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求求雷军,别致敬了,欢迎阅读。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周到
头图丨视觉中国
在中国汽车圈,你可以不活,但你不能没活。
这不,就昨天晚上,在营销层面一向推崇 " 花小钱办大事 " 的小米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老师,就给笔者上了一课。
12 月 27 日晚间,@雷军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系列《致敬》的主题内容。其思想,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标建筑上,呈现 " 向 XX 致敬 " 的字样,意在表达了自己对于行业前辈敬仰的同时,为自己 28 号下午两点的发布会做预热。
其中小米汽车致敬的下面,大家可以欣赏下昨晚,小米汽车的致敬盛况:
在一系列微博中,雷军直接 @了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和华为在内的 " 先行者 "。随后,这几家又是一波转发互动,一派兄友弟恭的和谐景象。
但在笔者看来,雷军和小米汽车的此番表述,实在有些莫名其妙。毕竟造车不像教國術,只需获得工信部资质就行了。没必要像电影里叶问师傅要来香港教國術那样,去每个山头拜码头。
更重要的是,小米汽车的这番致敬,反而落下了最该得到致敬的一家公司——保时捷。
被致敬的,和被落下的,都不开心
首先来说所谓的 " 致敬 "。其实这个行为在中国汽车圈内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最早也就追溯到今年 2 月吉利银河的发布。在这个新品牌宣布 " 仰望银河 " 后,包括比亚迪的仰望汽车、长安的深蓝汽车、岚图、极狐、雷达皮卡、东风猛士等一系列企业都来了个联名。
坦率来说,车企们这一波互动,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从最开始的仰望与银河,到后来覆盖绝大多数的中国汽车品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 " 谐音梗 " 的方式蹭到了热度,算是字面意义上的互利共赢了。
但相比之下,小米汽车和雷军的这一波致敬,未免就显得有些过于生硬。一方面,各地高楼大厦上蓝底白字的标语,看着实在不怎么高级。
像笔者这样眼神不好的人,甚至以为是新华社又发了什么不得了的大消息。
另一方面,貌似被致敬的企业,也不全都处于开心的状态。就像雷总此番选择了 @华为终端作为致敬对象,显然就有些奇怪。因为对于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的点名致敬,都是面向汽车品牌。因此如果要致敬华为,那就该对应华为主导下的品牌 @AITO 汽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问界。
但问题是,这个账号的粉丝只有 22.7 万个,相比较拥有 2396 万粉丝的 @华为终端差距明显。因此,小米和雷总果断选择了 @AITO 汽车的上级部門,在兼顾尊卑有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希望去提升影响力。
但问题是,这波操作属实 " 抛媚眼儿给瞎子看 " 了。截至笔者撰稿时,无论是 @华为终端还是 @AITO 汽车,抑或是 @余承东老师本人,都没有给小米和雷总任何的回复。
就,还挺不懂事儿的。
被致敬的不见得全都开心,而没被提及的企业里,同样有人着急上火。同样是微博车圈大 V 的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 @杨学良,昨天就在微博进行了一波输出。也许在他看来,小米的这波致敬里落下了中国自主品牌的 " 一哥 " 吉利,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怎么说呢,尽管杨总后来把自己关于小米汽车的相关言论都做了隐藏,但这番痛快的表现,不由得让笔者回忆起了早年间在微博上活跃的 @那英了。
书归正传。之所以小米的这波致敬在各方面来看都有些怪怪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公司为自己划定的致敬对象,实在禁不起推敲。
也许在小米汽车和雷军的叙事逻辑中,蔚小理加上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以及拥有技术优势的华为,才是推动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向前发展的功臣,才是自己 " 看得上 " 的竞争对手。
但问题是,帮助中国汽车品牌走到今天的,绝不止是这 5 家企业而已。做电池的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做智能驾驶软硬體方案的 Momenta、地平线,做出第一代互联网汽车的上汽荣威,以及曾经一度成为过全国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的北汽新能源……
总结来说,正是由于中国汽车全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共同努力,才让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兼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换言之,"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创造的 "。
当然,这其中最核心的推动力,是中国愿意去选购国产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消费者。
然而,这些对象,并不在小米的致敬名单里。好像小米汽车还没正式入局,就已经将 " 成王败寇 " 的思想刻进了自己的基因里。
在笔者看来,一家车企如果对销售团队狼性,强调 " 你死我活 ",肯定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这家公司连 " 致敬 " 同行,都得用是否 " 成功 " 来仔细衡量,就有点没意思了。尤其是对于小米来说,这明明是一家主张打造 " 感动人心产品 " 的企业。
更令人遗憾的是,最该被致敬的企业,小米反而给 " 落下 " 了。
优等生,应当对自己要求更高
在上个月,小米首款车 SU7 终于上了工信部的产品目录。当时放出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中引发了一波热议。其中最大的争议,便是为啥这款车这么像保时捷的纯电跑车—— Taycan。
从目前放出的照片来看,小米 SU7 选择了运动型轿车乃至跑车,给自己做产品定位。因此在车身姿态上,这辆车更加追求低趴、贴地的效果,视觉重心也更加靠后。
而在造型细节上,小米 SU7 也采用了为整车增加肌肉线条的设计。例如在车辆的前脸部分,两个前轮的位置有着一定的凸出造型。而在后轮的部分,轮拱的位置也有恰到好处的曲线,让整车从后面看起来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猛狮。
但问题是,这些元素都跟 Taycan 有些太过相似了。尤其是在侧面的车身姿态部分,车辆的车窗线条走向、腰线高度,乃至门把手形状,两辆车都有着不约而同的选择。
围绕着对于这款车外观的评价,舆论场中有两种声音。一些人觉得,这款车很像保时捷,很高级很漂亮。这些人还指出,保时捷在跑车的设计上拥有足够的积累,也定义了经典元素。换言之,小米汽车选择 " 拿来主义 " 很正常。
但另一些人却觉得,无论如何,设计 " 抄袭 " 都是不能被鼓励的行为。尤其是他们觉得,SU7 和 Taycan 实在是太像了。
坦率来说,这两派人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在汽车的造型设计层面,的确存在经典设计元素,这往往是后来者,尤其是中国汽车品牌所绕不开的。就像一家企业造越野车,肯定比不开奔驰大 G、路虎卫士;造中大型 SUV,肯定绕不开沃尔沃 XC-90 和路虎揽胜。
但问题是,就算会在设计上参考,但凡有点追求的汽车企业都会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元素,让自己的 " 借鉴 " 显得不是那么明显。相比之下,像曾经的众泰那样,对保时捷 Macan 进行像素级复制的选择,终归是少数落后企业的 " 歪门邪道 "。
众泰 SR9
而在目前,包括吉利、比亚迪、上汽在内的传统车企,都在设计上进行着长期且坚定的投入。尤其是吉利和上汽,已经将 " 中国设计 " 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卖点。
更不用说,即使是蔚小理这样的初创公司,哪怕是在创业之初,都为自己的首款车型进行了独立的造型设计。起码,是为自家车型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前脸。
因此在笔者看来,小米 SU7 在设计上的这番选择,与该公司此前的宣言有些割裂。毕竟在进入汽车产业之初,雷军在发布会上高调宣称将 " 为小米汽车而战 ",并将在 10 年内投资 100 亿美元。
换言之,小米明明有足够的资源去推进自己的原创设计工作,将中国汽车品牌的外观设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然而在 2 年后的今天,小米拿出的却是一款 " 深度致敬 " 了保时捷 Taycan 的 SU7,这显然是令人失望的。
写在最后:
从笔者的角度来说,对于小米汽车的这番失望,其实源于此前深深的期望。
因为,小米不是一家对设计没有追求的企业。
笔者依稀记得,小米在 2016 年曾经率先量产了全球首款全面屏手机。这款手机在彼时,开创了在苹果手机之外,安卓手机截然不同的设计道路。也正是因为高超的工业设计能力,小米 MIX 在当年就被芬兰、法国和慕尼黑的设计博物馆所收藏,并收获了 IDEA 设计金奖。
而现如今,小米 SU7 却选择在设计上向 Taycan 致敬。不得不说,这显然与笔者的预期不符。
在此,真诚奉劝小米汽车和雷总一句:咱们还是好好做点创新,别再琢磨着致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