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拼多多,神话已到破灭时?,欢迎阅读。
"
作者丨安晓
编辑丨坚果
封面来源丨 Unsplash
"
今年 1 月,段永平回母校浙江大学与师生交流,期间谈及拼多多,段永平表示:" 很多人跟我讲拼多多的问题。我说,人家的用户越来越多,那么多人喜欢用,你非说它不对,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段永平的话一针见血,的确在电商这个存量市场中,没有什么指标要比 " 用户越来越多 " 更让人值得关注。
曾经,拼多多靠着 " 低价 " 迅速崛起," 百亿补贴 "、" 砍一刀 "、" 仅退款 " 等创新玩法更是风靡电商江湖,也因此快速创造了一个互联网增长的奇迹。
但如今,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最新的财报显示,一路狂飙的拼多多,确实放慢了增速脚步。
1
狂飙的列车开始减速
住在三线城市老旧小区的李阿姨,最近明显减少了在拼多多上 " 薅羊毛 " 的频率。
曾经每天必领的 " 多多果园 " 水滴,如今懒得收取;过去屡试不爽的 " 仅退款 ",最近申请也开始变得不那么顺畅。" 以前买个水果,品相稍差就能轻松‘仅退款’,现在上传照片、提交凭证,审核也得等上一阵子,"
李阿姨在小区公园里和老姐妹们闲聊时抱怨," 就连百亿补贴里的东西,感觉也没以前那么划算了,算下来跟其他平台也差不多。"
李阿姨的感受代表了部分消费者对拼多多战略变化的反应。根据拼多多 2024 年财报,用户增速开始放缓,尤其是对于低线城市的消费群体,价格和优惠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
拼多多最初就是靠 " 极致低价 " 和 " 仅退款 " 两张王牌迅速累积了大量三四线城市用户。但在 2023 年上半年,关于 " 仅退款 " 流程不顺畅的投诉就占到了所有投诉的 18%。此外,随着价格优惠力度的减弱,拼多多的消费者满意度从 2023 年的 83% 下降到了 80%。
与此同时,京东、淘宝的消费者满意度仍然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这使不少拼多多用户开始向其他平台转移。
根据拼多多最新财报,2024 年第二至第三季度,营收增速从 86%,大幅回落至 44%。而到了第四季度,则进一步降至 24%,几近 " 腰斩 "。净利润增速的放缓趋势同样明显,第三季度为 61%,第四季度则降至 18%。
从 " 多多神券 " 吸引力下降,到财报数据呈断崖式放缓,曾经高歌猛进的拼多多,增速换挡已成定局,昔日狂奔盛景难再现。
2
列车开始减速
早年,拼多多凭借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差异化策略,以及 " 极致低价 " 的杀手锏,在淘宝、京东等巨头环伺的电商红海中生生撕开一道口子。当低价成为全行业共识,竞争格局骤然生变。
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不再固守原有领地,而是纷纷调转枪头,重拾 " 低价 " 武器,对拼多多发起猛烈反攻。" 百亿补贴 " 不再是拼多多的独家招牌," 全网最低价 " 的口号响彻各个平台。
价格战火重燃,且愈演愈烈,拼多多多年苦心经营的 " 低价心智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稀释与瓦解。
业内人士表示," 当所有平台都打出‘低价’牌,‘低价’本身就不再是优势,而变成了一种标配,甚至是一种负担。"
极致低价策略,固然帮助拼多多在短期内实现了用户和 GMV 的爆发式增长,但也如同 " 兴奋剂 ",透支了平台长期的增长潜力。
随着中国电商用户规模逼近天花板,增量市场红利逐渐消失,电商竞争进入存量博弈时代。消费者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单纯的低价不再是吸引用户的唯一法宝。尤其是在消费分级趋势下,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已被拼多多牢牢锁定,但另一部分追求品质、服务和体验的中高端用户,却始终难以被 " 极致低价 " 的拼多多打动。
这意味着,拼多多如果继续固守低价策略,将难以突破用户增长的天花板,也难以实现客单价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低价能帮你跑得很快,但跑得快不代表能跑得远,拼多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低价’跑道切换到‘品质’赛道。"
更深层次的危机,还自于平台生态的失衡。
" 仅退款 " 作为拼多多早期笼络用户、提升用户体验的利器,如今却逐渐显露出其负面效应。这项看似偏向消费者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引发了商家群体越来越多的不满和抵触。
部分消费者滥用 " 仅退款 " 规则," 薅羊毛 " 现象屡禁不止,损害了诚信商家的利益,破坏了平台的交易秩序。商家与平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甚至爆发了炸店等极端事件,严重动摇了商家对平台的信任根基。
" 仅退款 " 这把双刃剑,在收割用户的同时也刺伤了商家,平台生态面临失衡的风险。很多拼多多商家也坦言," 仅退款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变了味,平台一味偏袒消费者,最终只会把商家逼走,平台生态也必然会受到反噬。"
而被拼多多寄予厚望的海外业务 Temu,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一方面,欧洲反垄断调查和美国关税政策等直接冲击了 Temu 的低价优势;另一方面,和国内类似,Temu 同样面临来自电商巨头亚马逊、SHEIN 等的竞争压力。Temu 作为 " 第二增长曲线 " 受阻,无疑给拼多多的 " 增长焦虑 " 更添一层阴影,也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对拼多多国内业务增长的预期。
多重压力之下,拼多多曾经战无不胜的 " 低价神话 " 失灵了,如何突破瓶颈,重启增长引擎,将是摆在拼多多面前一道世纪考题。
3
能否重启增长引擎?
面对增长换挡的现实,以及低价策略遭遇的重重瓶颈,拼多多开始寻求突围,试图重启增长引擎。" 百亿减免 "、" 电商西进 "、" 新质供给 " 等一系列新操作正是拼多多 " 换挡求生 ",谋求 " 二次增长 " 的关键落子。
" 百亿减免 " 计划直指商家生态痛点。
拼多多显然已经意识到,长期依赖 " 极致低价 ",不仅难以持续驱动用户增长,反而可能损害平台生态的根基。" 仅退款 " 争议不断,商家怨声载道,正是平台生态失衡的集中体现。
" 百亿减免 " 计划的核心,在于 " 让利于商家 ",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和费用减免,降低商家经营成本,提升商家盈利能力,从而稳定和优化平台商家生态。比如," 推广服务费退返 " 政策,直接将部分推广费用返还给商家,降低了商家的营销成本;还有 " 技术服务费减免 " 等可以进一步减轻商家的经营负担。
这些操作能否有效缓解商家与平台之间的矛盾,能否重新凝聚商家信心,将直接关系到拼多多平台生态的未来走向。正如拼多多联席 CEO 赵佳臻所言," 对商家权益和产业可持续的投入,将逐步转化为消费者体验的提升。"" 百亿减免 " 某种程度上,正是拼多多反哺商家,试图重塑信任的一次重要尝试。
" 电商西进 " 则意在开辟增长新空间。
一线城市电商用户逼近饱和,下沉市场也竞争激烈,拼多多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西部地区市场。" 电商西进 " 其实就是 " 开发大西部 ",加大在西部地区的资源投入,修路架桥搞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倾斜,进一步降低西部地区的电商运营成本,提升西部地区的电商渗透率和消费活力。
现在,拼多多免除了西部地区订单的物流中转费,大幅降低了商家寄往偏远地区订单的快递费用,实现了对西部地区近亿消费者的 " 全面包邮 "。
这一方面有助于拼多多拓展新的用户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西部地区电商产业的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平衡。" 电商西进 ",能否成为拼多多破局下沉市场,寻找新增量的关键一步,同样值得关注。
更具前瞻性的布局,则是 " 新质供给 " 扶持计划。
单纯依靠 " 低价 " 和 " 流量 " 驱动增长的模式,拼多多已经难以为继。未来电商竞争的焦点,将逐渐转向 " 商品品质 " 和 " 用户体验 " 的高质量发展轨道。由平台拿出自己的技术、数据还有各种资源,教商家怎么搞产品创新,怎么把牌子做响亮,怎么把货更快更好地送到消费者手里。目的则是让拼多多上的商品质量和服务都提上去,这样平台才能更有竞争力。
比如,拼多多深入广东惠东女鞋产业带、宁夏金河乳业等产业带,为当地商家提供产品研发、营销运营和供应链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帮这些老产业老工厂转型更新,做出更受现在消费者欢迎的新东西。" 新质供给 " 能否帮助拼多多跳出低价竞争的红海,构建品质驱动的新增长极,将决定拼多多能否在未来的电商竞争中 " 更上一层楼 "。
看得出,拼多多这次想要 " 换个活法 " 的决心,但像李阿姨这样的普通用户能不能再次感受到实惠,商家们能不能真正赚到钱,最终还得看这些策略落到实处的效果,拼多多的神话还能否继续,也依旧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