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一汽、大众再联手,欲打合资翻身仗,欢迎阅读。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柴旭晨
发生在汽车行业的深刻变局,也在合资品牌上集中体现。
最近两年,赶上一批合资協定到期的关键节点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少合资品牌的合作发生进一步的变化,或续签合资協定,或加深战略合作。
3 月 17 日,一汽与大众集团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签署战略合作協定,宣布 2026 年起推出一汽大众 11 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并规划至 2030 年各品牌共推出超 20 款车型,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式及燃油全动力类型。
这一合作折射出合资车企在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下的深层转型逻辑。
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汽大众此前经历了销量波动与品牌声量下滑的挑战,如今通过战略调整、本土化技术研发、价格体系革新等多维度变革,试图在 " 合资 2.0 时代 " 重新定义竞争力。
再牵手
观察双方本次的战略合作,主要分为新的产品规划、智能化更新与研发本地化的转向。
在产品方面,未来几年都将是一汽大众的产品大年,尤其是电动化转型的产品将在未来几年密集登台。
根据協定,自 2026 年起,一汽大众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 11 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包括 6 款纯电、2 款插混、2 款增程及 1 款燃油车型,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也将于 2026 年上市。
以上车型将通过全新的智能化平台,加速智能电动转型更新。
比如,在紧凑级车型市场,一汽大众将基于大众汽车集团本土开发的 CMP 平台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这两款车型将搭载高性能的 CEA(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电子电气架构,其中包含数字化服务与高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 CEA 平台便是此前大众中国与小鹏合作的专为本土化市场开发的智能化平台,形成了 " 德国平台 + 中国智能 " 的双轨模式。
而一汽大众也将凭借 CMP 平台的灵活性,首次打造两款插混车型,加入近两年快速增长的混动赛道。此外,一汽大众一款基于 MEB 平台的新车型也将通过 CEA 实现全面的智能化更新。
在中级车市场,一汽大众将推出两款基于大众未来先进平台的纯电及增程版本,同步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电动出行的需求。
面对更长远的未来,至 2030 年,一汽大众各品牌将在 " 油电混共进 "、" 油电混全智 " 策略的基础上推出超过 20 款全新车型。这也意味着双方提前锁定远期合作。
在车型密集推出之外,本次合作还在于研发方面的变化。
在技术输出、主导权的转移方面,本土化团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打破了传统合资模式的双方角色。这其实在其他各家合资品牌中也有所体现,近几年,反向合资的案例已经不少,广汽丰田等合资品牌,也在新车开发上,更加注重本地的研发。
此番合作,在技术输出上,首款捷达品牌纯电车型将搭载一汽大众 SOA 电子电气架构,这一架构是由一汽自研的,亦可实现整体车机系统的 OTA。
在研发主导方面,既然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发生在中国市场,显然本地团队最接近。在官宣中,一汽大众还提到,在混动动力总成的合作开发过程中还将发挥主导作用。
这两年,中国企业在合作的角色变化,也标志着合资车企进入 " 平视时代 "。一汽大众的角色变为 " 共创者 ",未来,其研发体系将具备更完整的能力,也将为后续技术反哺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谋变局
一汽大众等合资车企纷纷加深双方合作,也是应对中国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与自主品牌们加速崛起的局面。
从销量来看,双方都在彼此的盘子中占有不小的份额。
去年,一汽大众全年销量达 165.91 万辆(含奥迪进口车),占据一汽集团半壁江山;另外,大众集团去年全球销量约 900 万辆,这意味着仅一汽大众就为其贡献了约 18% 的销量。
但近几年,一汽大众的销量也有所下滑,去年同比下滑 12.9%,跌出车企前三。另外,其还在新能源的转型中属于较慢的一批。在新能源渗透率近一半的当下,明显需要加快速度。
在渠道方面,去年底时,一汽大众旗下一汽奥迪品牌经销商接连退网,转投经营新能源汽车品牌,这也为这位合资老将留下衰落的注脚。
双方的战略合作便是面对当下变局,从 " 守成 " 到 " 颠覆 " 的转变。除了深化合作,押注未来几年,一汽大众从去年以来谋变局的举措还有很多。
在价格体系上,和众多合资品牌一样,一汽大众也进行了重构,更加强调透明化与稳定性。比如其中的 " 一口价 " 策略。
今年初,其就在推出全国统一售价(如 ID.4 CROZZ 2025 款 14.99 万元起),取消终端议价,进一步提升了经销商的存货周转率。在春节前后,宝来、探岳等主力车型以 7.98 万 -17.69 万元 " 限时一口价 " 冲击市场,结合 0 首付、置换补贴等政策,推动 2025 年 1 月燃油车份额逆势增长至 12.2%。
在内部组织上,一汽大众也进行着新一轮的变革。2024 年 12 月,陈彬接任总经理,之后便开启大船掉头的 2025 年,计划稳油、加电,谋出海。
针对当下中国市场狂卷的智能化,一汽大众开启的策略是油电双智并行。即使在燃油车上也计划实现 " 智能反哺 "。3 月 1 日,推出的全新探岳 L,主要卖点就是智能化,其搭载了一汽 - 大众与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 IQ.Pilot 高阶智驾系统。
今年是一汽大众大众的 " 突破之年 ",在新帅的带领下,在产品、营销、渠道、效率等多方面将进行更新,此番深化合作,亦是其中的一步。
有行业人士表示,从长期来看,这场变革不仅是企业的自救,更是全球汽车产业从 " 单向输出 " 到 " 双向融合 " 的缩影。
未来三年,若一汽大众能在智能化体验和成本控制上进一步提高,并打造出爆款产品,或将为合资车企打开一条 " 技术共生、市场共治 " 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