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苹果、荣耀入局,折叠机打开需求?3D打印概念股持续活跃,欢迎阅读。
7 月 18 日,3D 打印板块高开低走,金橙子(SH688291,股价 38.1 元,总市值 39.12 亿元)开盘涨超 10%,收盘报 38.1 元 / 股,跌 7.19%;金太阳(SZ300606,股价 22.44 元,总市值 31.44 亿元)跌 9.81%。
此前,3D 打印技术长期应用于航天航空行业,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 7 月 17 日发布报告指出,CNC(计算机数控)技术在 Apple 开始采用后快速成长,3D 打印有可能会复制此成功故事。
此外,近日发布的荣耀 Magic V2 是全球首款采用钛合金铰链的折叠旗舰机,铰链的轴盖部分首次采用钛合金 3D 打印工艺。行业认为,消费电子巨头的入局,也有望带动产业进入新阶段。
不过,研报指出,当前我国 3D 打印行业渗透率不到 0.1%,仍处于产业化早期。金橙子方面也于 7 月 17 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表示,3D 打印技术门槛高,公司目前尚处于一个前期摸索阶段。
金橙子:3D 打印技术门槛高,尚处前期摸索阶段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網域的应用,让行业再度迎来利好消息。
昨日(7 月 17 日),金橙子开盘 8 分钟拉升 20% 涨停,股价创上市以来的新高;爱司凯(SZ300521,股价 15.75 元,市值 22.68 亿元)实现 20% 涨停之后,股价则创下近 1 年半来新高;此外,南风股份(SZ300004,股价 5.89 元,市值 28.27 亿元)、铂力特(SH688333,股价 135 元,市值 215.84 亿元)等个股亦有较大幅度涨幅。
不过,7 月 18 日 3D 打印板块高开后走低。Wind 数据显示,截至 18 日收盘,该板块跌 0.66%。
7 月 17 日晚间,金橙子发布股票异动公告,称经上市公司自查并书面询证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金橙子及控股股东、实控人不存在关于上市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经自查,金橙子目前日常经营情况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产品结构、市场环境或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
金橙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具有激光 3D 打印控制系统的相关产品,部分型号的振镜产品也可用于 3D 打印业务。当前,相关产品仅在少数客户中应用,占上市公司总体收入比例较低。未来,金橙子将持续完善相关技术和产品,加大在 3D 打印应用领網域的布局。
据 2022 年年报披露,金橙子旗下 Invinscan 系列振镜,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适用不同应用场景,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3D 打印、激光打标、大幅面加工等。
7 月 17 日,围绕公司在 3D 打印技术层面的布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金橙子证券部,公司工作人员表示,3D 打印技术门槛高,对于 3D 打印技术,公司目前尚处于一个前期摸索阶段,有相关产品,但前期布局不是特别多," 未来也是可能近期看到市场有潜在的需求,所以我们也会在这一方面去多做一些工作。"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 年中国 3D 打印产业规模为 260 亿元,预计 2021 至 2025 年复合增速达到 24.8%。
当前我国 3D 打印行业渗透率处产业化早期
目前,3D 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以航天航空领網域为主。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我国 3D 打印行业渗透率不到 0.1%,仍处于产业化早期,未来有望成长为千亿级别行业(假设渗透率 3%-5%)。从产业链而言,目前全球范围内非金属路线仍占据主导(上游原材料产值、中游设备出货量、下游应用场景)。在我国,受制于成本与技术成熟度,目前仅在航空航天等领網域的小部分环节有应用。
苹果、华为等消费电子巨头在 3D 打印行业的尝试正在带动行业打开新空间。
近日,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文表示,最新调查显示,苹果正积极采用 3D 列印技术,预计二季度新款 Apple Watch Ultra 的部分钛金属结构件将采用 3D 列印技术。
此外,荣耀近日发布的荣耀 Magic V2 是全球首款采用钛合金铰链的折叠旗舰机,铰链的轴盖部分首次采用钛合金 3D 打印工艺。
而对于钛合金的应用,也有望改写折叠机 " 厚重 " 的形象。
浙商证券研报中提到,卷轴的轴盖是影响折叠屏厚度的关键,钛合金技术可以让轴盖变得更轻更薄,从而带动折叠屏整体厚度和重量的下降。相比以前手机以不锈钢 ( 硬但不轻 ) 和铝合金 ( 轻但不硬 ) 为主,钛金属能更好地兼顾硬度和重量,做到又轻又硬。
不过,尽管钛合金材料优势明显,但是加工难度大、良率低,从而造成成本过高,因此一直没在手机市场广泛应用。此次荣耀手机结构件采用 3D 金属打印工艺,有望实现量产、且良率更高的供应链。
同时,浙商证券认为,未来随着 3D 打印技术在钛合金卷轴量产进一步规模化、良率进一步提高,带来边际成本下降,价格有望进一步下跌。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