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强生要做“抗抑郁”一哥,欢迎阅读。
强生正在建立起一个立体化抑郁症竞争体系。
美国正在经历 1970 年以来最坏的经济困境,这是来自 " 华尔街总裁 " 之称的摩根大通 CEO 杰米 · 戴蒙的判断。
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人们失业率增高,最容易产生的结果就是抑郁情绪增加。因此,每当经济萧条的时候,电影院、话剧院等传递快乐的生意往往都会十分火爆。
对于当下经济形势的判断,美国医药巨头强生与杰米 · 戴蒙有着不谋而合的趋同。在过去两个月,强生在抑郁症赛道抛下重注,意图通过抑郁症将自身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CNS)领網域巨头。
01 146 亿美元重磅收购
为了在抑郁症领網域建立稳固的护城河,强生不惜豪掷 146 亿美元收购 Intra-Cellular 公司。
Intra-Cellular 是一家专注于 CNS 新药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由诺贝尔奖得主保罗 · 格林加德于 2001 年成立。保罗 · 格林加德曾因在人类 " 神经系统信号传送 " 领網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在 2000 年获得诺贝尔奖,而 Intra-Cellular 公司正是保罗 · 格林加德学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平台。
2010 年至 2014 年,Intra-Cellular 公司实现资本市场四级跳,分别完成 A 轮融资、B 轮融资、C 轮融资以及在纳斯达克的 IPO 上市。按当时发行价计算,Intra-Cellular 的估值约为 5.25 亿美元。
在产品研发方面,Intra-Cellular 的核心产品为 lumateperone(商品名:Caplyta)是一款首创的 FIC 小分子药物。其作用机制独特,能对多巴胺 D1 和 D2 受体发挥部分激动作用,同时拮抗 5-HT2A 受体,抑制 DA 和 5-HT 转运体,还能促进 NMDA 受体的 NR2B 亚基活化。体外研究数据显示,lumateperone 对 5-HT2A 受体的亲和力比 D2 受体高出约 60 倍。基于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亲和力特性 lumateperone 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上展现出更强的治疗潜力。
不过,lumateperone 并非由 Intra-Cellular 一手孵化的,而是在 2005 年从百时美施贵宝手中买来的原始专利。经过多年研发,最终于 2019 年 12 月 20 日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2021 年 12 月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双相抑郁症。自 Caplyta 获批后,Intra-Cellular 股价就一路上涨,市值一度接近百亿美元。
尽管市场反应强烈,但 Caplyta 的商业化表现却差强人意,上市五年时间年销售额也才刚刚突破 5 亿美元,仍处于艰难的市场拓展阶段。不过,在获批抑郁症后,Caplyta 的营收放量明显,显示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图:Caplyta 营收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对于 Intra-Cellular 这样的初创公司而言,并不具备将 Caplyta 打造成爆款的能力,而且 Intra-Cellular 的其他在研管线也在加速推进,研发投入同样巨大,因此以不菲的价格 " 卖身 " 给强生这样的巨头,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决策。
站在强生的位置思考,在彻底剥离消费者健康部门后,全面聚焦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两大领網域,药物研发重点集中在肿瘤、免疫、神经三大领網域。但与肿瘤和免疫两大支柱板块相比,神经科学业务规模相对较小。2024 年,强生神经科学业务营收 71.15 亿美元,在创新制药业务中占比仅 12.5%,远低于肿瘤业务的 36.48% 和免疫业务的 31.30%。
收购 Intra-Cellular 后,强生不仅能够有效补充一系列 CNS 潜力管线,而且更能得到 Caplyta 这款有史以来最具有潜力的抗抑郁药物。
02 悄然构建立体化竞争体系
完成收购后,Caplyta 的未来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正如 Intra-Cellular CEO 在内部信中所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公司将达到另一个里程碑。
目前 CAPLYTA 共获批两种适应症,分别是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抑郁发作。凭借这两大适应症,2023 年,CAPLYTA 销售收入达到 4.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86%;2024 年继续增长,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达到 4.82 亿美元,预计全年最高可达 6.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
虽然销售增速相对放缓,但在 2024 年 12 月,Intra-Cellular 向 FDA 提交了 Caplyta 的第 3 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重度抑郁症(MDD)的辅助治疗。
MDD 药物的市场价值要远超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患者数量超过 3 亿人,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约为 2100 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数量大约在 5000 万左右。此外,抑郁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这意味着只要药物安全有效,就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Caplyta 申请的虽然是辅助疗法,不是核心治疗药物,但对抑郁症治疗而言意义同样不容忽视。就医学价值而言,辅助疗法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研究中,一些辅助治疗药物与传统抗抑郁药联合使用,可将治疗有效率从 50% 左右提升至 70%~80%,极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几率。同时,辅助疗法还能缩短治疗周期,能让患者症状更快缓解,减轻患者痛苦。
随着对抑郁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开始寻求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CAPLYTA 辅助疗法正好契合这一趋势。在两项全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II 期研究中,CAPLYTA 作为抗抑郁药物的辅助治疗,在临床医生评估和患者自我报告结果方面,均显示出抑郁症状在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安全性方面,两项研究中 CAPLYTA 的安全性与现有临床数据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问题。
若 CAPLYTA 获批辅助疗法,将成为 15 年多来首款获批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以及与双相 I 型和 II 型相关抑郁症状的药物,有望在抑郁症治疗领網域掀起波澜,成为史上最成功的抑郁症药物之一。强生有信心利用自身的强大商业化团队,将 CAPLYTA 打造成 50 亿美元峰值的 " 药王级 " 产品。
除买来 CAPLYTA 这款抑郁症核心药物外,强生在不断深化其在抑郁症领網域的布局。
今年 1 月 21 日,FDA 批准了强生 Spravato(艾司氯胺酮)CIII 鼻用喷雾剂的补充新药申请 ( sNDA ) ,使其成为首个且唯一一种用于治疗对至少两种口服抗抑郁药反应不佳的成人 MDD 患者的单药疗法。强生的另外一款 FIC 药物 Seltorexant(OX2R 拮抗剂)针对 MDD 的辅助治疗的 III 期临床试验也已经到达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这些动作足以表明,强生正在建立起一个立体化抑郁症竞争体系。
03 CNS 正在成为下一个爆点
强生对 Intra-Cellular 的收购,只是 CNS 领網域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变化,CNS 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已成为重大卫生和社会挑战。与此同时,各国积极推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科普工作,大众对这类疾病的认知愈发科学全面,患者就诊率也随之不断提高。
尽管全球 CNS 药物市场需求增长显著,但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热门研发领網域相比,过去几十年,CNS 领網域的药物研发之路充满坎坷,进展相对迟缓。从 FDA 批准药物的数量和药物有效性的角度看,CNS 领網域依旧存在着大量亟待填补的临床需求空白。就拿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来说,当前所有的治疗手段仅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的恶化进程,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前也主要局限于针对症状进行缓解,难以实现对疾病的彻底攻克。
但换个视角来看,相较于竞争白热化的肿瘤药物领網域,CNS 药物领網域竞争态势相对缓和,尚存在众多待开发的空白区網域。这意味着在 CNS 药物项目上更容易取得创新突破,进而为投资者创造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正因如此,近年来,在政府支持、风险投资和新技术的共同作用下,CNS 药物领網域已逐步步入成果收获阶段,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令人瞩目的研发成果与市场机遇。
在阿尔茨海默症领網域,渤健 / 卫材的 Leqembi 于 2023 年 1 月获批,用于治疗早期 AD 患者,成为全球首个能延缓 AD 进程的药物;礼来的 Donanemab 也紧随其后,于 2024 年 7 月获批上市,III 期临床显示可显著延缓认知衰退,与 Leqembi 形成直接竞争。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领網域,2024 年 9 月,FDA 批准 BMS 新药 KarXT 上市,成为 50 年来首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种类药物。为了获得这款明星药物,2023 年 12 月,BMS 不惜斥资 140 亿美元,将 KarXT 的原研公司 Karuna Therapeutics 收入囊中,这笔并购案也成为当年交易额排名第二的并购案例。
在抑郁症治疗领網域,除了 CAPLYTA,艾伯维的卡利拉嗪于 2022 年 12 月获批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辅助治疗,2024 全年销售额 32.67 亿美元;强生的 Spravato(艾司氯胺酮)于近期刚获批单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2024 年销售额达 10.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4%。
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治疗药物发展渐趋饱和的当下,MNC 开始再次将目光聚焦于 CNS 领網域,这个领網域正在成为医药赛道的下一个爆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医曜 ",作者:青栎,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