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我是谁?往哪里去?飞凡、智己的春日迷失,欢迎阅读。
" 你是谁?"、" 你要到哪去?" 这两个经常被门卫大爷问出的哲学终极问题,难住的不止有第一次去对象家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年轻的汽车品牌。
" 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 " 和 " 高阶智能纯电移动空间 ",这两个回答你会想到谁?事实上,这分别是智己和飞凡的自我认知。而理想对此的回答是 " 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 "。
哪个回答更好我不作评价,消费者才是最好的裁判。但从它们这些 slogan 传达出信息,我觉得就能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智己和飞凡始终没搞懂 " 我是谁?" 和 " 我要去哪?"。
3 年 3 改名,飞凡从来没让人记住是谁
在搞高端新能源品牌这件事情上,上汽始终有种随意、缺乏耐心的态度,这导致了飞凡汽车始终没有高端过。
飞凡汽车是上汽新能源高端化的长子。2019 年上汽率先尝试以荣威 MARVEL X 踏足高端市场。成绩不理想后,2020 年 "R 标 " 作为荣威高端子品牌诞生,随后更被提拔为独立的 R 品牌。
但 R 品牌刚独立说要做高端对标特斯拉,上汽马上就搞了个高端纯电品牌智己。一个是刚从 10 万级的荣威独立的 R 品牌,一个是和科技巨头阿里合资的智己,大家当然觉得后者才是真高端,模糊了市场对 R 品牌的认知。
更严重的是,R 品牌产品端长期只有荣威换壳的 MARVEL R 和 ER6,用户认知中无法与荣威脱离。
这些都致使 R 品牌的品牌力、声量、产品均无法立足。据第三方数据,其月销量长期维持在三位数水平,整个 2021 年只交付了约 1.8 万辆。
看到这样的情况,上汽没有选择耐心地运营 R 品牌,而是将其独立为飞凡汽车,定位也从高端变为中高端,智己被扶正为上汽高端新能源的嫡子。
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复杂的体系变化,给消费者感觉就是飞凡品牌缺乏决策力和定力,甚至是混乱,这对一个志在高端的品牌是大忌。
而给飞凡补上最后一刀的是产品端的碰壁。独立一年后,飞凡推出真正意义上的首款产品飞凡 R7,尽管要价 30 万以上,但配置确实顶,偏偏碰上竞品车型 Model Y 大幅降价。而一年后为了避让价格下压到 22.99 万元的智己 LS6,飞凡 R7 只能降价到 18.99 万元。
一年降价超过三分一,即使老牌的豪华品牌也玩不起,更何况本就立足未稳的飞凡。背刺老车主击碎了消费者对飞凡的品牌信任。根据第三方数据,尽管降价后飞凡 R7 经历了一波销量走高,2023 年 12 月销量达到 3099 辆,但到了今年 1 月即滑落到 1803 辆,2 月进一步下滑到 361 辆。
" 轻资产好处是轻,但如果执行不好就容易漂,你感觉没有抓手,好像什么都是你的,又感觉什么都不是你的。" 时任飞凡 CEO 吴冰曾对其轻资产模式如此解释,如今却一语成谶。飞凡选择以用户导向做车,对标热门车型,意味着品牌核心价值的缺失,什么用户都不是自己的,注定了飞凡被动者的角色,一步慢步步慢。
重压下飞凡架构或再度生变。日前经销商大会上,飞凡确认渠道和营销保持独立,产品专注 18-22 万元级,品牌定位也改为了家庭智能舒适出行的电车首选。
然而飞凡品牌再次推倒重建,却没有引起市场和行业太多关注。因为大家似乎从来都不知道飞凡是谁。这一次飞凡能够回答好这个问题吗?
始终迷茫在定位上的智己
相比于从未被市场记住的飞凡,智己的高端人设一开始就立住了,但然后呢?
纵观智己的 3 款产品,产品力可谓百花齐放。开山之作智己 L7 找威廉姆斯调校,做了辆 " 驾控旗舰 ",转头智己 LS7 又去搞智舱智驾,突出个 " 智能旗舰 ",到了智己 LS6 更是两手都要抓,这边极速 305km/h 性能无敌,那边未来智舱。
新能源品牌都需要一个鲜明标签,特别是智己所在的 20 万元以上的高端区间。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网约车,纯电车都不是刚需!所以,高端新能源品牌最重要的是让社会大众知道你为什么高端,要有故事可讲,让追求个性、前卫的人买了你的车后能得到独特的情绪价值。
理想有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发、蔚来有服务和换电、小鹏有智驾,甚至昊铂都有超跑。而智己不仅没有在品牌端明确自己是什么,还一次次给自己产品建立的品牌定位拆台。
最有故事可讲的与阿里的跨界组合,协同作用在哪?阿里是否在軟體、生态上给到智己支持?这些答案都不明确。前几天小米 SU7 靠生态概念成为了爆款,而比它更早的智己却丝毫没有去挖掘阿里系生态的可能性。
从最开始卖 40 万的 L7 曲高和寡,到销量扛不住屠刀挥向兄弟品牌的 LS6;从希望在 BBA 手里抢肉吃,到 L6 为了流量不惜羽毛,硬炒固态电池概念。智己已经和初心渐行渐远。
2023 年,智己销量实现大涨,年销量来到 38253 辆,但其中有 21661 辆是 10 月份上市,价格压低至 20 万元出头的 LS6 贡献的。特别是在 2023 年 12 月份,LS6 在智己的销量中占比高达 94.87%。这样的情况你认为健康吗?到了今年,LS6 前两个月销量分别是 4612 辆和 1491 辆,我觉得这已足够说明问题。
品牌定位模糊,价格一退再退。如今即将上市的智己 L6 又被小米 SU7 在价格空间和市场声量上挤压,似乎只能将求生的目光投向价格魔法。我觉得,要是实在扛不住,咱们做增程吧。
写在最后
智己与飞凡含着金钥匙出生。技术与资金背靠上汽,又紧邻消费能力强劲的长三角市场。但品牌战略上的举棋不定让它们丧失了先机。
岚图和阿维塔展现出深耕市场姿态时,智己与飞凡在品牌上频频变动,产品也像它们 " 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 " 和 " 高阶智能纯电移动空间 " 这两个放任何新能源品牌上都适用的 slogan 一样缺乏特色,品牌声量和市场认可度都被拉开差距。
如今,智己与飞凡重新理顺了品牌关系,在技术和营销一盘棋的支持下,有望实现品牌协同,加之继续深化产品打出差异化,整体竞争力或将得到提升。
但 2024 无愧最卷的一年,蔚来推出第二品牌乐道,小鹏瞄准 10 万元级市场,长安的深蓝、启源加速,加上本田、通用等合资品牌也将发力新能源市场,错过了市场視窗期的智己与飞凡要重新起飞并不容易。只能说,这个春天,上汽旗下的这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似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当下最适合形容智己和飞凡情况的,或许是它们诞生那年的一句热梗:" 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