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比絕大多數男人還專一的蚊子怎麼總叮你?,歡迎閱讀。
、
一只蚊子很難 " 愛 " 上第二個人,這句話并不誇張。
每到夏天,比悶熱天氣更惹人心煩意亂的一定是萦繞在耳邊的 " 嗡嗡嗡 "。如果你不幸被叮咬到一口,那麼你将在短時間内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只蚊子,乃至一群蚊子最愛的人。
生活的經驗讓我們猜想,吸引蚊子的人身上往往帶有某些異于常人的體征,比如 " 血更香 ?"、" 皮膚更白嫩?" ……深究起來,依靠大腦中嗅小球來捕捉氣味覓食的蚊子,喜歡叮咬固定的一個人,人類自己很難不負一半責任。過于 " 香甜的你 ",就像是在人群中豎了一個 " 快咬我 " 的标牌,走過路過的蚊子很難不多看你一眼。
蚊子從來不是視覺動物,包括蚊子在内的昆蟲其行為很大程度上均依賴嗅覺系統,通過跟蹤信息素進行覓食、交配等多種生命行為。
在蚊子的嗅覺系統中,觸角和下颚須是非常關鍵的兩處器官,其中的嗅覺感應器中的味覺受體可以感應化學氣味小分子并產生信息。所以,就算在漆漆黑夜中,蚊子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判斷獵物的方位,精準出擊。
而除了蚊子自己的嗅覺系統外,味覺受體,也就是被蚊子作為食物的人類自身,也對蚊子的狩獵定位起到作用。其中人體所散發出的二氧化碳對蚊子來說,那是相當有吸引力!是蚊子感應獵物的重要信号。
一個備受蚊子喜愛的人,在蚊子看來就是一個香噴噴的二氧化碳炸彈。
同時,如果你皮膚表層分泌的酸性物質過多,那麼也将加倍 " 招蚊子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過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對 64 名志願者進行的 " 招蚊子 " 實驗。
數次實驗證明,備受蚊子青睐的皮膚會分泌更多的酸性物質。皮膚上的細菌會吃掉這些酸性物質,制造出獨特氣味。當這種獨特氣味與二氧化碳混合而成,會在空氣中形成濃濃 " 煙柱 ",蚊子會循其找到獵物,咬上第一口。
01
愛運動
的人
運動過後,體溫升高、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增多,這些都更容易吸引蚊子。
人體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類化合物,蚊子對這些化合物尤為敏感。
02
汗多
03
化妝
不僅僅是化妝,日常的發膠、護膚品、沐浴露等均會散發一些對蚊子引誘力非常強的特殊氣味。
研究發現,孕婦被蚊子叮咬的概率是其他女性的一倍。孕婦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多種易招蚊子的化學物質,同時孕婦的體溫及皮膚表層揮發性物質也較多。
04
孕婦
05
嬰幼兒
低齡嬰幼兒身上會有香濃的奶味,這對蚊子來說同樣非常有吸引力。
英國《自然 · 通訊》雜志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蚊子偏愛紅色、橙色、黑色等深色系。深色衣服沒有什麼反光作用,滿足蚊子喜歡在弱光環境吸血的條件。同時,深色衣服吸熱力強,會造成人體體溫較高。
穿深色
要因為晝伏夜出的蚊子,總是圍繞在你身邊以至于有些習以為常,而忽視了蚊子的危害性。作為動物界的 " 頭号殺手 ",蚊子叮咬平均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 72.5 萬人,經其叮咬可傳播包含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寨卡病毒、乙腦、絲蟲病等 80 多種蚊媒病毒。僅在我國,蚊媒傳染病年均發病率占全部傳染病例的 5%~10%。
蚊媒病毒作為醫療界難解的課題,自古以來就備受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小小蚊子在歷史多次導致瘟疫橫行而改變一座城池、一個國家的歷史走向,更因為蚊蟲叮咬的難防範性,讓人們對蚊媒病毒的傳播顯得有些束手無策。無論是藥物、還是疫苗防控至今都不甚理想。
近年來,《細胞》雜志曾刊登過來自清華大學醫學團隊對蚊媒病毒傳播鏈條的研究實驗。該研究顯示,蚊媒病毒感染者散出來的獨特氣味就像是貼着 " 來咬我 " 的标籤。
感染病毒的人體,其身上會相較于其他人散發出一種含有獨特化學物質的氣味,這種氣味分子可激活蚊子的嗅覺神經系統,幫助蚊子在鎖定目标。而蚊子一旦完成吸血、消化後,該蚊子就會迅速成為新的感染源。
而病毒之所以得以在蚊子體内成功延續,依靠的是人蚊之間不斷發生的雙向傳播。歸根結底,還是要怪蚊子太過專一。如果蚊子總是選擇未感染者進行取血,那麼病毒将難以存活。
01
揭開蓋的清涼油、風油精等對蚊子都有一定的驅蚊效果。日常也可使用 1/3 香茅精油 +2/3 尤加利精油,點塗衣物。諸如尤加利、夜來香、茉莉花、薄荷或玫瑰等植物香氣,均可起到驅蚊作用。
02
艾條、艾炷本身氣味對蚊子來說十分刺激,通過燃燒還會草藥揮發油讓香氣更加濃烈。
03
可口服維生素 B,或是吃幾片大蒜,出汗時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氣味,能有效防範蚊子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關于蚊蟲叮咬總有一些虛虛假假的言論,蚊子危害雖大,但如果不能正确認識蚊子叮咬,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還會誘發其他皮膚炎症或全身感染等。
在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 80 多種病毒中,并不包含艾滋病毒。艾滋病僅存活在人體血液中,一旦離開人體很容易死亡。
即便被蚊子吸入體内,其對外界環境的極差适應性會導致艾滋病毒在蚊子胃内很快失活殺滅。
就算有人擔心蚊子口器上會沾留艾滋病毒,在經過研究人員的測算後發現,蚊子口器上殘留血液量僅有 0.00004 毫升,以此推算,健康者需要被口器沾有艾滋病毒的蚊子反復叮咬 2800 次才有感染艾滋病理論上的可能。
實際上蚊子包大小與蚊子毒性關系不大,而是與個體的體質差異有關。引起蚊子包的實際上并不是所謂的 " 蚊子毒 ",而是蚊子在叮咬時為了避免血液堵塞口器,而釋放出的分泌唾液。
蚊子唾液含有能控制血管收縮、血液凝結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種化學物質。因此蚊子唾液進入人體後,會引起皮膚的局部過敏反應,促使免疫細胞聚集、釋放組胺和多種細胞因子,引起瘙癢和局部炎症。因每個人免疫系統反應強弱不同,所以被叮咬後的皮膚表層反應也各有差異。
這是我國民間常見的止癢方法,實際上非但不能減輕瘙癢症狀,還有可能會造成感染的風險。
人體口腔中大約含有 500~1000 種微生物,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口腔菌群,用唾液塗抹蚊子包,則有誘發皮膚炎症的可能性。除了唾液外,醬油等也非常不可靠。相較而言,生理鹽水或牙膏能安全地迅速止癢。
編輯 | KKC
圖片 | pexels、wellcome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