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女首富,挣脱果链不容易,欢迎阅读。
港股融资
3 月 27 日晚间,蓝思科技披露 2024 年年度业绩,其 2024 年营业收入 698.97 亿元,同比增长 28.27%;归母净利润 36.24 亿元,同比增长 19.94%;扣非净利润 32.86 亿元,同比增长 46.31%。
业绩持续增长的蓝思科技,在资本市场也要有大动作:登陆港交所主機板融资 10-15 亿美元。
市场对此反应复杂:公告次日股价大跌 8.16%,投资者担忧港股上市可能稀释估值,亦质疑其融资必要性—— 2021 年募资的 150 亿元定增中,仍有近 40 亿元未投入使用。
对于赴港上市的理由,公告宣称是要 " 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 增强综合竞争力 " 的表述,折射出了某种更深层的忧虑情绪——既要竞争力,又要综合。与其说蓝思科技的香港上市,是在彰显全球化的野心,不如说是对摆脱单一大客户依赖的又一次押注。
造富
手机、Pad 的玻璃螢幕如今毫不为奇。但 20 多年前,这些螢幕普遍使用亚克力材料,不够清晰,且容易划花。
2002 年,从手表玻璃表面加工业务起家的周群飞突发奇想,把手表的玻璃材料用于手机螢幕,帮助 TCL 做出了全球第一台用玻璃材料做防护面板的手机。
从此,周群飞打开了事业的新大门,于 2003 年创立了蓝思科技,正式由手表行业转入市场容量更为广阔且蓬勃发展的手机产业。
2006 年,苹果到中国来寻找手机面板的合作商。周群飞回忆说," 双方共同奋斗 3 个月,研发出第一代 iPhone 面板玻璃,成功量产了具有革命性的智能手机 iPhone 一代。"
2007 年苹果 iPhone 问世。蓝思科技作为螢幕供应商,由此跻身果链核心。
果链的红利相当直观。蓝思科技的业绩伴随 iPhone 的大卖一路狂飙突进。2015 年,蓝思科技登陆 A 股,周群飞以 500 亿元身价直接登顶中国女首富。
2023 年,蓝思科技智能手机与电腦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49.01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超过 82%。其中,苹果是断层式领先的第一大客户。
从 2020 年开始,苹果对蓝思科技的营收贡献度超过 50%。2021 年开始,贡献销售额持续超过 300 亿元。2022 年,苹果的销售额更是占到了蓝思科技总销售额的 70% 以上。
去年,苹果销售额占比再次降至 50% 以下,但仍远超第二、三大客户的 23.36%、3.15%。
深度绑定在带来巨额收入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烦恼。
首先,蓝思科技必须承受苹果的业绩浮动冲击。2016 年,苹果营收、净利润双降。蝴蝶翅膀掀起的风浪刮到蓝思科技身上,就是归母净利润大降 21.98%,营收下降 11.56% 的业绩表现;
2018 年,蓝思科技全年净利润 6.37 亿元,同比下降 68.9%,扣非后亏损 4 亿元。公司对外表示这是因为大规模投资扩大产能,与短期实际开工率不足之间形成的矛盾。
这就是蓝思科技的第二个 " 烦恼 " ——不管大客户今年订单是多少,蓝思科技都必须不断持续重金投入固定资产。截至去年 9 月,其固定资产达 363 亿元,占总资产 45%,而同期资产减值损失飙升至 6.29 亿元——上年同期仅为 1.12 亿元。
第三,苹果经营遭遇不顺时,向供应链端传导利润压力已经成为常态。蓝思科技销售毛利率已经从 2015 年 23.84% 下降至 2024 年三级的 15.89%;销售净利率也从 8.95% 降至 5.26%。
有苹果这个大客户,能保证蓝思科技的生存与壮大。但过度依赖也抑制了其议价能力,压降盈利空间。
扩展
周群飞意图走出果链依赖,蓝思科技近年加速了拓展新赛道的步伐。
早在 2015 年,蓝思科技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網域。
其官网显示,公司已经围绕智能驾驶舱研发及批量生产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结构与功能零部件及组装)、前挡玻璃 / 车窗玻璃、仪表盘组件、B 柱、车载装饰件、车身结构件、后视镜及导航仪等诸多种类的汽车电子产品。
根据最新的 2024 年年报,蓝思科技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板块收入已经达到 59.35 亿元。公司已与特斯拉、宁德时代、宝马、奔驰、大众、比亚迪、理想、蔚来等超过 30 家车企形成了合作关系,仪表面板、智能 B 柱与 C 柱、充电桩、座舱装饰件、无线充电模组等产品都保了持较快增长。
2024 年 7 月,支付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 碰一下 " 支付,蓝思科技则表示,作为支付宝支付设备的整机组装商,公司深度参与 NFC 和移动支付新风口。蓝思科技因此也被市场戏称为 " 碰一下概念股 "。
今年 1 月 21 日,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公司在长沙举行了灵犀 X1 人形机器人套餐交付仪式,成功批量交付灵犀 X1 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蓝思科技称,公司深度参与了这款机器人的关节模组、DCU 控制器、OmniPicker(夹爪)等核心部件的生产组装与测试控制。
今年 2 月 18 日,杭州市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Rokid 创始人以一场 " 无纸化演讲 " 引发震动。当他轻触戒指,眼镜上的提词界面随演讲节奏流转时,这场技术演示迅速登上央视、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头条。
很少有人知道,Rokid 的 AR 眼镜的核心供应商,就是蓝思科技。2 月 23 日,蓝思科技与 Rokid 发表战略合作声明,为 Rokid Glasses 的量产提供全链条支撑。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 AR 眼镜、人形机器人、NFC,都是当下热门的风口赛道。
蓝思科技股价表现(自上市至今)
NFC 支付技术作为一种近场通信技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根据行业预测,到 2028 年,全球 NFC 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 677.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9.5%。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21.6 亿美元,预计到 2029 年将达到 32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7%。
AI 眼镜出货量亦被预测将爆发式增长。根据 wellsennXR 预测,从 2025 年起,AI 眼镜会加速渗透,到 2029 年,年销量有望达到 5500 万副。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国内厂商包括星纪魅族、李未可、闪极、影目、雷鸟、Rokid、XREAL 等都陆续发布了 AI/AR 眼镜,一些互联网大厂,如百度、字节、华为也都加入了战场。
理论上看,这些 " 第二曲线 " 行业的发育,对蓝思科技来说都是利好。但是当理想照进现实,就有些骨感了。
漫长
年初,在人形机器人等热门 AI 风口的烘托下,蓝思科技股价一度涨超 45%。但随着理性回归,股价也冲高回落,目前市值稳定在 1300 亿元左右。
一切话题褪去之后,蓝思科技新业务的商业化之路仍然漫长。
2024 年,智能手机与电腦类产品仍贡献了收入规模的 82.63%,苹果贡献的销售额仍然占全部销售额的接近一半。蓝思科技的多元化布局,仍然处于前期的种树阶段。
AR 眼镜方面,Meta、苹果等巨头都已经探索多年,但仍未突破消费级市场。蓝思科技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只能静静等待下游厂商的商业化成功;
人形机器人虽然概念火热。但是蓝思科技和 Rokid 合作交付的智元 X1 主要面向工业场景,家庭、医疗等民用市场成熟保守估计要数年时间;
" 碰一下 " 相比扫码支付始终难以完成使用习惯的快速养成,线下拓展进展缓慢。
2024 年的年报中,这些业务一直没有披露具体的收入占比。
只有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务体量较大,但是同样面临竞争激烈的局面。2024 年,该业务板块营收比仍不足 10%,毛利率也从去年的 15.47% 下降到 10.17%。
新业务投入周期长、回报滞后,也拖累了报表的表现。上市十年以来,蓝思科技每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为了布局新业务,企业层面一直在努力付出。
在此情况下,蓝思科技也是多次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以实现重资产的持续发展。
Wind 数据统计,蓝思科技 A 股上市 10 年间,已直接融资约 245.17 亿元,除首发外,还包括 1 笔可转债、2 笔定向增发。最近一次,就是 2021 年初那次 150 亿规模的定向增发。
写在最后
蓝思科技的成功和困境,是果链企业的集体缩影。与苹果的深度捆绑能带来足够好的业绩,但在新兴业务方面的努力,却始终达不到能够等量齐观的回报。
赴港上市是周群飞为此所再次付出的努力,否则过度依赖苹果所造成的经营压力和心理压力,将始终如影随形。
就像她曾说过的," 做一件事要做好,做得完美一些。"
具体到企业经营层面,其心目中的完美,必然不是如同凌霄花一般依附而生,而是应该如玉兰树一般,不仅能绽开花朵,更可在商业的洪流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航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巨潮 WAVE",作者:老鱼儿,编辑:杨旭然,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