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最慘大廠,非阿裏莫屬,歡迎閲讀。
當京東對阿裏發動司法戰時,肯定沒有想到,等打赢官司時,自己已經滑落到了中國電商第三。
撰文丨艾川
昨天(12 月 29 日)下午 16:50,京東發布了此前訴阿裏巴巴 " 二選一 " 案一審勝訴的聲明。聲明中一個關鍵信息是,阿裏被判決向京東賠償 10 億元。
京東方面的态度自然是歡欣鼓舞,阿裏則頗為低調。
算上 2021 年 4 月,阿裏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的 182.28 億元,阿裏因 " 二選一 " 罰款、賠付的金額已達到 192.28 億元。
雖然這只是一審判決,當事方是否還會上訴不得而知,但既然法院已有了明确説法,個中的是非曲直隐衷原委倒也不必再去過多糾纏," 尊重判決結果 " 是當下最體面的應對。
在尊重司法邏輯的基礎上,輿情也有自己的邏輯。
這裏有一個 " 時機 " 的問題。
在資本市場信心缺失,監管環境正在努力自我修復的當口,突然宣布這個 10 億規模的巨額判決,很可能又會令中概股承受新的壓力,引發不必要的猜測。
近日,A 股和 H 股的遊戲股因一則消息大跌,市值蒸發超過 5000 億元,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司法的判決、監管政策的出台,當然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節奏,但考慮到目前這個特殊的輿情環境,盡管這次司法判決只是針對阿裏一家,但對時機的把握似乎應該更加審慎一點。
對此,倒是可以參考今年 2 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重要提法: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
這三年,阿裏堪稱最慘中國互聯網公司。
2020 年 11 月 3 日晚,上交所發布關于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
2021 年 4 月 10 日,市場監管總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阿裏巴巴集團處以其 2019 年中國境内銷售額 4557.12 億元 4% 的罰款,計 182.28 億元;
2023 年 12 月 29 日,阿裏敗訴,被判向京東賠償 10 億元。
縱然是家大業大的阿裏,在這一次次捶打下,也着實傷筋動骨了。
三年前,阿裏市值巅峰時高達 8000 多億美元,在全球市值榜上都能排進前列,結果在螞蟻上市被踩刹車、反壟斷處罰 182 億、以及宏觀經濟周期的相互迭加下,市值開始進入跌跌不休模式,今時今日已經不足 2000 億美元(截至昨晚美股收盤,阿裏 2023 年的市值定格于 1974 億美元)。
三年跌掉了四分之三。
即使與今年年初相比,阿裏的股價也是元氣大傷,市值跌掉了三分之一。
圖 / 網絡
從總跌幅來看,阿裏或許不是大廠中最慘烈的,但考慮到阿裏的體量,就很驚人了。僅從結果來看,上市中國電商資產三年來縮水 35%,其中阿裏一家市值縮水尤甚,相當于蒸發掉了今天的京東(456 億美元)+ 拼多多(1948 億美元)+ 網易(602 億美元)+ 美團(5114 億港元)+ 小米(3911 億港元)的市值。
昔日阿裏市值一度直追亞馬遜,今天在雙方基本面都沒有劇變的情況下,亞馬遜市值(1.59 萬億美元)已經是阿裏的 8 倍之多。
誰還能比阿裏更慘?
當然,作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勁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裏的 " 耐捶性 " 已然足夠堅忍,正常經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根據 12 月 22 日晚阿裏發布的 2024 财年中期報告,公司報告期内實現收入 4589.46 億元,同比增長 11%。
但一個正在顯現的趨勢是,阿裏的耐捶性也正在衰減中,幾年前一個負面消息傳來,股價可能也就小跌一下,而近日一個同等性質的負面爆出,可能就是一次暴跌。這不僅是阿裏本身的變化,也是資本市場的客觀評估。
或者説,阿裏的耐捶性正在進入一個臨界點。
此次 10 億元賠付的最新判決在短期内或許不會對阿裏市值造成多大影響,市場的一個隐隐期待是:考慮現在整體監管環境的向好,這或許是中短期内對阿裏的 " 最後一錘 " 了。
這當然是一個理性預期,也是一個善良的推想,但萬一沒有成真,後續還有預期外的相關負面信息出現,其影響程度就難以預期了。
可預期,永遠是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成長環境。
市場之所以如此預期,除了整體監管環境的變化外,可能也與中國電商市場的競争态勢變化相關。
2015 年,京東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阿裏,2017 年,京東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起訴阿裏 " 二選一 ",彼時,中國電商市場還是阿裏——京東的雙巨頭競争局面。
但今時今日,這一雙巨頭競争局面已經被打破了,所謂的市場壟斷更是此一時彼一時了。
當京東對阿裏發動司法戰時,肯定沒有想到,等打赢官司時,自己已經滑落到了中國電商第三。
▲阿裏巴巴杭州西溪園區(圖 / 圖蟲創意)
而曾經令很多人警醒的市場壟斷一説,更是沒有預言成真,市場多了更多如日方升的玩家,中國電商市場競争的激烈程度更是遠超 2017 年。這也恰是行業内在健康的一個力證。
在這樣劇烈變化的态勢下,再去以市場壟斷的名義去捶阿裏或任何市場主體,恐怕已經不合時宜。
我想,市場的樂觀正式出于這一對市場的理性判斷。
但樂觀判斷能否最終落實,有待觀察。
重啓消費,穩定經濟,增長增長增長,是當下最重要的實務。至于其他,至于過去的是是非非,就讓答案在風中飄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