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郑爽之后,她也因为代孕塌房了?,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代孕话题,最近突然又有了热度。
起因是 1 月 2 号一则引发众怒的新闻——
涉嫌代孕的武汉市普仁医院被罚款 5 万元。
不过,香玉仔细看后发现,医院是因为违反了其他规定被罚款 5 万,而代孕还在调查中。
不久后,又有襄阳某医院被举报,将两个代孕婴儿伪造成双胞胎落户。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可想而知,更多涉嫌代孕的医院和机构还没有被曝光出来。
由此,代孕又重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翻出伊能静秦昊表示可以通过代孕要孩子的言论。
令人不禁又一次回想起某爽的塌房事件。
看着这些热搜,香玉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代孕这事,按理说是应该深恶痛绝的。
但这个灰色产业却仍然在「蓬勃」发展,屡禁不止。
还被明星权贵当成稀松平常的事情。
不仅如此,在一则曝光「88 万代孕套餐」的新闻评论区里,不少普通人也在娱乐玩梗。
「我欠我老婆 xx 万」
「老公欠我 xx 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今天香玉就借一部被称为法国版《Shi Men》新片来聊一聊——
该片获「法国奥斯卡」凯撒奖两项提名。
但评价两极化。
有人认为拍得「真实感人」。
也有人完全无法共情。
看完电影后不难理解。
此片将人物情绪处理得极为细腻,不乏动人之处。
但故事本身却给人一种「洗白」代孕的感觉。
和豆瓣条目消失的那部国产片不同,它更多从代孕买方的视角展开。
女律师,和他同为律师的丈夫,过着法国典型的中产生活。
他们有光鲜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安逸的住所。
唯一问题是,因为不孕症,他们没有孩子。
整整 7 年,他们做出各种努力,却都失败了。
四处寻医问药无果,不断检查、服药、做手术,早已心力交瘁。
找领养机构,因为筛查严格,也处处碰壁。
女律师不孕的焦虑催生了心理疾病,被领养机构认定她不适合养孩子。
他们的生活走入了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直到有一天,丈夫带回来一个消息。
一个付不起律师费的客户弗兰克,想送给他一个孩子。
弗兰克一家生活拮据,他们已经有5 个孩子了。
一大家子挤在房车营地,靠打零工维生,还有一屁股债务。
弗兰克的妻子又怀孕了,他们的宗教信仰禁止打胎。
他们知道律师家不孕的难处,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成长环境,便决意将孩子送给他们。
作为交换,希望律师能帮他们摆脱经济困难。
对此,丈夫原本当作笑话讲给妻子听,他已经当面拒绝了对方,认为这事很荒谬。
但,女律师动了心。
在与不孕症斗争的这些年,她比丈夫承受了更多的痛楚。
她受够了反复检查和治疗,被领养机构一次次拒之门外。
也不想一直活在无法成为母亲的焦虑中。
她觉得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机会。
她见过弗兰克一家,觉得他们都是好人,孩子也都很可爱。
她坚信只要不说出去,就不会有问题。
丈夫还没准备好冒这样的风险时,她已经迫不及待开始行动。
私下和弗兰克见面,几次送钱给他们。
主动联系医院,让孕妈以她的名字做检查。
自己也伪装成大肚子,突然出现在朋友的聚会上,让丈夫被迫接受。
一直到孩子出生,一切都很顺利。
他们瞒天过海,将孩子接回了家。
夫妻俩幸福地依偎在沙发上,看着小猫一般的婴孩,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然,电影并不是真的「洗白」代孕。
女律师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母亲的幸福,就被人举报后,被捕入狱了。
判了12 年有期徒刑。
影片没有试图遮掩现实的残酷面。
男律师尝试帮妻子脱罪时,就提及了如何通过钻法律的空子,将罪责推卸到代孕母亲身上。
如果女律师配合说谎,说他们是被穷人威胁,就可以转嫁责任,顺利脱罪。
虽然最终女律师选择诚实地说出一切,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但也可以想象,肯定有富人为自保选择另一条路。
电影本身是完整自洽的。
只是,作为观众,残酷的现实经验总是忍不住想要戳破温柔的场景。
代孕的议题与温情脉脉的父母之爱,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影片给人的割裂感尤其体现在——
一边是穷人,养了 5 个孩子,执意要生下第 6 个孩子。
一边是富人,衣食无缺,为了一个孩子铤而走险。
但片中,他们因各自的需求一拍即合,没有一点感情摩擦和阶级冲突。
恐怕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女律师的心路。
她身为独当一面的女律师,对孩子的渴求过于强烈。
在她眼中,代孕很简单,只是一个生下来,一个将孩子带走。
而且她慷慨地给了远超弗兰克一家所能想象的钱数。
大家可能也无法理解孕母。
她都有 5 个孩子了,为什么还要再生。
更无法理解她们做出的选择。
片中,每个人都知道代孕是违法的。
丈夫作为律师,更是第一时间就指出了「人口买卖」属于重罪的事实。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对夫妻却还是选择了进行交易。
电影里充满着这样看似矛盾之处。
但香玉仔细想了想,这种割裂感,恰恰和现实何其相似。
看看那些新闻吧,即使代孕是板上钉钉的罪恶,即使不婚不育占领了舆论高地,但背地里,代孕产业却发展蓬勃。
有钱人不惜斥巨资,冒法律风险得到一个孩子。
底层人生过孩子,知道生养孩子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也心甘情愿出卖自己的子宫。
却也正是这身处两个世界的群体,共同维系着这一灰色产业的运作。
这背后,也是无数我们难以理解,无法共情的具体的人。
我们既站在特权阶级的对立面,无法理解有钱的买方。
也在女性主义的浪潮中,将热衷生育的底层女性抛在了身后。
反对代孕的口号不绝,但娱乐化的调侃又暴露了本质的同流合污。
我们无法将种种碎片拼凑成连贯的生活真相。
为什么会这么割裂?
这部影片本身也是一种回答。
电影里的人们,更多看到是代孕的益处。
对女律师而言,她眼里只有逐渐隆起来的肚子和可爱的孩子。
对孕母来说,自己的孩子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
双方各得其宜,好像唯一的问题就是违法。
而她们看不到的,被遮蔽的部分,是代孕灰暗的那一面。
正如电影《Shi Men》中,代孕母亲所遭受的是身体、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经济状况的改善只是一时,可以预见现实依然会不止一次地陷入困顿。
到时候又要怎么办?
出卖子宫一旦成为可能,就免不了更多、更暗的沉沦。
而这部电影的「消失」本身,成了一种隐喻。
电影中被遮蔽的受害者,在现实中同样消失不见了。
不被看见的普通人,使得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始终没有被正视。
明星等特权阶级所看到的就是此片中净化后的代孕市场,看不见黑暗的人口交易,才理所当然地将代孕看作「省事」的选择。
不只是明星、有钱人,其实很多普通人也都活在想当然的偏见中。
在某爽塌房之前,徐静蕾的代孕言论,一度是受到支持的「独立女性发言」。
之前伊能静对代孕的支持态度,最近两年才又被当成话题拿出来讨论。
如今代孕新闻下的玩梗发言,也都是因为缺乏切肤的感知。
实际上,若非设身处地,我们都很难真实理解他人的选择。
无数个体的创伤,也很难用「剥削」一词概括。
但电影提供的正是试图理解的桥梁。
即便是上位者的视角,也帮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匮乏,以及空洞的母职。
影片视角与观众视角的补充和交错,更是合力帮我们看清现实的参差。
可惜的恐怕不是电影里的顾此失彼。
而是电影外真实的割裂,苦难隐入尘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