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重磅!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欢迎阅读。
据央视新闻 6 月 15 日消息,当地时间 6 月 14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5% 至 5.25% 之间不变。
截至当地时间 6 月 14 日收盘,道指跌 0.68%,纳指涨 0.39%,标普 500 指数涨 0.08%。
热门科技股多数上涨,英伟达、英特尔涨超 4%,英伟达创收盘新高,AMD 涨超 2%。半导体、机器人科学板块走高,博通涨超 4%,Tower 半导体涨超 2%。百货商店、贵金属、地区性银行板块走低,第一地平线国家银行跌超 5%,MAG Silver 跌超 3%,梅西百货跌超 2%。
热门中概股普涨,理想汽车涨超 7%,腾讯音乐、唯品会、小鹏汽车涨超 5%,哔哩哔哩涨超 4%,爱奇艺、网易、百度涨超 3%,满帮、阿里巴巴涨超 2%,微博、蔚来、京东、拼多多涨超 1%,富途控股小幅上涨。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当地时间 6 月 14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5% 至 5.25% 之间不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自 2022 年 3 月开始,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已连续加息十次,从最初的零利率加到目前的 5% 至 5.25%,达到自 2007 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 FOMC 声明
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 5% 至 5.25% 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政策声明显示,委员们一致同意此次利率决定,保持利率不变使得 FOMC 能够评估更多的数据。
美联储政策声明显示,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仍然较低。
美联储政策声明显示,通胀率居高不下,高度关注通胀风险;银行体系稳健且有韧性。
美联储政策声明显示,对美国国债和 MBS 持仓的减持速度将保持不变。
鲍威尔:与会者都支持进一步加息 没考虑过年内降息这一选项
鲍威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31N1395389197 (图文无关)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继续专注于双重使命——促进最大就业和维持通胀稳定,将坚决致力于 2% 的通胀目标。他指出,政策紧缩的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几乎所有与会者都预计进一步加息是合适的。
鲍威尔说道,经济面临信贷收紧带来的逆风,政策紧缩的影响程度仍然不确定," 考虑到我们已经走得如此之远和如此之快,我们认为保持利率不变是谨慎的。" 之后的会议将继续根据届时的情况作出决策。
鲍威尔指出,高通胀已经有所缓和,但压力持续高企,给人们带来了困难,恢复到 2% 的央行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货币紧缩的全部效果需要时间来实现,特别是在通胀方面。"
鲍威尔还指出,继续加息可能是合理的,但速度要更温和,另外确定加息的程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也许比上次会议上预计的更需要保持克制。" 鲍威尔强调,市场不应该把六月的暂停加息称为 " 跳过加息 "(skip),而应该解读为 " 较慢的加息速度能使经济得以适应 "。
被问及终端利率时,鲍威尔告诉媒体," 我们已经更接近足够限制性的水平了,将采取更为温和的加息步伐。但我不能提前通知市场,联邦基金利率在未来究竟要到什么地方。"
在被问及 7 月会议可能作出的行动时,鲍威尔称将是一次 " 实时 " 的会议," 我们还没有就 7 月份是否加息做出决定。我们将审视所有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并将在 7 月做出决定。"
鲍威尔还表示,今年降息是不合适的,内部也没有任何人提出今年降息的建议,只讨论过在未来几年降息。他指出,当通胀下降时,降息是合适的。
多个发达经济体 " 伴随 " 美国加息
美联储加息步伐不停,引发多国央行被迫跟进。出于遏制通胀、稳定本币汇率等多重考虑,主要发达经济体跟随美国进入加息周期。
欧洲央行 2022 年 7 月开启加息进程,截至今年 5 月 4 日最近一次议息会议,欧洲央行已连续 7 次加息,累计 375 个基点。
此外,5 月 11 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 4.25% 上调至 4.5%,这是 2021 年 12 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 12 次加息,累计 440 个基点。加拿大央行 6 月 7 日宣布加息 25 个基点,将基准利率由 4 月份的 4.5% 上调至 4.75%,创下约 22 年来的新高。澳大利亚央行 6 月 6 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 25 个基点至 4.1%,为 2012 年 4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元霸权将自身危机转嫁世界
2022 年,美国通胀高企,美联储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激进加息政策,推高美元指数,让资本回流美国,却把本币大幅贬值、资产价格崩盘的恶果留给他国。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口承压、输入性通胀高企。多国通胀水平连创新高,经济受到冲击。
对此,经济学家指出,美国通过加息,将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转嫁给了全世界。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财联社、公开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