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太平洋坦克战(27):英帕尔1944①战车第14联队加包河谷大战M3格兰特,欢迎阅读。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223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9708字,配图32幅,阅读需要19分钟,2024年4月21日首发。
本文收录在"坦克战史"专辑里,欢迎延伸阅读。
接上期(第1215篇)
一、战车第14联队的缅北驻扎时光
战车第14联队的前身是参加侵华战争华南作战的独立轻装甲车第11、51、52中队合并而成,首任联队长为北武树中佐。日军华南作战时曾经与南粤战车队有远距离交手记录(详见本系列第1006篇和第1008篇),当时的独立轻装甲车第11中队中队长为上田信夫中佐(Lieut. Colonel Ueda)。
图1. 1938年7月,粤军战车队在北郊黄婆洞(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后面的黄婆洞水库)进行水陆航行训练,此时距离日军入侵华南仅有3个月时间,Robert Capa 摄
粤军败退粤北山区后,南粤战车队的部分装备被送回日本本土研究仿制,大部分装甲车留给驻防部队使用。此后,战车第14联队还短暂参加了在广西的作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将陆军精锐抽调至南方军,其中为了配合入侵马来亚的行动,特意抽调了4个战车联队,即战车第1、第2、第6和第14联队组成战车第3团,归属第25军指挥。
图2. 带有网络游戏《坦克世界》标记的一张画作,从打着白旗的俘虏队伍来看,可能是马来亚作战之后投降的英印军,手扶军刀装逼的可能是马来亚之虎山下奉文,战车队显然就来自于战车第3团,这个部队由战车第1、2、6、14联队共同编成,归入侵马来亚的第25军统一指挥,4个战车联队也是日本人集中使用战车部队的最大数值
图3. 画作:1942年菲律宾战役中的日军战车,主要来自战车第4、第7两个联队,从两辆战车炮塔的樱花标识表明他们属于战车第7联队
图4. 拍摄时间地点不明的一张照片,从炮塔和车身上的标注来看,似乎是被用来检视中弹穿透程度,在车体和炮塔侧面各有一处穿透破洞
图5. 澳大利亚战争博物馆里收藏的照片,可能拍摄于1942年马来亚战役期间,两名英澳军士兵正在检查一辆被摧毁的九五式轻战车,炮塔中的战车炮已经不翼而飞
图6. 马来亚战场上的一辆被摧毁的九五轻战,车体前下方左侧有三菱形的联队标识,表明这是战车第14联队第3中队所属,右侧是日膏旗,该车当时遭到英军的伏击,已经被摧毁,后方倒卧着被击毙的战车兵
图7. 在穆尔战斗中(battle of Muar)被澳军的2磅反坦克炮摧毁的6辆九五式轻战车之一,试图逃离战车的战车兵被澳军步兵射杀
图8. 模型彩绘:丛林作战中的九五式轻战车
为了配合1942年初入侵缅甸的作战,战车第1、第2、第14联队先后被调遣到缅甸战场,与当面的英军装甲部門和增援的中国远征军交手,在缅甸作战结束后,战车第1、第2联队随即被调走,只有战车第14联队被留了下来,配合本地的陆军作战。
1942年6月,缅北战事告一段落后,战车第14联队从缅北的八莫移动至古开,担任该地周边的教育训练及警备任务。古开同样地处缅北,可迅速向任何方向出动作战,第15军认为此地是最合适用作机动作战的战车联队集结地。此外,古开周边有广袤的草原地带也适合战车部队开展训练。
战车第14联队的联队本部设在距离滇缅公路约1公里处的一座西洋式建筑内,各下属战车中队在周边分散驻扎。由于在缅甸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的英军物资,特别是英军第7装甲旅的大量机械化装备让战车第14联队的给养有很大提高。
7月中旬,联队材料厂的厂长小川少尉(京都大学工学部建筑土木科毕业)受领了在新加坡滞留的器材设备,对古开村庄内主干道上被撤离的中国远征军破坏的桥梁进行修复。用了约两周的时间,使用坚固的木材将桥梁修复完成并命名为"屈介桥"。
由于在东枝等地作战中的表现,战车第1中队的中队长多田大尉被调任为关东军机甲军司令部附,中队长之职务由原第1中队队附北之园中尉接任。不久后,为补充战车第14联队的损失,特意从战车第3师团战车第13联队中抽调了1942年入伍的约60余名新战车兵,由石本曹长率领经海路到达仰光,同时由战车第14联队本部的薄少尉赶赴仰光接收。缅甸地形复杂,一段铁路因山体坍塌形成泥石流而延误,当最终这批新兵平安抵达古开后,被迅速分配到各中队进行补充。
驻扎在古开期间,战车第14联队代替高射炮部队担任缅北南坎吊桥的警备任务,遭到中美空军轰炸机的两次空袭并造成部分损失。
1942年8月初,战车第14联队奉命移防腊戎,于腊戎兵站基地担任第15军各补给整备分队、飞行队、兵站医院及辎重兵第56联队的警备任务。
图8. 饭田祥二郎,身着南方军的开襟式军服,军衔为领章
图9. 1942年2月,两名南方军的参谋军官带领驻新加坡英军的代表前往日军司令部谈判投降,为了适应热带气候,南方军的军服多为开襟便于散热
9月下旬,第15军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抵达腊戎,对战车第14联队所辖战车中队进行了检阅。检阅的内容包括由战车第1中队于拂晓在腊戎北方的丘陵地带实施攻击演习。检阅开始前,中队长北之园进行了训示,检阅结束后,饭田中将循例赞扬了这个部队。与此同时,在缅甸战役中缴获的大量英军第7装甲旅的美制M3"斯图亚特"式轻型坦克在日军修理部门逐步修复,并补充给战车第14联队,平均每个战车中队分配到3辆,这些美制坦克由精通航空发动机研究的第1中队的薄少尉担任教官,对整个联队的人员普及教育其操作、整备的方法。
战车第14联队在使用M3轻型坦克的37毫米坦克炮进行试射时,认为其使用的被帽式穿甲弹(ACP)有着强大的贯穿威力,比自己的九五轻战的37毫米战车炮在对付装甲目标时的效能大得多。
同年10月,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从新加坡搭乘飞机前往云南前线视察。寺内抵达缅甸后,住在腊戎战车第14联队联队长北武树大佐的宿舍内。尔后从腊戎搭乘汽车前往前线,期间由两架战斗机提供空中警戒,地面上则由一个步兵中队搭乘汽车伴随保护,战车第14联队也派出两个战车小队提供警卫,这排场可是相当地大。
从这一时期开始,腊戎就不断遭到中美空军的激烈空袭,主要目标包括日军的机场,因此中美战机经常会从战车第14联队的营地上空掠过,而联队也会集中30余挺车载机枪架设在用木头自制的防空机枪架上进行密集射击,但从未击落过任何一架。
图10. 画作:侵华战场上的日军炮兵阵地
在腊戎期间,战车第14联队还按照第15军的安排派遣军官和士官前往仰光的履带车辆修理队开展整备教育。战车第14联队原本是一支主要装备九五式轻战车的部队,但到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准备接收新配备的九七式中战车,因此对联队的人员都进行了系统的九七式中战车发动机的分解、组装、调整和试运行等。
1942年8月,材料厂厂长梹形政男中尉晋升大尉并转任联队本部附,厂长由修理小队长山本中尉担任。12月1日,新补充了10名见习士官。联队军医福田转入后方的第105兵站医院,联队本部附梹形大尉返回本土进入陆军士官学校进修。1943年1月,从广东战役开始就担任联队副官的战车第2中队中队长三浦大尉转调相模造兵厂厂附,第2中队长由原地2中队对附中村中尉担任。
1943年初,战车第14联队得到了新补充的12辆九七式中战车,随之对下属各中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战车第14联队各战车中队由M3轻型坦克小队、九五式轻战车小队和九七式中战车小队混编而成,兵力约66辆各型战车,包括九五式轻战车,九七式中战车改,战争初期缴获自英军的M3轻型坦克,九七式轻装甲车,一式75毫米自走炮等。
与此同时,英军于1942年底开始从缅甸西部沿海对若开地区的日军发动试探性攻击。1943年1月5日,日第15军向战车第14联队下达电令:"迅速派遣M3战车中队至若开准备战斗"。
1944年3月,驻防缅甸的日军第15军打算重启攻势作战,他们的目标是翻越若开山脉,入侵英属印度境内的英帕尔地区。在日军太平洋战线已经岌岌可危的1944年,在一个次要方向印缅前线采取这样规模的攻势作战,其军事意义几乎为零,唯一说得通的理由,可能也只是第15军不想把十万大军浪费在缅甸战线的对峙和防御战中。而且,主动采取攻势作战,也可能会打乱对面的中英盟军的进攻节奏,实现反客为主的目的。
二、1944年3月,向维特克前进
1944年3月初,就在缅北战场的中国驻印军气势如虹南下,日军第18师团残部从瓦鲁班的包围圈中陆续逃出时,日本缅甸方面军第15军军长牟田口廉也率领的3个师团——第15师团、第31师团和第33师团,以及缅、印、泰等协从国军队共约7万余人,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羊越过印缅边界的钦敦江,发动了英帕尔战役。
英帕尔作战是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以外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作战,战术目标是对印度英帕尔地区的英印军第4军团,包括第17、第20和第23英印师的合围,打开通往印度的道路,煽动印度的独立,从而打击东南亚盟军的阵线。
要达成这一目标显然在1944年并非易事,但对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的日本帝国来说,借助1942年缅甸作战的"光辉战绩",又有大量协从国军队跟随,搞搞"东亚民族独立"之类的噱头,总比呆在阵地里等着盟军来攻更为主动积极。为了鼓舞士气,第15军军长牟田口公开宣称:"插在英帕尔的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胜利的日子为时不远了"。
图11. 牟田口廉也,1888年10月7日—1966年8月2日,1910年5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1917年11月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七七事变爆发时任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大佐联队长,随后晋升少将,1940年晋升中将,1943年3月任驻缅甸的第15军司令官,发动了英帕尔战役,1945年1月任预科士官学校校长退出第一线,本照片中身着三式军服,佩戴中将领章
图12. 牟田口廉也在侵华战争期间的留影,当时仍身着立领的三八式军服,腰扎武装带
图13. 身着三八式立领军服,佩戴参谋绶带的牟田口廉也,可能拍摄于其在参谋本部任职期间
渡过钦敦江后,第33师团兵分两路,试图夹击铁定和通赞地区的英印军第17师,驻缅甸的战车第14联队(欠第5中队)主力配属给第33师团的右翼突击部队,于亚扎格附近击破当面之敌后,继续向英帕尔快速挺进。
战车第14联队第5中队则被编入福德荷易德守备队担任警备任务。在战役发动前,战车第14联队第3中队中队长春上大卫和第5中队中队长横山大尉分奉命转调日本本土的部队,两个中队的中队长由稻富大卫和长谷川中尉接任。
1944年3月5日,战车第14联队主力进入加包河谷的最前线亚扎格,在一个叫做"铠村"的村内集结,而"铠"恰好是第33师团师团长柳田元三中将为战车第14联队在此战中所定的代号。
图14. 柳田元三,1893年1月3日-,1914年5月28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1922年11月29日陆军大学第34期"军刀组"毕业,此后经历了长期的参谋和辅助官员生涯,1938年7月15日出任步兵第1师团第1旅团第1联队联队长,1939年8月1日晋升少将,1943年3月11日被调到缅甸方面军出任第33师团长,参加了英帕尔战役,但在5月16日就接到调令出任陆军参谋本部附,回国不久就于1944年6月22日转入预备役
图15. 陆军大学军刀组,仅有前6名可以获得天皇御赐军刀,从此在军队中只要不挂基本能混到将官
在到达集结地点后,联队长上田信夫派遣侦察兵收集敌方地形情况,第2中队段列长野口准备等也赶往维特克附近,材料厂补给小队长高桥少尉等向通赞河附近分别侦察。在收集资料后,得知当面之敌是英印军第4军团的第20英印师,此外还获得了加包河谷内的道路、河流状况,战车渡涉点和盟军布设地雷的情况等。
3月8日行动开始,战车第14联队主力快速沿着加包河谷北上,由于制空权已经被盟军方面完全掌握,战车部队的前进只能限制在日落以后。英印军在得到日军战车行动的情报后,也不时地进行了扰乱射击,并在日军战车的前进道路上埋设大量反坦克地雷,往往是日军的先头工兵部队乘坐的卡车误触地雷。
战车第14联队联队长上田信夫认为在主路上遭到预设地雷的阻拦,只能下令部队避开主路,行进速度大受影响。
11日,战车第14联队接到命令,将配属独立速射炮第1大队,步兵第213联队第7、第8中队于12日拂晓对维特克发起攻击。当天,上田信夫下令联队主力(包括联队本部、第1、第2中队及炮战车小队)配属步兵部队大部沿着道路西侧山地前进,第3、第4中队配属步兵部队一部沿着道路东侧的森林前进,但在主力部队前进路线上存在较多的地缝、森林和陡坡,夜间行进极为困难,无法在12日拂晓前到达进攻阵线,被迫将进攻发起日期推迟到13日薄暮。
联队本部和各中队通常是使用车载无线电机四号戊(AM调频)进行通讯联络,但为了实现本次作战的隐蔽性,无线电通讯被禁止,只能用原始的摩托车甚至是徒步传令。联队本部的儿岛武士中尉与战车第2、第3中队联络结束后,率领第1中队的两名上等兵石川和太田穿过森林,前往维特克阵地前的纳莱卡河侦察,被隐蔽在树上的英印军侦察兵发现并一枪射中脸部,儿岛当场毙命,随后英印军枪炮齐发,石川和太田二人留下儿岛的尸体慌忙逃窜,儿岛也成为英帕尔作战中战车第14联队的首个阵亡者。
然而,接下来的行军仍然十分艰难,经过了近三天的作业后,直至15日薄暮时分,战车第14联队才协同第33师团的一部分绕开对维特克的正面攻击,向英印军阵地的两侧迂回。但联队主力在沿着西侧山脚行进时,又遇到跟之前一样的较多障碍物难以通过,配属的上保工兵小队拼命施工,支援战车部队的通行。在茂密的森林中,除了驾驶员以外的乘员都要下车徒步引导战车的前进。
在联队主力艰难前进的同时,右翼的日军步兵已经攻占莫乌村内的多个据点,仅有少量英印军仍在据守。鉴于此,上田联队长命令战车第2中队继续向前开进,由后续的战车第1中队继续扫荡。
布置完毕后,战车第14联队的装甲车辆于夜间依次进入莫乌村,突然在前方500米处发射出大量曳光弹,上田急令全体战车全力还击,务必在日出之前解决战斗,全部占领维特克。但是英印军方面射出的炮弹破片和子弹不断命中日军战车的装甲板,上田又下令各战车快速返回出发位置,调整后再行攻击。
此时,战车间的无线电通讯充斥着各种杂音,通讯不良导致指挥系统也陷入换乱,日军各部之间发生了误击,如战车第2中队第2小队的小队长座车——一辆九七式中战车的炮塔就遭到了后方独立速射炮第1大队的一门47毫米一式速射炮的射击并击穿,小队长难波少尉重伤。难波在1937年南京作战时就是独立轻装甲车第2中队第4小队的军曹车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想不到差点阴沟里翻船。
图16. 1944年在英帕尔地区拍摄的一辆战车第14联队的车辆,这显然是一辆缴获自英军的M3轻型坦克,经过日军的修复后留用
另一方面,各中队的前方段列(维修部門)跟随部队同行,联队段列(材料厂主力)则统一管理各中队的后方段列,在主路上跟随联队主力进入维特克附近,待命实施补给和整备。
3月17日,战车第14联队本部附米重政行少尉带领侦察兵小队从战车第3中队的正面潜入,在侦察地形和敌情时也被英印军狙击手击杀。但是,逃回联队本部的其他斥候兵报告说在前方道路上发现了巨大的履带印迹。上田联队长非常重视,特意命令材料厂厂长前去确认,经过现场勘验,路面上的履带压痕足足有九七式中战车履带的三倍宽,呈"山"字形状,这肯定只能来自于体积和重量庞大的重型车辆。
也是在同一天(17日),战车第2中队筌田第4小队的两辆九五式轻战车(包括小队长筌田座车)在从联队本部前往联队段列的途中出发反坦克地雷,辆车的底部均被巨大的爆炸气浪损毁并引发大火,小队长筌田和曹长阿波根(属材料厂人员)的脸部及双手暴露在外的皮肤被严重烧伤,驾驶员伊藤上等兵被爆炸的冲击波从座位上弹起,头部因未佩戴战斗帽且与装甲板猛烈碰撞而当场死亡,另一名驾驶员柴崎上等兵当时将前观察口打开操纵,眼部被地雷爆炸的破片击中而失明。两辆战车中,只有戴了战车帽的前机枪手兼无线电员未受伤。
幸运的是,虽然战车第14联队战况受阻,但步兵第33师团右翼突击队的主力步兵第213联队已经占领维特克,沿着加包河谷地区迂回进入英印军第17师的侧后,逼迫英印军第17师奉命后撤。
三、遭遇巨大的异形战车
3月20日拂晓,在主路东侧北上追击从维特克后撤的英印军的战车第14联队稻富第3中队摊上大事了。当时,因丛林内的草原和灌木丛地形复杂,第3中队第4小队的九五式轻战车为先锋,行进时同时进行敌情及地形侦察,中队主力紧随其后。上午7时左右,第4小队的头车——小队长片冈敏男曹长的座车在通过潘塔丛林后,突然发现一队英军步兵伴随两辆巨大的异形战车正在前进,这两辆钢铁巨兽有着小山一样高大的车身,野炮级的火炮装备在车身右前方,车身顶部还有与九五轻战车类似大小的轻型火炮,这两辆异形战车正是当面英军第3卡宾枪骑兵团A中队(中队长为佩蒂特少校)的美制M3"格兰特"中型坦克。
图17. 沙漠作战中的M3中型坦克
图18. 顶部视角拍摄的一队正在训练中的M3中型坦克,可见威力强大的75毫米坦克炮位于车体右侧导致射击角度不佳,整车高度又过大不利于隐蔽
图19. 模型彩绘:英军使用的M3"李"式中型坦克
图20. 美国第1师第13装甲团2营D连的一辆M3坦克(编号309490),这里出现了全部的7名乘员(包括顶部炮塔里的那名),1942年11月23日拍摄于突尼西亞的索克阿尔巴(Souk el Arba)
图21. 一辆由澳大利亚部队使用的M3中型坦克
图22. 印缅地区的英联邦军队装备的M3"格兰特"中型坦克,因为巨大的体型和多达7人的乘员组而威风凛凛,但是实战效果非常一般
图23. 英联邦军队使用的一辆M3,坦克左侧隐蔽的两名士兵明显带有南亚人的面部特征,为了加强防御力,M3的车体前方安放了备用履带,但是炮塔指向表示这只是一场演习
图24、25. 与M3"格兰特"协同开展演练的英联邦士兵,这种异形装备没有提供给驻印军使用
图26. 印缅战区的一辆M3"格兰特"中型坦克,英印军士兵协同作战中,车身侧面编号是T25602
图27. 英联邦军队使用的M3,这里出现了全部7名乘员
图28. 印缅战区RAC第150营C中队的一辆M3"李"中型坦克
发现英军战车后,片冈小队长下令所部三辆九五式轻战车抢先对这两辆M3中型坦克的侧面装甲进行射击,结果是,九五轻战的37毫米穿甲高爆弹像乒乓球一样被M3中坦克的装甲轻松弹开。然而尴尬的是,M3的75毫米主火炮位于车体右侧,因为射界所限无法指向位于侧面死角处片冈小队的九五轻战,而顶部炮塔上的37毫米副炮也一时未能压低瞄准日军战车射击,这两个毛病使得M3"格兰特"倍受诟病。
此时,片冈小队的三辆轻战车疯狂输出,不断命中M3,佩蒂特少校回忆说当时的情况简直糟糕透顶,全体人员命悬一线。但是凭借坚固的装甲,两辆M3始终坚挺,日本人的战车炮始终无力穿透M3的侧面装甲。一辆九五轻战在驾驶员武田淳一上等兵的操纵下干脆向M3发起了撞击,被已经调整射界后的M3的75毫米火炮命中,炮弹从车身右侧面射入,横穿战斗室后从左侧面穿透,武田和车长谷口幸之助双双毙命。
几乎与此同时,片冈小队长的座车也被击中爆炸,驾驶员竹下正美和片冈敏男也是一起报销。仅存的那辆九五轻战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乘员弃车向原路逃回,这辆几乎无损伤的九五轻战被英军缴获后运回英帕尔,呈现给英印军第4军军长斯库恩斯中将。
图29. 战车第14联队第3中队的一辆九五轻战,车体有多处破损,可能正是被缴获的片冈小队的那辆,被运回英帕尔英印军第4军军部
图30. 同一辆九五轻战的正面照片,从两侧履带挡板的扭曲程度可以分辨
在摧毁了片冈战车小队后,英军第3卡宾枪骑兵团A中队的这两辆M3中型坦克继续担任先头部队,在连长米勒中尉指挥下继续前进,又遭遇了稻富战车第3中队花房人士少尉的第3小队。花房小队装备的是1942年缴获的美制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其上装备的45毫米坦克炮性能比九五轻战的37毫米战车炮远为优越。
双方遭遇后,花房少尉下令绕过茂密的灌木丛迂回至英军坦克的后方,使用穿甲高爆弹对准M3后方最薄弱的发动机舱射击。这一次日军终于得逞,碍于坦克主炮位置的缺陷(主炮旋转射界有限,副炮位置过高,两门炮的射击死角过多),英国人的M3中坦克来不及调整跟上日本战车的行动,花房的M3轻型坦克一发又一发的命中M3"格兰特",终于,在携带的穿甲弹即将用完时,有一发炮弹终于击穿了英军坦克的发动机舱,打坏了发动机,还引燃了燃料箱内的汽油,多名乘员非死即伤,幸存者从车内爬出,在友军步兵的掩护下与另外那辆M3中型坦克一起向塔姆方向撤退。
这是日本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赢得与M3中型坦克的坦克战胜利,约半个月后,日本陆军技术本部派遣到缅甸调查战况的城岛少佐在了解到此战的情况后,感叹双方在兵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四、战车第14联队的结局
1944年6月22日,英帕尔围城战中的日军终于支持不住被击溃。在从英帕尔撤退的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日本士兵死于饥饿和疾病,这对日本军队来说是一场可怕的悲剧。战车第14联队也在战斗和撤退中几乎损失了所有的战车。
英帕尔战役后,该联队在曼德勒附近重建,兵力仅约为先前兵力的三分之一。随后,该联队在敏铁拉(Meiktila)周围与英国人交战,于1945年4月被消灭。
图31. 在印度英帕尔附近被俘获的一辆原属于战车第14联队的九七式中战车改,战车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名盟军士兵扛着攝影機正在拍摄,另有一名军官站在车体上检查炮塔内的情况。战车第14联队主要在中国华南和马来亚、缅甸战场作战
图32. 1945年1月,在老滇缅公路上被盟军火星任务部队击毁的日军汽车和轻型坦克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给本站投稿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投稿" -
- 加入粉丝群,只需输入关键词"加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欢迎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