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比绝大多数男人还专一的蚊子怎么总叮你?,欢迎阅读。
、
一只蚊子很难 " 爱 " 上第二个人,这句话并不夸张。
每到夏天,比闷热天气更惹人心烦意乱的一定是萦绕在耳边的 " 嗡嗡嗡 "。如果你不幸被叮咬到一口,那么你将在短时间内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这只蚊子,乃至一群蚊子最爱的人。
生活的经验让我们猜想,吸引蚊子的人身上往往带有某些异于常人的体征,比如 " 血更香 ?"、" 皮肤更白嫩?" ……深究起来,依靠大腦中嗅小球来捕捉气味觅食的蚊子,喜欢叮咬固定的一个人,人类自己很难不负一半责任。过于 " 香甜的你 ",就像是在人群中竖了一个 " 快咬我 " 的标牌,走过路过的蚊子很难不多看你一眼。
蚊子从来不是视觉动物,包括蚊子在内的昆虫其行为很大程度上均依赖嗅觉系统,通过跟踪信息素进行觅食、交配等多种生命行为。
在蚊子的嗅觉系统中,触角和下颚须是非常关键的两处器官,其中的嗅觉感应器中的味觉受体可以感应化学气味小分子并产生信息。所以,就算在漆漆黑夜中,蚊子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猎物的方位,精准出击。
而除了蚊子自己的嗅觉系统外,味觉受体,也就是被蚊子作为食物的人类自身,也对蚊子的狩猎定位起到作用。其中人体所散发出的二氧化碳对蚊子来说,那是相当有吸引力!是蚊子感应猎物的重要信号。
一个备受蚊子喜爱的人,在蚊子看来就是一个香喷喷的二氧化碳炸弹。
同时,如果你皮肤表层分泌的酸性物质过多,那么也将加倍 " 招蚊子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过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对 64 名志愿者进行的 " 招蚊子 " 实验。
数次实验证明,备受蚊子青睐的皮肤会分泌更多的酸性物质。皮肤上的细菌会吃掉这些酸性物质,制造出独特气味。当这种独特气味与二氧化碳混合而成,会在空气中形成浓浓 " 烟柱 ",蚊子会循其找到猎物,咬上第一口。
01
爱运动
的人
运动过后,体温升高、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增多,这些都更容易吸引蚊子。
人体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这些化合物尤为敏感。
02
汗多
03
化妆
不仅仅是化妆,日常的发胶、护肤品、沐浴露等均会散发一些对蚊子引诱力非常强的特殊气味。
研究发现,孕妇被蚊子叮咬的概率是其他女性的一倍。孕妇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易招蚊子的化学物质,同时孕妇的体温及皮肤表层挥发性物质也较多。
04
孕妇
05
婴幼儿
低龄婴幼儿身上会有香浓的奶味,这对蚊子来说同样非常有吸引力。
英国《自然 · 通讯》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蚊子偏爱红色、橙色、黑色等深色系。深色衣服没有什么反光作用,满足蚊子喜欢在弱光环境吸血的条件。同时,深色衣服吸热力强,会造成人体体温较高。
穿深色
要因为昼伏夜出的蚊子,总是围绕在你身边以至于有些习以为常,而忽视了蚊子的危害性。作为动物界的 " 头号杀手 ",蚊子叮咬平均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 72.5 万人,经其叮咬可传播包含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病毒、乙腦、丝虫病等 80 多种蚊媒病毒。仅在我国,蚊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占全部传染病例的 5%~10%。
蚊媒病毒作为医疗界难解的课题,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小小蚊子在历史多次导致瘟疫横行而改变一座城池、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更因为蚊虫叮咬的难防范性,让人们对蚊媒病毒的传播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无论是药物、还是疫苗防控至今都不甚理想。
近年来,《细胞》杂志曾刊登过来自清华大学医学团队对蚊媒病毒传播链条的研究实验。该研究显示,蚊媒病毒感染者散出来的独特气味就像是贴着 " 来咬我 " 的标签。
感染病毒的人体,其身上会相较于其他人散发出一种含有独特化学物质的气味,这种气味分子可激活蚊子的嗅觉神经系统,帮助蚊子在锁定目标。而蚊子一旦完成吸血、消化后,该蚊子就会迅速成为新的感染源。
而病毒之所以得以在蚊子体内成功延续,依靠的是人蚊之间不断发生的双向传播。归根结底,还是要怪蚊子太过专一。如果蚊子总是选择未感染者进行取血,那么病毒将难以存活。
01
揭开盖的清凉油、风油精等对蚊子都有一定的驱蚊效果。日常也可使用 1/3 香茅精油 +2/3 尤加利精油,点涂衣物。诸如尤加利、夜来香、茉莉花、薄荷或玫瑰等植物香气,均可起到驱蚊作用。
02
艾条、艾炷本身气味对蚊子来说十分刺激,通过燃烧还会草药挥发油让香气更加浓烈。
03
可口服维生素 B,或是吃几片大蒜,出汗时就会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能有效防范蚊子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关于蚊虫叮咬总有一些虚虚假假的言论,蚊子危害虽大,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蚊子叮咬,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还会诱发其他皮肤炎症或全身感染等。
在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 80 多种病毒中,并不包含艾滋病毒。艾滋病仅存活在人体血液中,一旦离开人体很容易死亡。
即便被蚊子吸入体内,其对外界环境的极差适应性会导致艾滋病毒在蚊子胃内很快失活杀灭。
就算有人担心蚊子口器上会沾留艾滋病毒,在经过研究人员的测算后发现,蚊子口器上残留血液量仅有 0.00004 毫升,以此推算,健康者需要被口器沾有艾滋病毒的蚊子反复叮咬 2800 次才有感染艾滋病理论上的可能。
实际上蚊子包大小与蚊子毒性关系不大,而是与个体的体质差异有关。引起蚊子包的实际上并不是所谓的 " 蚊子毒 ",而是蚊子在叮咬时为了避免血液堵塞口器,而释放出的分泌唾液。
蚊子唾液含有能控制血管收缩、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种化学物质。因此蚊子唾液进入人体后,会引起皮肤的局部过敏反应,促使免疫细胞聚集、释放组胺和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因每个人免疫系统反应强弱不同,所以被叮咬后的皮肤表层反应也各有差异。
这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止痒方法,实际上非但不能减轻瘙痒症状,还有可能会造成感染的风险。
人体口腔中大约含有 500~1000 种微生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口腔菌群,用唾液涂抹蚊子包,则有诱发皮肤炎症的可能性。除了唾液外,酱油等也非常不可靠。相较而言,生理盐水或牙膏能安全地迅速止痒。
编辑 | KKC
图片 | pexels、wellcome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