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对话TCL中环研究院副院长张雪囡:BC电池技术会逐步成为光伏电池主流,欢迎阅读。
图源:大会现场拍摄
蓝鲸新闻 12 月 13 日讯(记者 翟智超)日前,2024 TCL 全球技术创新大会在深圳举办。本次大会聚焦 AI 应用、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等领網域。
在新能源光伏领網域,TCL 中环(002129.SZ)研究院副院长张雪囡全面介绍了 TCL 在新能源光伏材料、电池组件技术以及工业 4.0、质量 4.0 体系建设的技术发展规划。同时,TCL 中环还发布了智能光伏用大尺寸超薄硅片、TOPCon 铜栅线组件 2 项前沿创新成果,这将助力生产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 TOPCon 电池,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在本次大会结束后,蓝鲸新闻记者也第一时间与张雪囡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她也跟媒体分享了 TCL 中环在技术创新战略、BC 电池路线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光伏技术新主流即将崛起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产业成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电池技术的创新则是其中的核心驱动力。BC 电池技术,正逐渐在众多技术路线中脱颖而出,展现出非凡的潜力与独特的价值。
据了解,BC 电池,即背接触电池,其创新之处在于将电池的正负电极安置于电池背面。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对电池性能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电池的正面电极栅线在光线入射时会不可避免地遮挡部分光线,而 BC 电池减少了这种遮挡,使更多光子能够顺利抵达电池内部并被吸收转化为电能,从而有效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与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相比,单晶硅电池以高纯度和有序晶体结构见长,光电转换效率较高;多晶硅电池则因成本较低和工艺相对简易而拥有一定市场份额。BC 电池并非在材料晶体结构层面竞争,它可以基于单晶硅或多晶硅材料构建,通过独特的背接触结构优化,在材料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电池性能提升空间。
同时,在此前 N 型和 P 型电池技术的竞争中,N 型电池备受关注。相较于传统的 P 型电池,N 型电池凭借少子寿命长、无光致衰减等优点,有效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已在近年间成为行业主流技术。那么 BC 电池(N 型电池)与其他现有的电池路线之间是否存在抗衡?
张雪囡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BC 电池与其他技术是共存的,同时我们认为 BC 技术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BC 电池有一个核心优势,它不像单晶硅和多晶硅之争,或者 N 型和 P 型之争,业内的企业现在都做 N 型技术,BC 技术可以与 TOPCon、HJT 等技术叠加,兼容性很强。"
据券商研报显示,当 BC 技术与 N 型 TOPCon 技术叠加时,TOPCon 在钝化接触方面的优势得以保留,BC 技术又优化了正面光照接收,两者协同大幅提升电池综合性能;与 HJT 技术结合时,HJT 的非晶硅异质结高效转换优势与 BC 的电极布局优化相融合,减少电极电阻损耗,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与效率。
BC 电池规模化已开启
张雪囡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 我们的 BC 电池已经率先实现了规模化,尽管目前市场上 BC 电池的总量占比仍然较小,同时其也并非一项被业内企业普遍掌握的技术,但是 BC 技术在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商业化的规模。"
然而,在 BC 电池的规模化中,成本控制与产能提升几乎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与竞争焦点。
对此,张雪囡告诉蓝鲸新闻记者," 目前 BC 电池主要是我们子公司 Maxeon 在做,在技术研发上,TCL 中环将与 Maxeon 携手共进,推动 BC 电池技术的发展。
在成本控制环节,银浆、银对电池的制造成本影响非常大。通过非银金属化的方案,实现电池成本的大幅降低,是未来任何技术路线推进小规模商业化都将面临的问题。
在提升效率方面,未来可以做到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 27%~27.5% 之间,这在电池转换效率上具有相对优势,后续再叠加相应的组件封装技术,衰减也会减小。
在产业化生态方向,TCL 中环本身在材料端已经比较优秀,对 BC 电池还会有针对性的材料解决方案,保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此外,任何商业化都离不开配套的产业生态,Maxeon 的 IBC 电池已经持续规模化量产超过 20 年,当前的技术也迭代到第 8 代,产品也在陆续推进大规模商业化;再基于智能制造以及质量管理的优势,TCL 中环和 Maxeon 从上下游端互为生态链的协同伙伴,将努力推进产业链成本的降低,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尽管如此,但 BC 电池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位光伏电池行业研究员对蓝鲸新闻记者称,与一些传统的、已经广泛普及的电池品类相比,BC 电池的产量规模目前相对较小。这一方面源于其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能够熟练掌握并大规模生产 BC 电池的企业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设备投资、技术人才储备以及市场认知度的提升都需要时间和资源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