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2023车企疯狂出海,出口量暴增,仍需警惕贸易挑战!,欢迎阅读。
中国汽车出口量高速增长,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崛起,这背后有品牌层面上的影响力提升,有制造层面上的品质提升,也有技术层面上的创新突破。
撰文丨 DAN
责编丨 MANGO
设计丨 PinZow
近三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21 年、2022 年分别迈上了 200 万辆、300 万辆台阶,一路超越韩国、德国,并在 2022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日本是第一。而 2023 年,这个排位又将迎来新变化。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 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 522.1 万辆,同比增长 57.4%。(中汽协的数据是 491 万辆、同比增长 57.9%。数据差异在于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包含了二手车出口量。)
据日本汽车工业会最新预测,日本汽车 2023 年全年出口量预计在 430 万辆左右,明显低于中国汽车出口数据。也就是说,中国企稳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已是板上钉钉。
在轱辘哥看来,2023 年中国汽车出海潮可以用三大关键词总结:新引擎、新能源化、警惕挑战。
新引擎:海外销量对车企贡献大
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离不开中国车企的密集发力,尤其是凭借智能电动汽车的优势,加速海外布局,抢占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 年整车出口量前十位企业分别是上汽、奇瑞、吉利、长安、特斯拉、长城、比亚迪、东风、北汽和江汽。
而对比 2022 年这些车企的出口量可以发现,排名有所变化,除了东风之外,其余都实现了增长,而且增幅都不错。比如比亚迪,同比 2022 年是数倍的增长,并取代重汽,进入榜单前十。奇瑞、吉利则实现翻番,长城也有超过 80% 的增长。
海外市场已然成为这些车企的核心增长极。在奇瑞的全年销量中,出口量占据近一半;对于上汽来说,海外业务已为其实现规模性盈利;去年长城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时,提到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单车售价等方面实现了八个三级跳,而海外销量就是其中一个三级跳,对企业利润贡献巨大;去年比亚迪能够实现 300 万小目标,也离不开海外市场的发力。
众所周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2023 年更是打得不可开交,技术战、价格战、服务战、渠道战时刻在上演。2023 年,中国车市产销首次突破三千万辆,实现超预期增长。在这个背景下,国内车企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便集中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挖掘新增量。
新能源化:每 4 辆就有 1 辆新能源车
回顾中国汽车出口的这些年,出口量第一个 100 万辆在 2012 年达成,花了 55 年时间。第二个 100 万在 2021 年达成,第三个 100 万在 2022 年达成,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到了 2023 年,更是连跨两个台阶。
近三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大步跨越登顶,走到今天这样一个里程碑时刻,新能源汽车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传统燃油汽车新车出口量为 370.7 万辆,同比增长 52.4%;新能源汽车新车出口量为 120.3 万辆,同比增长 77.6%。从占比上看,燃油车仍是主力,从增幅上看,新能源车已抢过风头。每 4 辆出口汽车中,有近 1 辆汽车来自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出口走强,除了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比较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竞争力较好,技术在国际上有领先优势。以电驱动为主的技术创新持续引领全球话题,尤其是电池技术,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在国外的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可以说是车企的全新利润奶牛。比如在泰国市场,比亚迪海豹起售价为 1325000 泰铢(约 26.8 万人民币),比国内售价高了 10 万,比亚迪海豚起售价为 699999 泰铢(约 14.1 万人民币),比国内售价也高了几万。
警惕挑战:不能只依赖于贸易出口
中国汽车出口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走出了以往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不发达国家出口的尴尬境况,逐步攻破欧洲发达国家的门槛,战略版图逐步扩大,在产品实力加持下,也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2023 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菲律宾、泰国、阿联酋和西班牙。其中俄罗斯的出口量同比增长 5 倍,另外欧洲也第一次超越亚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
从全年来看,欧洲国家整体的出口量是不错的。但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透露,去年 11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欧洲出口量下滑明显,法国、西班牙的单月出口量都有超过七成的降幅,比利时、英国的市场表现也较弱。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贸易保护的影响。目前,我国贸易出口较多,处于整车出口贸易阶段,这就很容易受到对方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
比如,去年 10 月,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以抽样方式确定调查目标。去年 8 月,欧盟发布《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明显提高了其他国家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车企布局欧洲市场的计划,而且不仅是欧盟,类似的情况也可能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
因此,中国汽车出口不能只依赖于简单的出口贸易模式,而是要摆脱单边经贸工具的掣肘,真正进入海外市场腹地。比如要本土化,在海外投资建厂,供应、生产等都在本地实现,建立适应本地挑战的体系能力。
事实上,中国车企早已在行动。2023 年,比亚迪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设其欧洲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奇瑞宣布在阿根廷投资 4 亿美元建厂;上汽、长城也陆续宣布将在欧洲建厂。
只是,在海外建厂于车企而言是存量投资,对出口发展的助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所以预计短期内中国汽车出口仍难以做到高质量出口。
2023 年的出海潮是疯狂的,不仅中国车企出海,部分合资车企也将中国工厂转变为全球工厂,出口到其他国家。这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崛起,有品牌层面上的影响力提升,有制造层面上的品质提升,也有技术层面上的创新突破。当然,在我们为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升世界第一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警惕扑面而来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融入到本土市场,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强势品牌,仍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