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年轻人变得“善变”,这不是坏事,欢迎阅读。
发现了吗?这几年的热搜,几乎都离不开核心话题词:年轻人。上一辈好奇他们,观察他们,研究他们,试图归纳和总结这帮新生代的特征,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极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他们自称是 " 社恐 ",有时候又是热衷寻找搭子的小达人;他们渴望 " 电子亲人 " 的陪伴,又与现实亲戚断开联系;一边确诊 " 淡淡综合征 ",一边又疯癫进化,上演各种 " 职场发疯文学 ";嘴上说着对恋爱不抱期待,却在虚拟世界里试图寻找赛博爱情。
(图 /《重启人生》)
如果按照传统视角去打量这届年轻人,他们还真的有些捉摸不透,以至于 " 年轻人还好吗?"" 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几乎变成了上一辈人最常提出的疑问。其实,这不过是他们在多变的时代中,对传统生活框架进行的一次拆解与重建罢了。
不确定性随时都可扰乱生活秩序。荷包是不确定的,工作也是不确定的,人们发现能牢牢掌握的,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投向 " 纸片人 " 的怀抱,热衷 " 发疯 ",这既是他们对 " 金钱至上 " 的感情观、无效社交、职场压榨的反击,但同时,又何尝不是一次全新的生活实验呢?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寻找应对的方法。" 善变 " 的人,往往最先享受人生。
对世界去魅,
是拥抱生活的第一步
从城市漫游 "city walk" 到客厅微醺会 "homebar",从意指让人无语的 " 聊缩力 " 到形容打工灵魂被掏空的 " 命缩力 ",这届年轻人不仅热爱造梗,也乐于拆开对世界的滤镜,打破从前单一的 " 完美生活 " 想象,把对生活的观察融入到语言里。
" 完美 " 是被虚构的,生活里不总有好时光。当他们选择直面瑕疵、拥抱真实,再多的苦味与失落,也能转换为生命的 " 有趣 "。过去,传统框架下的规训总在强调 " 要当个成功的人,要保持体面 ",理想生活有明确的收入数字门槛;但现在,快乐是最先被守护的东西。
(图 /《欢迎回来旅人》)
消费与收入的高低,不再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了。30 岁的 B 站博主豆包,辞职后选择在大理用一年 2 万元的租金包下了一处 " 牛圈 ",用别人眼中 " 没有太多价值 " 的旧书、旧椅子、旧书柜,慢慢组装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辞职前,豆包有着一份看似 " 稳定 " 的旅游业工作。年轻时,她也一度幻想过自己的 30 岁要怎么活," 也该有所成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了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质疑," 当一份工作没有精神收获,也没有物质收获时,我到底在干什么呢?"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 " 好 " 的?30 岁一定要做 "30 岁该做的事情 " 才算合理吗?生活一定非要获得成功吗?她在另类的生活里,找到了另一种年轻而自由的答案。现在,她说自己每天的生活就是捡 " 破烂儿 "。废弃的纸皮折叠起来,就成了她的简易乒乓球桌,坏掉的马桶也能改造成植物盆栽。在生活里,她是无拘无束的," 现在只要有时间,只想放纵自我 "。
在东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建议 " 的声音实在太多了,这一辈子要怎么过,几乎都有标准答案。面对规训,这届青年正在解开所谓 " 理想 " 人生的枷锁。他们明白,以成绩、工资定输赢的数字游戏,实则是一种对人的异化。而在数字年代,有人选择过上没有算法的生活。
(图 /《天才枪手》)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一书作者周慧,在深圳马峦山附近的村子独居了近十年。她不工作、不结婚、不生孩子,脱离了种种社会身份,选择过一种 " 没有财富 " 的自由人生。虽然有好几年曾经陷入贫困境地,但周慧依然坚持写作和这样简单的生活,她说:" 人们的生活、工作是他们的深渊,也是他们的救生衣 "。但她是选择脱掉救生衣的人," 不寄望于外界,我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 "。
生活是多样的,面对 " 社会时钟 ",这届年轻人选择重塑自己的时间感。在豆瓣的 " 逆社会时钟小组 ",有人在 24 岁找回了曾经缺失的童年,选择重新捡起 " 幼稚 " 的裙子和娃娃;有人则辞职玩音乐,和搞艺术的男朋友一起,过着传统东亚父母眼中的 " 被毁灭的人生 "。
(图 /《下妻物语》)
完美生活到底长什么样?剖解开那些古老的定义,种种方向都可能是答案,但每个答案都是个体对于生活的正向表达。顺境逆境,都能赋予我们收获和成长。灵活的应对心态,才是一把打开所有门的 " 万能钥匙 "。
世界确实变得很快,但别忘了,我们也可以是 " 善变 " 的——新的世界观、新的态度、新的喜好,那么为人所不解的善变,会慢慢迭变为人生破局的惊喜与勇气。如果躲不过 " 雨天 ",那么便索性迎上去,在变化中重新寻找机遇,寻找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答案。
不确定的变化,是坏事吗?
但或许是习惯了效率至上的生活方式,又或许是习惯了人生框架的指引,一提到 " 不确定性 ",大多数人腦袋里浮现的,首先便是危机感,以及对不安定、未知的焦虑。
然而," 变化 " 才是唯一永恒的不变话题。生活永远是满了不确定性的,打破框架、打破规训,以多变应万变,才是对 " 不确定性 " 时代的最好解法。今年流行的 "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 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 " 等标语,便从侧面印证了人对 " 可能性 " 的向往。
(图 /《一人露营》)
一位博主在《大厂离职后,我在玉溪农场采蓝莓》中写道,他毕业后顺风顺水进了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公司之一,在写字楼工作了八年,也找到了自认为最适合的岗位。他原以为自己会感到知足,然而生活里却常常充满了疑惑。当已经有两套房的领导还在痛苦地逼迫自己进行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当同事们为了绩效和年终奖焦虑,人们对物的追求,让他开始迷惑,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于是他从公司辞了职,在 30 岁重新启动自己的打工计划。他在农场采摘水果,与工友一起在田埂上席地就餐,学会区分蓝莓的种类,与一起干农活的大哥成为了好友。他明白了 " 时代效率 " 这个词语底下,是一个个鲜活的劳动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图 / 图虫创意)
汪曾祺曾说 " 生活,是很好玩的 ",生活的要义就是去经历、去冒险、去看以及体验。算法时代下的极致效率计算,会磨灭人对生活的触感。只有返回到真实性中,人才能触摸到真实的世界。
相比以前,现在的人们似乎更意识到了自然的可贵。他们愿意走出空调房,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一些人离开传统意义上光鲜亮丽的工作岗位,选择另一种生活,又或是当上 " 数字游民 "。他们抛弃社会标签,反向探索自我,真的在试图找回内心的 " 野孩子 "。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航海父母 " 翟峰和宏岩早在 2012 年开始,便决定从铁路系统裸辞。他们卖掉家中的资产,买了一艘 35 万元的帆船,带着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开始环球航行。在这趟旅行出发前,他们都只是普通维修工人。如果不是这个超乎寻常的决定,他们很可能仍在小城里,维系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
这些年,他们去了东南亚、马来西亚、老挝等地,看见了太多美好风景。他们走出了人生的旷野,在茫茫的大自然里,找到了那些在规定的轨道中无法获得的记忆。他们的人生不需要任何人检验和批判,便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自主和自洽。
不是非得等到好天气,才能踏出迈向旷野的第一步;也不是非得在平稳不变的生活里,我们才能收获成长与幸福。去乘风起浪,去冒险,去看世界吧!那些意外的人生礼物,往往都在多变的旅程里才能得到。而在这个过程中," 善变 " 的我们也因此而磨练,准备好了能自如扛起生活挫折的应变能力。
晴天雨天,都可以是好天气
生活是多变的,好天气与坏天气总是交替出现。这届年轻人很擅长从 " 苦 " 中提取乐趣。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迭代的流行词,是他们在对生活进行切片,也是他们尝试以多变的姿态,调侃生活的方式之一。
" 没福硬享 " 成了一些年轻人的生活信条。和上一辈舍不得花钱、过于节俭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对比,他们爱吃什么通通安排,存上了钱就去旅游,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及时行乐,绝不亏待自己。
前阵子,脱口秀演员付航让 " 人生就是要充满 passion(激情)" 这句话火了。他在舞台上讲起自己高考失利、毕业当保安的事,而他的老师鼓励他 " 拿出你的激情改变人生 "。付航带着幽默、调侃、自嘲的语气讲述,但这种面向不确定性,用热情去尝试拥抱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的决心,却让许多年轻人产生了共鸣。这届年轻人,真的很擅长多变。他们变得幽默,变得更有韧性,变得更敢说,也变得更勇于挑战规训。社交平台上的新兴流行语保鲜期大概只有一周,新的 " 生活方式 " 永远在路上。有人问:为什么年轻人总在变?其实这不过是他们跳出生活的一成不变,寻找回新鲜好奇心的方式。年轻人正在选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 " 求变 ",以此兑换他们想要的 " 各有各不同,各有各可爱 " 的人生。
上半年,《我的阿勒泰》热播后," 回到我未曾谋面的故乡 " 一度成为了流行热词,社交平台掀起了从所未有的户外旅行热。年轻人放下忙碌的工作,选择走向神秘的大西北。他们克服高反,穿越巍峨的群山、季风穿过的峡谷,甚至在 4000 米的雪山上徒步攀登。如果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艰苦的旅程,那么回答几乎都与自由相关—— " 为了抓住人生难能可贵的奇遇 "。
(图 /《我的阿勒泰》)
人与山水牧场的相见是一种奇遇,人与自我的精神碰撞也是一场奇遇。年轻人在冒险,同时也在寻找一种多变的答案。当过去的传统生活框架被一次次推翻,我们还能拥有怎样的人生?在大自然里,许多回答可能都与传统答案相反。《我的阿泰勒》里的李文秀说想做个有用的人,而她的妈妈回答:什么是有用的?野花野草现在摆在地上没用,哪天被动物吃了就是有用。
他们骑马,用砖土块做出电视框架,在多变的生活和气候中,建立了一套全新而鲜活的生活智慧,并从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认可。其实,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去寻找未知的自然之旅,寻找的也是那么一种面向变化的勇气,以及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正如剧中蒙古族老人的箴言 "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拥抱人生旷野的路途上,如何发掘自我、发现世界,应对各种各样的 " 生活温差 " 是另一维度的震撼。
所以不论晴雨,对个人而言都可以是好天气,因为只要积极面对,在这当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生活永远是多变的,就像天气,夏天会有突然而至的骤雨,冬季偶尔也会碰见难缠的大雾。虽然天公不会时常作美,但生活的美妙往往就在于,我们永远有机会去改变观看世界的角度,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美。走错了路也好,遇上了坏天气也罢,放慢脚步,只管凭本能地去热爱、感受、探索,相信生活总会给出惊喜的答案。
就像短片中说的努力地 " 把生活中的晴和雨,叠变成每一天的好心情 "。我从中读到品牌想和消费者沟通的,一种更灵活、更具备韧性的生活态度。
每一个人都是 " 生活探索者 "。面向不确定的人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精神向导,更是在各种天气变化里,依然坚定陪伴、温柔支撑的伙伴。而波司登,一直都是那位站在身旁的伙伴。
此次的叠变轻薄羽绒服,似乎也是波司登品牌近年来的一个方向。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它不断地自我更新,努力向前。
时代在变,年轻人在变,品牌也在变。20 世纪 90 年代,波司登率先提出羽绒服时装化,解开 " 羽绒服没有时髦度 " 的刻板镣铐,进行了 " 风衣羽绒服 " 等创新设计。
无论世界如何变,生活依然充满了可能性。天气也好,人生也罢,那些旅途中偶遇的玩笑,就把它当成礼物,统统收好吧。
作者:nico
校对:遇见
排版:嘻嘻
封面:《什么都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