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最惨大厂,非阿里莫属,欢迎阅读。
当京东对阿里发动司法战时,肯定没有想到,等打赢官司时,自己已经滑落到了中国电商第三。
撰文丨艾川
昨天(12 月 29 日)下午 16:50,京东发布了此前诉阿里巴巴 " 二选一 " 案一审胜诉的声明。声明中一个关键信息是,阿里被判决向京东赔偿 10 亿元。
京东方面的态度自然是欢欣鼓舞,阿里则颇为低调。
算上 2021 年 4 月,阿里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的 182.28 亿元,阿里因 " 二选一 " 罚款、赔付的金额已达到 192.28 亿元。
虽然这只是一审判决,当事方是否还会上诉不得而知,但既然法院已有了明确说法,个中的是非曲直隐衷原委倒也不必再去过多纠缠," 尊重判决结果 " 是当下最体面的应对。
在尊重司法逻辑的基础上,舆情也有自己的逻辑。
这里有一个 " 时机 " 的问题。
在资本市场信心缺失,监管环境正在努力自我修复的当口,突然宣布这个 10 亿规模的巨额判决,很可能又会令中概股承受新的压力,引发不必要的猜测。
近日,A 股和 H 股的游戏股因一则消息大跌,市值蒸发超过 5000 亿元,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司法的判决、监管政策的出台,当然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节奏,但考虑到目前这个特殊的舆情环境,尽管这次司法判决只是针对阿里一家,但对时机的把握似乎应该更加审慎一点。
对此,倒是可以参考今年 2 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重要提法: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
这三年,阿里堪称最惨中国互联网公司。
2020 年 11 月 3 日晚,上交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
2021 年 4 月 10 日,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阿里巴巴集团处以其 2019 年中国境内销售额 4557.12 亿元 4% 的罚款,计 182.28 亿元;
2023 年 12 月 29 日,阿里败诉,被判向京东赔偿 10 亿元。
纵然是家大业大的阿里,在这一次次捶打下,也着实伤筋动骨了。
三年前,阿里市值巅峰时高达 8000 多亿美元,在全球市值榜上都能排进前列,结果在蚂蚁上市被踩刹车、反垄断处罚 182 亿、以及宏观经济周期的相互迭加下,市值开始进入跌跌不休模式,今时今日已经不足 2000 亿美元(截至昨晚美股收盘,阿里 2023 年的市值定格于 1974 亿美元)。
三年跌掉了四分之三。
即使与今年年初相比,阿里的股价也是元气大伤,市值跌掉了三分之一。
图 / 网络
从总跌幅来看,阿里或许不是大厂中最惨烈的,但考虑到阿里的体量,就很惊人了。仅从结果来看,上市中国电商资产三年来缩水 35%,其中阿里一家市值缩水尤甚,相当于蒸发掉了今天的京东(456 亿美元)+ 拼多多(1948 亿美元)+ 网易(602 亿美元)+ 美团(5114 亿港元)+ 小米(3911 亿港元)的市值。
昔日阿里市值一度直追亚马逊,今天在双方基本面都没有剧变的情况下,亚马逊市值(1.59 万亿美元)已经是阿里的 8 倍之多。
谁还能比阿里更惨?
当然,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劲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的 " 耐捶性 " 已然足够坚忍,正常经营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根据 12 月 22 日晚阿里发布的 2024 财年中期报告,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 4589.46 亿元,同比增长 11%。
但一个正在显现的趋势是,阿里的耐捶性也正在衰减中,几年前一个负面消息传来,股价可能也就小跌一下,而近日一个同等性质的负面爆出,可能就是一次暴跌。这不仅是阿里本身的变化,也是资本市场的客观评估。
或者说,阿里的耐捶性正在进入一个临界点。
此次 10 亿元赔付的最新判决在短期内或许不会对阿里市值造成多大影响,市场的一个隐隐期待是:考虑现在整体监管环境的向好,这或许是中短期内对阿里的 " 最后一锤 " 了。
这当然是一个理性预期,也是一个善良的推想,但万一没有成真,后续还有预期外的相关负面信息出现,其影响程度就难以预期了。
可预期,永远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
市场之所以如此预期,除了整体监管环境的变化外,可能也与中国电商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化相关。
2015 年,京东向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2017 年,京东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起诉阿里 " 二选一 ",彼时,中国电商市场还是阿里——京东的双巨头竞争局面。
但今时今日,这一双巨头竞争局面已经被打破了,所谓的市场垄断更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当京东对阿里发动司法战时,肯定没有想到,等打赢官司时,自己已经滑落到了中国电商第三。
▲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图 / 图虫创意)
而曾经令很多人警醒的市场垄断一说,更是没有预言成真,市场多了更多如日方升的玩家,中国电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是远超 2017 年。这也恰是行业内在健康的一个力证。
在这样剧烈变化的态势下,再去以市场垄断的名义去捶阿里或任何市场主体,恐怕已经不合时宜。
我想,市场的乐观正式出于这一对市场的理性判断。
但乐观判断能否最终落实,有待观察。
重启消费,稳定经济,增长增长增长,是当下最重要的实务。至于其他,至于过去的是是非非,就让答案在风中飘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