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DeepSeek打服OpenAI:GPT-5将免费,欢迎阅读。
本文作者:毕安娣,编辑:王靖
OpenAI 的 CEO 山姆 · 奥特曼(Sam Altman)突然在 X 上发帖,给大家同步产品计划。
这个帖子不短,可谓诚意满满,谈及了很多外界关心的问题,总结起来有几点:
简化:模型和产品功能太复杂,未来将统一
GPT-4.5(代号 Orion)将是 OpenAI 最后一个非链式思维模型
GPT-5 将整合 OpenAI 的技术,包括 o3,且 o3 模型不再单独发布
统一之后,免费用户也将可以访问 GPT-5
看来 OpenAI 也意识到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产品命名方式行不通了。而且在 DeepSeek 的冷风下,奥特曼也在想办法降低门槛,让免费用户的获得感更强。
其实发帖交代计划这件事本身,就没怎么见奥特曼做过。甚至在评论区,有人问到 GPT-4.5 和 GPT-5 到底什么时候发布,奥特曼也没有回避,而是回复称前者几周内,后者数月内发布。
总是喜欢突然 " 炸场 "、冷不丁给世界惊喜的 OpenAI,也开始老老实实汇报工作了。
一
奥特曼表示:" 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模型和产品选项变得很复杂。"
具体的做法将是,统一 o 系列模型和 GPT 系列模型,创建知道何时需要长时间思考的系统,能够广泛地应对各种任务。
OpenAI 终于要简化产品了,关于这一点,用户恐怕只有一句评价:" 你也知道啊!"
如今你如果是一个 ChatGPT 订阅用户,需要在使用的时候自己判断一下,然后选择合适的模型回答问题。
比如 Plus 用户点开下拉菜单,会看到一串可选择的模型:GPT-4o、附带已安排任务的 GPT-4o、o1、o3-mini、o3-mini-high,它们分别适用于大多数问题、可以让 ChatGPT 稍后跟进、使用高级推理、快速进行高级推理、擅长编码和逻辑。
就好像想用电腦的时候,得先选择今天用轻薄本、商务本还是游戏本。每次使用的时候,总有种被强行炫耀模型多的感觉。
假设你想要和 ChatGPT 玩角色扮演,让它化身一个既浪漫又博学同时会编程的恋人,还真不知道该选哪个模型好。
关键是记也很难记,命名根本就没什么规律,你说有 GPT 系列和 o 系列吧,可是这不还有 GPT-4o 吗?更别提这还只是下拉菜单里的选项,如果关注 OpenAI 的新闻的话,会看到更多名字,比如 GPT-4o Turbo、GPT-4o preview,或者是 Q* 项目、草莓项目……
这个问题也不只是 OpenAI 有,谷歌的模型命名也是灾难。早在去年初,就有报道称谷歌员工自己在内网吐槽公司的 AI 命名问题,还制作了 " 令人红温 " 的梗图。彼时谷歌发布了 Gemini 模型的 Nano、Pro、Ultra 版本,将 Bard 改名 Gemini,并且还发布了名为 Goose 和 Gemma 的模型。
把两个公司的命名放在一起更令人无语,谷歌的大模型大多围绕 Gemini 这个名字展开,这是 " 双子座 " 的意思,OpenAI 的下一代模型 GPT-4.5 的代号是 Orion," 猎户座 " 的意思。多发几轮模型,星座都要被用完了。
AI 厂商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去年 7 月,奥特曼就承认 ChatGPT 需要重新制定命名方案。
到了 10 月,OpenAI 的竞争对手之一、明星 AI 初创企业 Anthropic 发布 "Claude 3.5 Sonnet 2024-10-22",创始人阿莫迪(Dario Amodei)也在采访中承认命名混乱,并调侃称没有任何 AI 公司真正搞定了命名这件事。
以奥特曼这次的说法来看,未来 OpenAI 有望将所有模型整合到一起,让系统自行判断什么时候调用什么工具,用户只管使用就行了。而这个节点有可能和 GPT-5 挂钩,o3 将不再以单独模型发布,而是会整合进 GPT-5。
也就是说,未来不管是免费用户还是订阅用户,打开 ChatGPT,看到的模型都是 "GPT-5",不用自行选择。只不过免费用户、Plus 用户和 Pro 用户的 GPT-5 会有智能程度的区分。
这看起来的确是一个可行的路线,虽然依然没有解决模型和产品命名本身的问题,但至少让这些错综复杂的名字隐入幕后,还用户一个清爽直接。
二
简化的背后,OpenAI 也是要悄悄提升免费用户的 " 获得感 "。奥特曼专门强调 " 免费用户将可以在标准智能設定下无限制地访问 GPT-5"。
从 2022 年年底横空出世以来,ChaGPT 几乎是不需要操心拉新这件事的。免费用户自己涌进来,然后再把高需求用户的钱赚到手。仅仅推出不到 3 个月,2023 年 1 月底,ChatGPT 就上线了每月 20 美元的 Plus 订阅选项。而在去年底,ChatGPT 又新增了每月 200 美元的 Pro 订阅选项。
现在,免费用户是可以使用 ChatGPT 的,但是与 Plus 用户一长串的模型选择不同,免费用户有且仅有 "ChatGPT" 一个选项,无法选择具体模型。但未来,这种和 Plus 用户的巨大落差,将随着前台简化而大大减小。
DeepSeek 的迅速崛起,就算没有让 OpenAI 们伤筋动骨,也足以汗流浃背。OpenAI 已经开始在免费用户上下更大 " 钩子 "。
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 SimilarWeb 的数据,DeepSeek 成为互联网上第二受欢迎的 AI 机器人,超越了谷歌的 Gemini(而后者已经发布两年)。
具体来说,1 月 28 日 DeepSeek.com 的网络流量达到创纪录的 4900 万次,一个月前这个数字还是 30 万次的水平。这也意味着 DeepSeek 正在击败谷歌的 Gemini 和 Character.AI,这两家公司每天的访问量分别约为 1000 万和 600 万次。
SimilarWeb 数据显示,1 月 31 日,DeepSeek.com 在美国的日访问量为 240 万次,比 Gemini 网站(150 万次)高出 60%。OpenAI 的 ChatGPT 仍然是其八倍,当天的日访问量为 1930 万次。
DeepSeek 和 Gemini 之间的差距在美国以外更大:SimilarWeb 的数据显示,1 月 31 日,这个中国聊天机器人在全球(基本不包括中国)的访问量为 2920 万次,是 Gemini 的三倍多。
OpenAI 在 2 月 1 日发布的 o3-mini,被认为是对 DeepSeek 的紧急应对。该模型不仅和 DeepSeek-R1 一样是推理模型,而且主打成本效益。最有意思的是,OpenAI 给免费用户也开放了试用,用户可以在消息编辑器中选择 " 推理(Reason)" 或者利用 " 重新生成响应 " 使用新模型,这也是其首次向免费用户提供推理模型。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用户侧 o3-mini 和 DeepSeek-R1 的使用对比,o3-mini 被认为略胜一筹。
三
其实看到奥特曼的帖子,心下最惊讶的并非其中的具体内容,而是他老老实实交代计划的姿态。
以前很少看到这一幕,毕竟 OpenAI 最擅长的就是 " 深夜炸场 ",甭管 ChatGPT、GPT-4 还是 GPT-4o、Sora ……都是突然就公布,一点儿前摇都不给,而且每次都能成功让舆论沸腾,瞬间占据大小媒体的头条。
奥特曼还学会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光是 " 草莓 " 项目就钓足了外界的胃口:媒体爆料,奥特曼不语,只是一味地发真草莓的照片。
硅谷大佬们对 DeepSeek 或多或少都夸赞了一番,也或多或少展现了些许 " 不屑 " ——奥特曼一方面说 OpenAI 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另一边 OpenAI 的首席研究官称 DeepSeek" 发现了 o1 的核心思路 "。谷歌 DeepMind 的老大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夸赞 DeepSeek 之后表示其使用了 " 已知的技术 "。马斯克(Elon Musk)则在大夸特夸后,称 DeepSeek 不能算 AI 领網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紧接着宣传自家 xAI 很快会发布更好的模型。
不管嘴上怎么说,心里慌不慌,还得看行动。
除了 OpenAI 在 2 月 1 日突然发布了 o3-mini 并且下放给免费用户试用之外,2 月 5 日还突然宣布向所有用户开放 ChatGPT 的搜索功能,此前该功能不对免费用户开放。
而谷歌在 2 月 6 日发布了性能更强的 Gemini 2.0 Pro 以及主打低价的 Gemini 2.0 Flash-Lite 预览版。后者每百万 tokens 0.3 美元,是谷歌目前最便宜的模型。
是巧合还是有针对性地 " 对齐 ",大家心里自有一杆秤。
此番 " 乖巧懂事 " 的 " 汇报工作 ",也算是奥特曼放下骄傲的一个标志。惊喜虽好,没惊喜的日子也得占领一下心智,毕竟谁都不知道哪天会杀出下一匹黑马。
有意思的是,在奥特曼这则明显是面对大众、面对普通用户的 " 工作汇报 ",却收到了很多人的吐槽。
他们抱怨奥特曼不会用简单的语言讲清楚要做什么,而是用了很多术语堆积,话说得就像模型命名一样难以理解。有 " 课代表 " 在评论区总结,也有热心群众建议大家用 X 上自带的 Grok(xAI 的 AI 产品,已经集成在社媒平台 X 中)按钮总结帖子内容。
" 我得用 AI 去试图理解创造 AI 的人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