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飞书裁员,意味着国内SaaS没有前途吗?,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易旻昊(ID:yiminhao201802139),作者:易旻昊,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2024 年 3 月 26 日,飞书发布全员信:宣布适当精简规模,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
据传此次调整规模涉及 1000 人,内部转岗机会不大。
对大部分人来说,大厂裁员就是吃个瓜,因为大部分人都进不了大厂,又很喜欢吃大厂的瓜。
但对于持续关注企业服务市场的公司来说,确实非常难受:
后面融资更困难了。
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已经是国内 ToB 业务的天花板。
即使在国外,过去十年,ToB 业务也是全球 VC 投资公司看好的热门赛道,包括云计算、SaaS、RPA、开源、数据库等等。
2020 年初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崛起,云端一体打通,提供了协同工作的最优体验,一时间,也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转型或新增赛道的目标和信心。
国内企业级市场需求极大,客户对应用认知不断提升,又是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国外的 SaaS 行业发展非常好,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咱创新不行,抄作业还不会吗?
那个时候,SaaS 创业公司是投融资市场的流量明星,国外有成功案例,国内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手握大把现金流,于是乎:
学 ToC 的打法,在资方的建议下,学习滴滴,通过战略性亏损抢占市场。
高工资招聘技术人员、产品经理、营销总监、客服人员、售前顾问、行业专家,花大价钱做营销推广,等到产品问世就开始被市场啪啪打脸:
SaaS 軟體付费率低;
研发和运营成本高,对现金流要求高;
国内的 B 端客户太难伺候了。
SaaS 交付重且客单价低,市场教育时间不足,营销推广费用居高不下,但客户体验一般,服务也只有线上服务,因为线下交付成本太高了,很难去做支撑,成交了点客户还存在流失风险。
续费率低,客户流失,又导致资金流紧张,更难做好客户体验。
还有一个黑天鹅事件就是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
拥抱 AI,开始搞大模型。
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资本和渣男很像,都是喜新厌旧的,对 SaaS 服务赛道就没那么关注了。
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公司融完 A 轮就倒闭了。
根据我的经验,在 ToB 营销领網域,靠大力出不来奇迹,靠买量很难获客,钱都被流量平台赚走了。
在企业 IM 市场,钉钉已经把大部分功能免费开放了,是靠生态公司盈利;搞私網域流量的一般都会用企业微信,最后飞书夹在中间很难受。
技术不是问题,能力不是问题,经营和商业模式才是问题。
前几年我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某头部大厂的 SaaS 服务在西北五省的市场推广,和很多 B 端企业交流过,我发现:
国内的 B 端付费客户主要是大 B 客户,比如中字头、国字头或者省字头,天然带有定制化的服务性需求。
而 SaaS 的本质其实是需要依靠大量的低客单价的小微企业支撑起来流量的,靠的就是量大便宜,和塔斯汀的商业逻辑比较像。
真正衡量 SaaS 产品的成功标准就是续费率。
再换句话说,SaaS 企业本质上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公司最主要是做规模。
大客户能做案例,但仅仅靠大客户市场形成不了规模,服务广阔的中小企业市场,甚至全球中小企业才是互联网公司的起点和归宿。
但是尴尬的是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公司经营太困难了,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在的环境下,人比軟體更便宜,当然就对什么降本增效的 SaaS 产品不感兴趣了。
西安一个短剧导演给我开出了 200 元的天价,我都心动了。
" 这次裁员最主要还是因为前期堆的人真的太多了。另外,飞书的核心逻辑是依托字节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实践,而这一套东西放到很多公司是低效甚至失效的。" 西安某前飞书的产品经理是这样看待这次的 " 广进计划 "。
考虑到大环境,字节的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等等因素,前面都有了解散游戏部门,这次裁员也挺正常。
我仍然看好 AI 和数字化的发展。
任何组织,哪怕强如字节,也是要向商业化低头的。
所以个人找工作不是进了大厂就万事大吉了,还是要看这个业务是不是公司的现金奶牛?亏损了多久?管理层还能容忍多久?
像飞书这个项目,人力成本这么高、人均产值这么低,管理层能忍这么久肯定是真爱了。
一些老平台比如金山、唯品会,新闻不多,稳居第二梯队,但利润挺好的,也没有那么多广进计划,里面的小伙伴相对比较轻松。
还有靠版权和收房租吃饭的,这里就不点名夸奖了。
商业化变现永远是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易旻昊(ID:yiminhao201802139),作者:易旻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