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蘋果、榮耀入局,折疊機打開需求?3D打印概念股持續活躍,歡迎閲讀。
7 月 18 日,3D 打印板塊高開低走,金橙子(SH688291,股價 38.1 元,總市值 39.12 億元)開盤漲超 10%,收盤報 38.1 元 / 股,跌 7.19%;金太陽(SZ300606,股價 22.44 元,總市值 31.44 億元)跌 9.81%。
此前,3D 打印技術長期應用于航天航空行業,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 7 月 17 日發布報告指出,CNC(計算機數控)技術在 Apple 開始采用後快速成長,3D 打印有可能會復制此成功故事。
此外,近日發布的榮耀 Magic V2 是全球首款采用钛合金鉸鏈的折疊旗艦機,鉸鏈的軸蓋部分首次采用钛合金 3D 打印工藝。行業認為,消費電子巨頭的入局,也有望帶動產業進入新階段。
不過,研報指出,當前我國 3D 打印行業滲透率不到 0.1%,仍處于產業化早期。金橙子方面也于 7 月 17 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表示,3D 打印技術門檻高,公司目前尚處于一個前期摸索階段。
金橙子:3D 打印技術門檻高,尚處前期摸索階段
3D 打印技術在消費電子領網域的應用,讓行業再度迎來利好消息。
昨日(7 月 17 日),金橙子開盤 8 分鍾拉升 20% 漲停,股價創上市以來的新高;愛司凱(SZ300521,股價 15.75 元,市值 22.68 億元)實現 20% 漲停之後,股價則創下近 1 年半來新高;此外,南風股份(SZ300004,股價 5.89 元,市值 28.27 億元)、鉑力特(SH688333,股價 135 元,市值 215.84 億元)等個股亦有較大幅度漲幅。
不過,7 月 18 日 3D 打印板塊高開後走低。Wind 數據顯示,截至 18 日收盤,該板塊跌 0.66%。
7 月 17 日晚間,金橙子發布股票異動公告,稱經上市公司自查并書面詢證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金橙子及控股股東、實控人不存在關于上市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經自查,金橙子目前日常經營情況正常,未發生重大變化,產品結構、市場環境或行業政策未發生重大調整,内部生產經營秩序正常。
金橙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具有激光 3D 打印控制系統的相關產品,部分型号的振鏡產品也可用于 3D 打印業務。當前,相關產品僅在少數客户中應用,占上市公司總體收入比例較低。未來,金橙子将持續完善相關技術和產品,加大在 3D 打印應用領網域的布局。
據 2022 年年報披露,金橙子旗下 Invinscan 系列振鏡,部分性能指标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可适用不同應用場景,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3D 打印、激光打标、大幅面加工等。
7 月 17 日,圍繞公司在 3D 打印技術層面的布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金橙子證券部,公司工作人員表示,3D 打印技術門檻高,對于 3D 打印技術,公司目前尚處于一個前期摸索階段,有相關產品,但前期布局不是特别多," 未來也是可能近期看到市場有潛在的需求,所以我們也會在這一方面去多做一些工作。"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 年中國 3D 打印產業規模為 260 億元,預計 2021 至 2025 年復合增速達到 24.8%。
當前我國 3D 打印行業滲透率處產業化早期
目前,3D 打印技術的應用主要以航天航空領網域為主。
中信證券認為,當前我國 3D 打印行業滲透率不到 0.1%,仍處于產業化早期,未來有望成長為千億級别行業(假設滲透率 3%-5%)。從產業鏈而言,目前全球範圍内非金屬路線仍占據主導(上遊原材料產值、中遊設備出貨量、下遊應用場景)。在我國,受制于成本與技術成熟度,目前僅在航空航天等領網域的小部分環節有應用。
蘋果、華為等消費電子巨頭在 3D 打印行業的嘗試正在帶動行業打開新空間。
近日,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最新調查顯示,蘋果正積極采用 3D 列印技術,預計二季度新款 Apple Watch Ultra 的部分钛金屬結構件将采用 3D 列印技術。
此外,榮耀近日發布的榮耀 Magic V2 是全球首款采用钛合金鉸鏈的折疊旗艦機,鉸鏈的軸蓋部分首次采用钛合金 3D 打印工藝。
而對于钛合金的應用,也有望改寫折疊機 " 厚重 " 的形象。
浙商證券研報中提到,卷軸的軸蓋是影響折疊屏厚度的關鍵,钛合金技術可以讓軸蓋變得更輕更薄,從而帶動折疊屏整體厚度和重量的下降。相比以前手機以不鏽鋼 ( 硬但不輕 ) 和鋁合金 ( 輕但不硬 ) 為主,钛金屬能更好地兼顧硬度和重量,做到又輕又硬。
不過,盡管钛合金材料優勢明顯,但是加工難度大、良率低,從而造成成本過高,因此一直沒在手機市場廣泛應用。此次榮耀手機結構件采用 3D 金屬打印工藝,有望實現量產、且良率更高的供應鏈。
同時,浙商證券認為,未來随着 3D 打印技術在钛合金卷軸量產進一步規模化、良率進一步提高,帶來邊際成本下降,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跌。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