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杂谈20240226,切标道歉,新加坡航展空客A400M歧视,高价低能欧洲军机,歼11B上舰,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水来 ,作者大水来
开春了,确实比较有趣,热的热死,冷的冷死。
# 图片切标道歉
# 新加坡航展,空客 A400M 歧视中国人前后
这就是前后,这一次空客工作人员的特定种族歧视,有大 V 说是没事,被拒都是个人问题,但是更多网友亲身爆料,被拒了几乎无数,要看护照身份证,查户口,几乎等于二战时期的搜查犹太人,然后拉进集中营的架势。
identity targets and attack,就这个角度而言,德国人不经意中表露的纳粹作风还是真的重,不用解释啥。
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人给出了答案,或者是空客租用了德国空军的飞机过来亚洲公开展示,但是德国国防部,禁止中国人接触他们的武器,双重夹击之下,就有了这一次的风波。
# 高级低能欧洲战机
某些朋友认为,参观 A400M 还是会对中国航空工业有所帮助,从某些微小细节来看或许有点,但是总体而言,毫无价值,他们飞机用过了运 -20 的几乎 3 倍钞票,运载能力就一半,可以算是高价低能,比美国 C-17 更贵的东西,可以说,欧洲人用一大堆天价豪华发动机设备拼凑了一架低能飞机,假如要达到类似的水平,2 台普通涡扇发动机就行了,何必这么麻烦。
从总体设计来说,那就是欧洲人用一个落后的架构做出了一个高速运输机,尤其是超大功率涡桨发动机,过去是苏联人的强项,比如图 -95 轰炸机的 NK-12 超级涡桨发动机,最大马力 1 万,过去了 40 年,欧洲人用全新的技术,搞了一款低能飞机,最大载重就 37 吨,原定的拳师拳装甲车不断增肥,一台也拉不动了。
要高速和载重,比不上常规的涡扇运输机,要比静音,那就更别提了,更好玩的是,虽然采用了涡桨发动机,但是低速性能却赶不上美国 70 年前开发的 C-130,就这么说吧,几乎是前后不沾,他们开发这个独苗发动机,除了 A400M,还真的想不到用在哪里?新一代运输机,几乎都是涡扇发动机顶大梁,未来将可能使用更先进体制的桨扇发动机,更加省油。
和 C-17 相比,A400M 尺寸重量特别小,但是造价比 C-17 更贵,速度载重航程,恶劣跑道起降能力全面落后,这也是欧洲军用航空工业的特点,飞机性能不如美国,但是造价一定超越美国,而且超的还不是一点点。
就这一点而言,欧洲人的格局很小,打造飞机,偏向高价奢侈品格局,这飞机的飞控是法国达索公司搞的,做的非常精细,飞行表演也相对比较精彩,而且专门为低空投放货物做了优化,增加了货物前后移动和投放带来的稳定性冲击,这是电传技术的优势,或者就是该机的最有特色之处:军用运输机里面飞控王者(达索飞控,世界著名大牌)。
TP400 发动机:以法国阵风战斗机的 M88-2 发动机核心机为基础,采用 BR700-TP 方案的进气口、三级低压涡轮和减速齿轮箱,瑞达 700 涡扇发动机缩小比例的五级低压压气机、中压涡轮等单元组合而成,并增加了一个中压压气机。法国斯奈克玛、英国罗尔斯 · 罗伊斯、德国 MTU 和意大利菲亚特这四家公司在航空涡轮发动机领網域雄厚的实力,TP400-D6 采用现有发动机各单元体来进行优化组合的设计,这是一种很鸡贼的做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经验比较少的法国人造核心机部件倒是没有问题,英国罗罗总是掉链子。
法国人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一直比较拉胯,长期以来一直推力小,推重比不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新世纪开端,搞定了双轴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这就是 M-88,最早的 M-88-1 发动机推力 8.3 吨,由于参数选择不当,超出了高温涡轮材料的能力,最终不得不降低推力到 7.5 吨,这就是 M88-2 而同一时期,英国的 EJ200 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了 9 吨,高了三分之一。
法国人的发动机推力小,并不完全是技术太差的问题,主要是法国人比较特殊的设计思路,他们对战斗机用的航空发动机,提出了特别高的可靠性和寿命要求,翻修间隔也要很长,这就不得不牺牲了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俄制发动机长期以来,大多是 200-300 小时的大修间隔,法国人则翻到了上千小时,俄罗斯人用推力换寿命,法国人用寿命换推力,而美国人则推力要寿命也要,这个格局长期如此。
M-88-2 发动机搞了 30 年,做的测试非常多,烧了无数钞票之后,就比较稳定可靠了,这是航空发动机特别看重的能力(三代发动机时代,美国俄罗斯无数事故),从阵风战斗机服役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 M88-2 发动机引发的事故,同期,台风战斗机则因为 EJ200 发动机停车导致飞机坠毁。
法国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落后美国英国俄罗斯很多,上世纪 70-80 年代发狠,另外也有法国总统通过政治关系从美国 GE 公司拿到了 F404 的技术之后(同一时期,也和 GE 公司合作,搞了 CFM 发动机公司,成就了不朽的神话,满街 737 和 320 都用他们的发动机),加上自己的独创技术,发动机的推力和最初版本的 F404 类似。
但是他们自己拿到这个发动机之后,也去试飞了 F-18 战斗机,原定美国海军准备提供这个飞机作为他们戴高乐号航母的舰载机,完全满足法国人的需求,但是法国人出于保护自己的军用航空工业,最终还是拒了,F404 发动机和航母的弹射器就毫不客气的笑纳了,其中也包含 E-2C 预警机。
M88 和 F404 的推力都差不多,但是 M88 性能更强悍一些,推比更好一些,关键的东西主要是该发动机的中高空高速推力增加比较多,特别强化了跨音速格斗阶段的推力曲线,采用了比较小的涵道比,和美国 F-22 的 F119 发动机类似,某些关键包线的推力几乎有 F404 的两倍,这也是某些网友特别强调的,看发动机不能就看推力推比油耗,还得看推力响应曲线如何。
鸭式布局减轻空重,降低飞行阻力,提高机动性,而且还有发动机专门为中高空高速段强化的特性,使得阵风战斗机,在飞机参数表上不出彩,但是空中表现却很牛叉,台风战斗机推比更高但是干不过,美国的 F-18CD 和 EF 两代飞机都不是对手,尤其 EF 增加发动机 30% 推力后还是被横扫,这就是法国人在总体和细节上精雕细琢的成就,不得不佩服。
反过来给法国人挑刺,那就是太懒太慢,跟随世界潮流慢得离谱,美国上世纪 50 年代晚期搞出的双轴涡喷发动机,法国人一直没有跟进,长期是单轴涡喷,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美国搞出了双轴涡扇发动机,法国人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只有单轴涡扇发动机 M53!
等到法国人 2000 年搞定了双轴加力涡扇发动机技术,美国人都进步到了隐身推力矢量发动机 F119,而且更糟糕的是,法国人的 M88-2 发动机推力就 7.5 吨,美国 F119 发动机推力 16 吨,一半都不到,这就是法国人的短板,架构跟踪慢,推力跟踪慢,但是发动机的寿命可靠性却长期保持世界顶尖,虽然纸面性能很渣,这也是法国战斗机拥有一大堆铁杆粉丝的原因,好修好用比参数堆砌更有吸引力,而且法国飞机座舱设计先进合理,航电先进,机载武器好用高能,全部组合起来,就使得一款发动机很渣的飞机,总体作战能力也不弱。
战斗机技术上,法国人总体技术一流,但是发动机能力比较拉胯,最终限制了法国战斗机走向一流或者超一流。
更糟糕的是,1990 年开始的隐身浪潮,法国人一直没有跟上队伍,中国 2011 年开始歼 -20 首飞,2024 年年初土鸡 KAAN 首飞,而法国和德国合作的隐身战斗机 FCAS,一直在撕逼不断,分手又复合,复合又分手,酷似渣男和渣女的缠绵爱情,预计该机首飞将会拖延到 2030 年。
2030 年,美国空军的 NGAD 和中国的六代机基本都首飞了,甚至飞了好几年,法国的 FCAS 战斗机方案,基本就是一款极度瘦身的 YF-23 战斗机,推力缩减三分之一,但是 2020 年开始,世界战斗机格局已经完全变成大箭头了,只有中美在前面狂奔,法国英国都落伍了,俄罗斯瘫了。
俄罗斯的萎靡,造成了欧洲人不思进取,欧洲人舍不得花钱搞新飞机,但是也舍不得完全放弃军用航空,最终不得不耗费更多的钱研发自己的垃圾飞机,不管是法国的阵风还是英国的台风战斗机,每款的研发费用都和 F-22,F-35A 战斗机一个量级,而且是同一个时间段,都是 200-300 亿美元,不过搞出来的东西,作战性能差了整整一个时代,就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相同的投入,搞出了一款美轮美奂的老屎!
到了新时代,欧洲人还是这样,2030-2035 年中美六代机装备部队,他们的五代半同时服役,还是差了一代,即使名义上的半代还是实战的一代。
# 歼 11B 上舰
这是歼 11B 战斗机在滑跃甲板上测试的图,这也是沈飞研发歼 -15 的一个关键前兆,在歼 -15 之前,预先使用成熟的飞机进行探索,最终结果也和美国 20 年前做的一模一样,舰载战斗机不需要啥改进,随便滑跃没有难度。
甚至 E-2 这种大笨鸟也成功测试,这种测试最早是西班牙人做的,后来美国海军加入,做了好多测试。
滑跃甲板起飞是一个很先进的概念,极大增加了舰载机的作战能力,最初滑跃角度 8 度,后来增加到 12 度 ,14 度,我们的滑跃技术从俄罗斯瓦良格号航母而来。
美国人财大气粗,测试过很多飞机,几乎都没有太大问题,最终还是停留在成熟的平甲板 / 弹射器模式,也是迄今为止性能最高的体系。
我们国家自己搞舰载战斗机,最快风险最低的就是抄袭现成的飞机,实际上就是苏霍伊设计局遗留在乌克兰的 T-10K-3 试验机,最终耗费 2000 万美元还是多少钱买到手,最终拆解后,山寨成了歼 -15,这个角度来看,沈飞声称的自主知识产权,就显得太可笑。
当然,这里还是埋了不少地雷,T-10K-3 也不算一个成熟平台,距离俄罗斯最终的苏 -33 还缺了不少细节,需要中国设计师自己补上,最明显的就是,该机就是一架起飞降落测试样机,不做高机动,飞机结构非常弱,寿命很短,这就需要设计师自己加强结构,最终就是 T-10K-3+ 歼 -11B 的杂交。
苏 -33 定型得很慢,但是没有试飞完所有科目,总体完成度,还是比我们的歼 -15 更好,毕竟这是人家从头到尾一手打造的
同一时期,俄罗斯方面也有传言,沈飞提出购买 2 架量产的苏 -33 战斗机测绘,但是俄罗斯拒绝了,他们提出最少购买 50 架以上才考虑,这也是缺乏经验必须付出的代价,尤其基于一个完全外来的平台,做不到知根知底,改进很难。
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回头,当年假如成飞用双发腹部进气道歼 10 赢了舰载机,机动性和寿命上应该会好得多,但是航程和武器挂载可能就要差一些,总体作战性能和目前的歼 15 类似。
歼 10 战斗机在最初设计时候,也有两侧和腹部进气道之争,最终选择了腹部进气道,不管是哪一种方案,都有道理,但是当年在 F-16 的腹部进气道冲击之下,这个大流挡不住,我们就随了,虽然随了,还是有很多的吹风计算数据做支撑,飞机的机动性更好,大迎角和大侧滑下更方便,但是高速性能和巡航还是不如两侧进气设计,这就不能完全两头通吃了,尤其发动机技术落后,航电设备笨重垃圾的时代,只能突出重点拼一把。
新一轮隐身战斗机重新开始,沈飞彻底放弃了外来的歼 -15 架构,重新搞了一个中型飞机的舰载机方案,这可以算是完全自主,成飞则是从 2005 年规划的大型鸭式双发舰载机,
简单改进并不复杂,新发动机改动,长度有相当的缩短,尾部切断一些,而且机头可以缩短减小一些(原来设计厂家要了太大的航电设备空间,经过 N 年 NNN 次的 " 压榨 ",厂家的产品不断缩小变轻,但是飞机壳子动不了,显得浪费),把歼 -20 研发 20 年走的弯路全部取消,重新搞一个优化版本,并不难。
PS:今天有点懒,不想写,还是不得不写了,都怪朋友一大早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