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自主品牌6月销量看点:理想首破3万,长城开始摘硕果,欢迎阅读。
2023 年 6 月销量陆续出炉,自主品牌的表现究竟如何?
撰文丨江枫
责编丨李汶倩
设计丨 PinZow
刚步入 2023 年 7 月,众多自主品牌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了自家的最新销量数据,其中就有备受关注的比亚迪。除了依旧狂奔的比亚迪,长城、理想的 6 月新能源销量也颇有看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已经公布销量数据的自主品牌在 6 月份的具体成绩。
比亚迪首破 25 万辆
在比亚迪突飞猛进之后,它的月度销量成绩,自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2023 年 6 月,比亚迪销量首破 25 万辆,达 253046 辆,其中乘用车销售 251685 辆,同比增长 88.2%。2023 年 1-6 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 1248161 辆。要知道,比亚迪 2022 年共销售新车 1868543 辆,所以今年的进步还是非常大的。
比亚迪销量在 2023 年持续狂飙,与陆续出炉的冠军版车型有很大关系。与之前的车型相比,冠军版车型往往显得更有吸引力,比如价格进一步下探的汉 DM-i 冠军版。诸多诱人的冠军版车型登场,让比亚迪的月度销量在 6 月份达到了新的高度。
其实,一路狂飙的还有广汽埃安。6 月,广汽埃安销售新车 45013 辆,与上个月基本持平,同比增长 86.7%。2023 年 1-6 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 209336 辆,同比增长 109%。7 月 3 日,纯电中大型车昊铂 GT 正式登场,它的到来,有望进一步推动广汽埃安销量增长。
长城的潜力不可小觑
比亚迪在前面狂奔,长城则在后面奋力直追。今年 4 月,中大型插混 SUV 魏牌蓝山正式上市(5 月销售 5136 辆)。5 月,被寄予厚望的哈弗枭龙和哈弗枭龙 MAX 正式登场。在刚过去的 6 月份,哈弗枭龙系列交出了 6098 辆的好成绩,环比增长 97%。至于魏牌,其 6 月销量为 6602 辆。
在哈弗枭龙系列、魏牌蓝山等车型的助力下,长城新能源乘用车的 6 月销量达到了 26643 辆,同比增长 110.1%。与比亚迪相比,长城的新能源销量依旧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枭龙系列、蓝山车型的顺利熱賣,让人不得不期待长城接下来的表现。
新势力理想首破 3 万辆
在造车新势力这块,理想的表现非常亮眼。6 月,理想汽车的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 3 万辆,达到了 32575 辆。如今,理想已向市场推出理想 L7、理想 L8 以及理想 L9,它们的备受追捧,让理想的交付量首破 3 万辆,再创新高。伴随着交付量的提升,理想的财报也势必会愈发好看。
主打高性价比的零跑和哪吒在 6 月均交付过万,其中零跑交付 13209 辆,创历史新高。具体车型方面,零跑的 C11 车系在 6 月交付了 8900+ 辆,是销量的主要贡献者。据悉,零跑 C01 增程版将会在今年三季度发布,它的到来,有望让零跑的交付量再上一层楼。
哪吒在 6 月交付新车 12132 辆,环比同比均有所下滑。其中,电动跑车哪吒 GT 在 6 月交付了 1298 辆。很显然,哪吒 GT 没有成为哪吒最强的销量支柱,而这与车型的个性定位有关。哪吒 GT 虽然比较亲民,但电动跑车的定位注定它无法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如果哪吒想要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最好推出更多主流新品。
也许是受官降的影响,蔚来在 6 月实现了交付量的大幅环比增长。具体来看,蔚来 6 月交付新车 10707 辆,环比增长 74.0%。2023 年 1-6 月,蔚来共交付新车 54561 辆。官方透露,全新 ES8 已于 6 月 28 日开启交付,而全新 ES6 的 7 月交付将加速。蔚来的 7 月交付量值得我们期待。
跟蔚来一样,小鹏也在 6 月实现了环比增长。6 月,小鹏交付了 8620 辆新车,环比增长 15%。截至 6 月 28 日,纯电中型轿跑 SUV ——小鹏 G6 的订单量已达 35000 辆。小鹏 G6 的顺利交付,或将意味着小鹏交付量的暴涨,让我们拭目以待。
极氪稳居高端行列
看完了蔚来、理想,我们再来看看极氪、岚图等高端品牌。2023 年 6 月,极氪交付新车 10620 辆,同比增长 146.9%。极氪之所以能在 6 月实现交付破万,与极氪 X 的正式交付有一定关系。极氪 X 定位纯电紧凑型 SUV,入门售价不足 20 万元,刚于 6 月 12 日开启交付。
与极氪相比,岚图和阿维塔的 6 月交付量就少了很多,其中岚图在 6 月交付新车 3007 辆,保持稳定发挥,而阿维塔在 6 月交付了 1753 辆阿维塔 11。据悉,阿维塔将在下半年推出品牌的第二款车型,届时交付量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在新能源车型深受欢迎的当下,不少自主品牌都在 6 月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尤其比亚迪成绩比较出色。当然,遥遥领先不代表可以完全懈怠。长城作为追赶者,正拿出诸多强悍的产品,试图夺取更多新能源市场份额。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亲自目睹新能源市场发生新的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