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车市年终模拟考:比亚迪理想保送晋级,欢迎阅读。
经过了十几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成熟,新品投放也越来越丰富,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步入 12 月,多家车企陆续公布 11 月成绩单,新能源车销量依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比仍呈现高速增长。
# 比亚迪、理想率先完成目标 #
从车企自己公布的成绩单来看,比亚迪已经实现月销超 30 万辆,稳坐自主品牌头把交椅。
11 月,比亚迪累计实现销售 301,903 辆新能源汽车,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保持了 38.57% 的增幅。截至目前,比亚迪汽车在今年已销售 2,683,374 辆汽车,较去年同期实现 64.29% 的增幅。按照此前比亚迪定下的年销 300 万辆销量目标计算,至此其已完成全年目标的 89.45%。也就是说,12 月份比亚迪需要完成 316,626 辆新车的销售,按照目前比亚迪月销增速来看,这一目标或能完美收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增速下,比亚迪第 6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于 11 月 24 日在郑州工厂下线,仅用了 3 个月便完成了从 " 第 500 万辆 " 到 " 第 600 万辆 " 的迈进,再创产销新纪录。
新势力方面,理想汽车已经提前达成了 2023 年 30 万辆年销目标。并且在 12 月 14 日,理想汽车宣布用时 48 个月,成为首家累计交付突破 60 万辆的新势力车企。旗下车型理想 L9、理想 L8、理想 L7 累计交付量均已突破 10 万辆。
2023 年 1-11 月,理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 325677 辆。11 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 41030 辆,同比增长 172.9%。理想汽车已经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过四万辆,其下一个要挑战的是月交付量 5 万辆,以及理想 L7 单一车型月交付 2 万辆的目标。理想汽车表示,销售、供应、制造、交付等在内的能力建设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023 的最后冲刺 #
小鹏汽车 2023 年 1-11 月累计交付量达 121486 辆,虽然已经超越去年的成绩,但距离年初定下 20 万辆年销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旗下主力车型小鹏 G6 持续火爆,以及改款備份受欢迎的小鹏 G9 销量也在逐步攀升,小鹏汽车连续 2 个月实现月交付突破两万,11 月更是再创单月交付新高,共交付新车 20041 辆,同比增长 245%。
蔚来汽车年初定下全年销量 24.5 万辆的目标,眼看今年就只剩最后一个月,其距离目标还差 10 万辆。1-11 月,蔚来共交付新车 14.2026 万辆,11 月共计交付新车 15959 台,同比增长 12.6%,环比下跌 0.7%。
同样不能完成年销目标的还有零跑汽车、哪吒汽车、埃安汽车等品牌。零跑年销目标是 20 万辆,今年 1-11 月交付 12.55 万辆,11 月交付量为 18508 辆;哪吒年销目标 25 万 -30 万辆,今年 1-11 月交付 辆,11 月交付量为 12506 辆;埃安年销目标 60 万辆,1-11 月累计销量 434056 辆,11 月共计销售新车 41567 辆。
除了车企外,今年华为在车圈也备受关注,近两年通过各种模式和车企建立合作,不造车的华为在车圈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话题流量满满。
11 月,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全系交付了 18827 辆,其中问界新 M7 交付了 15242 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不仅如此,问界新 M7 上市两个半月累计大定突破 10 万辆,为尽快将新车交付到用户手中,问界一直在提升交付能力,预计 12 月可交付 23000 辆,2024 年起单月交付能力预计将达到 30000 辆。
但根据此前赛力斯的 2022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显示,公司 2023 年的新能源汽车目标销量为 30 万辆,触发销量为 24 万辆。而 1-11 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交付量为 10.97 万辆,难以在今年达成目标。
此外,华为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 S7 预定量已在 11 月底突破 2 万台,最终能有怎样的成绩,还得等到 2024 年才能见分晓。
# 中国车市的无限可能 #
在近期展开的 2023 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分享了几组数据,2017 年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只有 77.7 万辆,2022 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到了 688.7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 2022 年达到了 28.2%,提前三年超过了 " 十四五 " 预定的 20% 的目标,今年预计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 598.6 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22.4%,市场份额达到了 53.1%。
苗圩表示:"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超过国外品牌的乘用车销量,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外汽车品牌长期占据着中国市场的乘用车主体地位的格局。"
2023 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那些还没达成目标的车企能否创造奇迹,值得期待的同时也感叹近年来中国车市的转变,从几家独大的局面,到百花齐放,消费者选择更多了,市场更多元化,更热闹了,也让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可能。【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