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库尔斯克只剩几个村子,俄军乘胜之下,为何打得磨磨蹭蹭?,欢迎阅读。
在俄军组织管道突袭一周时,已经控制了包括苏贾镇在内的大约 25 个定居点,将乌军的控制区压缩到边境线南、北的两个独立区網域内。
注:格沃当时俄军并未控制
其中北侧区網域内的乌控据点有:戈戈列夫卡、边检站、奥列什尼亚;南侧区網域内的乌控据点有:格沃、修道院、戈尔纳尔。
而在随后 20 多天时间中,俄军只拿下了其中的戈戈列夫卡、边检站、格沃三个据点。
而且戈戈列夫卡此前就冲进去了一半,格沃最初也冲进去较早,但这仗就是磨磨蹭蹭。
以俄军的进攻力度,以及进攻成果来看,其实是说不太过去的。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库尔斯克的俄军并没有执行 " 尽快解决 " 的命令,甚至于目前仍然在执行进攻任务的部队其实很少。
估计北边只有第 106 空降师、南边只有第 810 海步旅的各一部分在执行任务。
当然,苏梅和别尔哥罗德方向也分出了一部分兵力,不过占用的力量也显然不多,大部分俄军肯定是退到后方休整待机了。
因此库尔斯克的 " 最后一哆嗦 " 之所以迟迟完不了事,既跟乌军的 " 坚定守住 " 有关,也跟俄军的 " 三心二意 " 脱不了干系。
那么俄军为什么打得并不着急?
单纯只是下级部队自发 " 磨洋工 "?甚至是 " 养寇自重 "?
在俄乌战争中,确实有俄军这么搞过,但在库尔斯克本土区網域作战,盯着的眼睛实在太多了。而且这边进攻的主力——空降军和海军步兵,战斗积极性都还比较好,所以不大可能是自发行为。
有极大的可能是,目前的这种打法就是俄军指挥部授意为之。
因为库尔斯克的仗打到现在这种程度,乌军肯定是不可能以此作为重要筹码了,区区两三个定居点、四五十平方公里地盘,只能具备存在价值了。
这一点乌军也明白,人家目前的死守就是为了 " 存在价值 "。
而俄军认为既然对方的筹码价值已经失去,那么利用其试图保持 " 存在价值 " 的心理,抑留更多乌军在库州区網域。本军主力则趁机后撤休整,甚至转移到其他战区作战,就是一种可能的预期策略。
正是因为实际投入的力量不大,所以才好解释作战进度的缓慢。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力量不大、进度缓慢不代表战斗本身很轻松。
实际上乌军开进到前线救火的部門多数为精锐预备队,战斗能力和意志是没问题的。
包括在格沃定居点内的战斗,双方均打得极其坚决,这个点几乎是血战一个月后,俄军才在近期基本能够控制的。
乌军为了支援此方向的作战,甚至还出动有限的空军冒险实施地面支援。
如果俄乌两军在库州战场继续保持当前的进度,那么别看乌军手里只剩下了奥列什尼亚、修道院、戈尔纳尔等有限的几个定居点,但乌军还会尽可能保持 " 存在 " 比较长时间。
在当前的形势下,乌军是绝对不会自发撤退的,除非俄军加大力量攻击力量和力度,才能改变这种缓慢的收复进度。
而当下倒是也有令俄军攻击节奏有所改变的要素,那就是一个月后的红场阅兵。
此次阅兵的时间节点以及面临的各种形势都极为微妙,如果到阅兵当天乌军还在库州 " 保持存在 ",这在脸面上肯定是不好看的。
当然,这是咱们的一种思路,俄罗斯人的腦回路往往是比较特殊的,也许人家并不在意也未可知。但库州的最后一哆嗦打得比较啰嗦那是肯定的,而背后的原因则跟俄军总部的战略抉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