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求求雷軍,别致敬了,歡迎閱讀。
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周到
頭圖丨視覺中國
在中國汽車圈,你可以不活,但你不能沒活。
這不,就昨天晚上,在營銷層面一向推崇 " 花小錢辦大事 " 的小米集團創辦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老師,就給筆者上了一課。
12 月 27 日晚間,@雷軍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系列《致敬》的主題内容。其思想,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地标建築上,呈現 " 向 XX 致敬 " 的字樣,意在表達了自己對于行業前輩敬仰的同時,為自己 28 号下午兩點的發布會做預熱。
其中小米汽車致敬的下面,大家可以欣賞下昨晚,小米汽車的致敬盛況:
在一系列微博中,雷軍直接 @了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和華為在内的 " 先行者 "。随後,這幾家又是一波轉發互動,一派兄友弟恭的和諧景象。
但在筆者看來,雷軍和小米汽車的此番表述,實在有些莫名其妙。畢竟造車不像教國術,只需獲得工信部資質就行了。沒必要像電影裡葉問師傅要來香港教國術那樣,去每個山頭拜碼頭。
更重要的是,小米汽車的這番致敬,反而落下了最該得到致敬的一家公司——保時捷。
被致敬的,和被落下的,都不開心
首先來說所謂的 " 致敬 "。其實這個行為在中國汽車圈内的發展歷史并不長,最早也就追溯到今年 2 月吉利銀河的發布。在這個新品牌宣布 " 仰望銀河 " 後,包括比亞迪的仰望汽車、長安的深藍汽車、岚圖、極狐、雷達皮卡、東風猛士等一系列企業都來了個聯名。
坦率來說,車企們這一波互動,效果還是挺明顯的。從最開始的仰望與銀河,到後來覆蓋絕大多數的中國汽車品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使用 " 諧音梗 " 的方式蹭到了熱度,算是字面意義上的互利共赢了。
但相比之下,小米汽車和雷軍的這一波致敬,未免就顯得有些過于生硬。一方面,各地高樓大廈上藍底白字的标語,看着實在不怎麼高級。
像筆者這樣眼神不好的人,甚至以為是新華社又發了什麼不得了的大消息。
另一方面,貌似被致敬的企業,也不全都處于開心的狀态。就像雷總此番選擇了 @華為終端作為致敬對象,顯然就有些奇怪。因為對于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的點名致敬,都是面向汽車品牌。因此如果要致敬華為,那就該對應華為主導下的品牌 @AITO 汽車,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問界。
但問題是,這個賬号的粉絲只有 22.7 萬個,相比較擁有 2396 萬粉絲的 @華為終端差距明顯。因此,小米和雷總果斷選擇了 @AITO 汽車的上級部門,在兼顧尊卑有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希望去提升影響力。
但問題是,這波操作屬實 " 抛媚眼兒給瞎子看 " 了。截至筆者撰稿時,無論是 @華為終端還是 @AITO 汽車,抑或是 @餘承東老師本人,都沒有給小米和雷總任何的回復。
就,還挺不懂事兒的。
被致敬的不見得全都開心,而沒被提及的企業裡,同樣有人着急上火。同樣是微博車圈大 V 的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 @楊學良,昨天就在微博進行了一波輸出。也許在他看來,小米的這波致敬裡落下了中國自主品牌的 " 一哥 " 吉利,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怎麼說呢,盡管楊總後來把自己關于小米汽車的相關言論都做了隐藏,但這番痛快的表現,不由得讓筆者回憶起了早年間在微博上活躍的 @那英了。
書歸正傳。之所以小米的這波致敬在各方面來看都有些怪怪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該公司為自己劃定的致敬對象,實在禁不起推敲。
也許在小米汽車和雷軍的叙事邏輯中,蔚小理加上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以及擁有技術優勢的華為,才是推動中國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向前發展的功臣,才是自己 " 看得上 " 的競争對手。
但問題是,幫助中國汽車品牌走到今天的,絕不止是這 5 家企業而已。做電池的寧德時代、中航锂電,做智能駕駛軟硬體方案的 Momenta、地平線,做出第一代互聯網汽車的上汽榮威,以及曾經一度成為過全國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的北汽新能源……
總結來說,正是由于中國汽車全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共同努力,才讓我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兼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換言之," 歷史是由人民群眾,而不是英雄創造的 "。
當然,這其中最核心的推動力,是中國願意去選購國產智能新能源汽車的所有消費者。
然而,這些對象,并不在小米的致敬名單裡。好像小米汽車還沒正式入局,就已經将 " 成王敗寇 " 的思想刻進了自己的基因裡。
在筆者看來,一家車企如果對銷售團隊狼性,強調 " 你死我活 ",肯定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這家公司連 " 致敬 " 同行,都得用是否 " 成功 " 來仔細衡量,就有點沒意思了。尤其是對于小米來說,這明明是一家主張打造 " 感動人心產品 " 的企業。
更令人遺憾的是,最該被致敬的企業,小米反而給 " 落下 " 了。
優等生,應當對自己要求更高
在上個月,小米首款車 SU7 終于上了工信部的產品目錄。當時放出的照片,在社交網絡中引發了一波熱議。其中最大的争議,便是為啥這款車這麼像保時捷的純電跑車—— Taycan。
從目前放出的照片來看,小米 SU7 選擇了運動型轎車乃至跑車,給自己做產品定位。因此在車身姿态上,這輛車更加追求低趴、貼地的效果,視覺重心也更加靠後。
而在造型細節上,小米 SU7 也采用了為整車增加肌肉線條的設計。例如在車輛的前臉部分,兩個前輪的位置有着一定的凸出造型。而在後輪的部分,輪拱的位置也有恰到好處的曲線,讓整車從後面看起來像一只蓄勢待發的猛獅。
但問題是,這些元素都跟 Taycan 有些太過相似了。尤其是在側面的車身姿态部分,車輛的車窗線條走向、腰線高度,乃至門把手形狀,兩輛車都有着不約而同的選擇。
圍繞着對于這款車外觀的評價,輿論場中有兩種聲音。一些人覺得,這款車很像保時捷,很高級很漂亮。這些人還指出,保時捷在跑車的設計上擁有足夠的積累,也定義了經典元素。換言之,小米汽車選擇 " 拿來主義 " 很正常。
但另一些人卻覺得,無論如何,設計 " 抄襲 " 都是不能被鼓勵的行為。尤其是他們覺得,SU7 和 Taycan 實在是太像了。
坦率來說,這兩派人的觀點都有其合理性。在汽車的造型設計層面,的确存在經典設計元素,這往往是後來者,尤其是中國汽車品牌所繞不開的。就像一家企業造越野車,肯定比不開奔馳大 G、路虎衛士;造中大型 SUV,肯定繞不開沃爾沃 XC-90 和路虎攬勝。
但問題是,就算會在設計上參考,但凡有點追求的汽車企業都會盡可能地使用一些元素,讓自己的 " 借鑑 " 顯得不是那麼明顯。相比之下,像曾經的眾泰那樣,對保時捷 Macan 進行像素級復制的選擇,終歸是少數落後企業的 " 歪門邪道 "。
眾泰 SR9
而在目前,包括吉利、比亞迪、上汽在内的傳統車企,都在設計上進行着長期且堅定的投入。尤其是吉利和上汽,已經将 " 中國設計 " 作為自身的一項重要賣點。
更不用說,即使是蔚小理這樣的初創公司,哪怕是在創業之初,都為自己的首款車型進行了獨立的造型設計。起碼,是為自家車型打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前臉。
因此在筆者看來,小米 SU7 在設計上的這番選擇,與該公司此前的宣言有些割裂。畢竟在進入汽車產業之初,雷軍在發布會上高調宣稱将 " 為小米汽車而戰 ",并将在 10 年内投資 100 億美元。
換言之,小米明明有足夠的資源去推進自己的原創設計工作,将中國汽車品牌的外觀設計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然而在 2 年後的今天,小米拿出的卻是一款 " 深度致敬 " 了保時捷 Taycan 的 SU7,這顯然是令人失望的。
寫在最後:
從筆者的角度來說,對于小米汽車的這番失望,其實源于此前深深的期望。
因為,小米不是一家對設計沒有追求的企業。
筆者依稀記得,小米在 2016 年曾經率先量產了全球首款全面屏手機。這款手機在彼時,開創了在蘋果手機之外,安卓手機截然不同的設計道路。也正是因為高超的工業設計能力,小米 MIX 在當年就被芬蘭、法國和慕尼黑的設計博物館所收藏,并收獲了 IDEA 設計金獎。
而現如今,小米 SU7 卻選擇在設計上向 Taycan 致敬。不得不說,這顯然與筆者的預期不符。
在此,真誠奉勸小米汽車和雷總一句:咱們還是好好做點創新,别再琢磨着致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