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内部效率。
除了华为、小米外,其它国产厂商,在大模型上也或多或少有动作。在 MWC 2023 上海展会上,荣耀 CEO 赵明就表示,未来将把 AI 大模型引入端侧,赋能 YOYO 智慧助手,打造更加个人化、人性化、隐私保护更周全的端侧个人模型。并在网络大模型方面跟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目前已有接触。
8 月 12 日,有数码博主发文称,OPPO、vivo 也正在搞大模型,但落地会稍微晚一点。至于是像华为、小米那样自己研发,还是与现有大模型厂商合作,目前还不得而知。
芯片厂商加速," 慢半拍 " 的苹果也有了新动作
某手机品牌軟體研发人员对钛媒体 App 表示,AI 在手机的应用其实已经很多了,但生成式 AI 将会给手机带来全新的体验,这个体验更接近于用户长久以来对于 AI 的期待,而不只是 "1+1=2" 式的互動。
为了实现 1+1>2 的效果,除了手机底层系统上的发力,还需要在硬體端进行提升。并且,终端侧的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打消用户在隐私上的顾虑。Canalys 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告诉钛媒体 App," 大模型运行在手机本地,比起云端延迟更低,离线运行也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在系统层级,除了华为鸿蒙之外,谷歌也在持续推进。在 I/O 大会上,谷歌发布的新一代大语言模型 PaLM 2 便有四个版本,从小到大分别为壁虎(Gecko)、水獭(Otter)、野牛(Bison)和独角兽(Unicorn)。其中," 壁虎 " 可以在手机上运行,而且速度足够快、不联网也能正常工作。
与此同时,对比过往的 AI 技术,将大模型 " 装进 " 手机中,对手机的算力、存储等性能的要求会更高。芯片端,高通、联发科也都透露了最新的进展。
联发科称,下一代旗舰 SoC 天机 9300 将于下半年推出,常规的性能提升之外,还将整合最新的 APU,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带来更强的 AI 能力,类似 ChatGPT 的服务体验。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高通展示了在终端侧运行生成式 AI 模型 Stable Diffusion 的技术演示,和终端侧语言 - 视觉模型(LVM)ControlNet 的运行演示,参数量达到 10 亿 -15 亿,能够在十几秒内完成一系列推理。
高通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兼 AI 负责人 Ziad Asghar 指出,今年将能够支持参数达 100 亿的生成式 AI 模型在手机上运行。而这也意味着,运算基本上可以完全在终端上运行,而不用调用云端的能力,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另外,被外界称为 " 慢半拍 " 的苹果,也有了新动向。库克在业绩会上透露,未来几个月内,苹果公司用于生成式 AI 的研发支出将进一步增加。钛媒体 App 从苹果官网查询到,苹果关于大语言模型相关的招聘需求就超过了 600 个。
还有消息称,苹果已建立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框架 "Ajax",并将其应用在地图、siri 等功能上。得益于在芯片、系统等生态上的优势,从 iOS,到 A 系列处理器,苹果在自研体系下,效率会更高。对于隐私的看重,也会加速苹果在端侧性能的提升。
手机江湖 " 新战事 " 打响
之前,赵明曾指出," 消费电子行业是长周期行业,影响最大的因子从来不是经济周期,而是创新周期。" 现如今,手机换机周期的增长,大部分的原因便在于创新匮乏上,传导至整个产业链,使得上下游都经历了大滑坡。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来自 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年同比下降 8%,环比下降 5%。钟晓磊对钛媒体 App 表示," 整个行业回暖的节点在一直在延后,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可能会是持平微跌,回暖可能要等到年底或者说是明年。"
高通、联发科的财报也给出了同样的信号。联发科约 50%收入与手机相关,其二季度合并营收为 981.35 亿元新台币,同比下降 37%。手机芯片业务的疲软,也让高通第二季度的营收降至 84.51 亿美元,同比下滑 23%。其中,手机处理器业务营收 52.6 亿美元,同比下降 25%。
AI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被认为是手机行业换代的一个触点。从云侧到端侧的更新,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次全行业对于负增长局面的 " 自救 "。
民生证券曾发布研究报告称," 小型化 " 和 " 离线化 " 模型出现,边缘侧终端和芯片迭代有望加速。AIGC 内容的拓宽,未来智能终端的人机互動都将重构。轻量化 AI 模型赋能硬體,将带来产品逻辑的深度变革,智能硬體均有重估值潜力。
对于手机终端厂商,在存量市场保持竞争力,AI 大模型上的博弈,是重新构建护城河的一个过程。大模型不是简单组装,背后是对厂商技术以及軟體等多能力的考验。
底层系统上的融合,算法的分配和优化,功耗的控制,对 " 智能 " 的理解差异,这些都会让厂商在体验上拉开差距。届时,手机市场格局也会被重构,能够更成熟应用大模型的品牌将会占据上风。芯片端的竞争亦是如此,AI 能力成为未来争夺客户的关键。
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硬體能力上的提升,使得手机上可以做到大模型的离线应用,性能上的差距,也将引发新一轮的换机潮,继而推动手机上下游产业链业绩的增长,重回正增长的轨道。
正如 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分析师 Ivan Lam 对钛媒体 App 说得那样," 当下 AI 的渗透,最终会成为一个必须具备的智能手机的功能之一。而换机,在理性消费盛行情况下,更多是性能不足的时候才考虑。"
可以预见的是,华为、小米抢滩登陆大模型后,手机江湖的 " 新战事 " 也将燃起。(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杜志强,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