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鄭爽之後,她也因為代孕塌房了?,歡迎閱讀。
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代孕話題,最近突然又有了熱度。
起因是 1 月 2 号一則引發眾怒的新聞——
涉嫌代孕的武漢市普仁醫院被罰款 5 萬元。
不過,香玉仔細看後發現,醫院是因為違反了其他規定被罰款 5 萬,而代孕還在調查中。
不久後,又有襄陽某醫院被舉報,将兩個代孕嬰兒偽造成雙胞胎落戶。
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可想而知,更多涉嫌代孕的醫院和機構還沒有被曝光出來。
由此,代孕又重新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有人翻出伊能靜秦昊表示可以通過代孕要孩子的言論。
令人不禁又一次回想起某爽的塌房事件。
看着這些熱搜,香玉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割裂感。
代孕這事,按理說是應該深惡痛絕的。
但這個灰色產業卻仍然在「蓬勃」發展,屢禁不止。
還被明星權貴當成稀松平常的事情。
不僅如此,在一則曝光「88 萬代孕套餐」的新聞評論區裡,不少普通人也在娛樂玩梗。
「我欠我老婆 xx 萬」
「老公欠我 xx 萬」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今天香玉就借一部被稱為法國版《Shi Men》新片來聊一聊——
該片獲「法國奧斯卡」凱撒獎兩項提名。
但評價兩極化。
有人認為拍得「真實感人」。
也有人完全無法共情。
看完電影後不難理解。
此片将人物情緒處理得極為細膩,不乏動人之處。
但故事本身卻給人一種「洗白」代孕的感覺。
和豆瓣條目消失的那部國產片不同,它更多從代孕買方的視角展開。
女律師,和他同為律師的丈夫,過着法國典型的中產生活。
他們有光鮮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安逸的住所。
唯一問題是,因為不孕症,他們沒有孩子。
整整 7 年,他們做出各種努力,卻都失敗了。
四處尋醫問藥無果,不斷檢查、服藥、做手術,早已心力交瘁。
找領養機構,因為篩查嚴格,也處處碰壁。
女律師不孕的焦慮催生了心理疾病,被領養機構認定她不适合養孩子。
他們的生活走入了惡性循環的死胡同。
直到有一天,丈夫帶回來一個消息。
一個付不起律師費的客戶弗蘭克,想送給他一個孩子。
弗蘭克一家生活拮據,他們已經有5 個孩子了。
一大家子擠在房車營地,靠打零工維生,還有一屁股債務。
弗蘭克的妻子又懷孕了,他們的宗教信仰禁止打胎。
他們知道律師家不孕的難處,也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成長環境,便決意将孩子送給他們。
作為交換,希望律師能幫他們擺脫經濟困難。
對此,丈夫原本當作笑話講給妻子聽,他已經當面拒絕了對方,認為這事很荒謬。
但,女律師動了心。
在與不孕症鬥争的這些年,她比丈夫承受了更多的痛楚。
她受夠了反復檢查和治療,被領養機構一次次拒之門外。
也不想一直活在無法成為母親的焦慮中。
她覺得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機會。
她見過弗蘭克一家,覺得他們都是好人,孩子也都很可愛。
她堅信只要不說出去,就不會有問題。
丈夫還沒準備好冒這樣的風險時,她已經迫不及待開始行動。
私下和弗蘭克見面,幾次送錢給他們。
主動聯系醫院,讓孕媽以她的名字做檢查。
自己也偽裝成大肚子,突然出現在朋友的聚會上,讓丈夫被迫接受。
一直到孩子出生,一切都很順利。
他們瞞天過海,将孩子接回了家。
夫妻倆幸福地依偎在沙發上,看着小貓一般的嬰孩,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然,電影并不是真的「洗白」代孕。
女律師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母親的幸福,就被人舉報後,被捕入獄了。
判了12 年有期徒刑。
影片沒有試圖遮掩現實的殘酷面。
男律師嘗試幫妻子脫罪時,就提及了如何通過鑽法律的空子,将罪責推卸到代孕母親身上。
如果女律師配合說謊,說他們是被窮人威脅,就可以轉嫁責任,順利脫罪。
雖然最終女律師選擇誠實地說出一切,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但也可以想象,肯定有富人為自保選擇另一條路。
電影本身是完整自洽的。
只是,作為觀眾,殘酷的現實經驗總是忍不住想要戳破溫柔的場景。
代孕的議題與溫情脈脈的父母之愛,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影片給人的割裂感尤其體現在——
一邊是窮人,養了 5 個孩子,執意要生下第 6 個孩子。
一邊是富人,衣食無缺,為了一個孩子铤而走險。
但片中,他們因各自的需求一拍即合,沒有一點感情摩擦和階級衝突。
恐怕很多人都很難理解女律師的心路。
她身為獨當一面的女律師,對孩子的渴求過于強烈。
在她眼中,代孕很簡單,只是一個生下來,一個将孩子帶走。
而且她慷慨地給了遠超弗蘭克一家所能想象的錢數。
大家可能也無法理解孕母。
她都有 5 個孩子了,為什麼還要再生。
更無法理解她們做出的選擇。
片中,每個人都知道代孕是違法的。
丈夫作為律師,更是第一時間就指出了「人口買賣」屬于重罪的事實。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對夫妻卻還是選擇了進行交易。
電影裡充滿着這樣看似矛盾之處。
但香玉仔細想了想,這種割裂感,恰恰和現實何其相似。
看看那些新聞吧,即使代孕是板上釘釘的罪惡,即使不婚不育占領了輿論高地,但背地裡,代孕產業卻發展蓬勃。
有錢人不惜斥巨資,冒法律風險得到一個孩子。
底層人生過孩子,知道生養孩子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也心甘情願出賣自己的子宮。
卻也正是這身處兩個世界的群體,共同維系着這一灰色產業的運作。
這背後,也是無數我們難以理解,無法共情的具體的人。
我們既站在特權階級的對立面,無法理解有錢的買方。
也在女性主義的浪潮中,将熱衷生育的底層女性抛在了身後。
反對代孕的口号不絕,但娛樂化的調侃又暴露了本質的同流合污。
我們無法将種種碎片拼湊成連貫的生活真相。
為什麼會這麼割裂?
這部影片本身也是一種回答。
電影裡的人們,更多看到是代孕的益處。
對女律師而言,她眼裡只有逐漸隆起來的肚子和可愛的孩子。
對孕母來說,自己的孩子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家庭經濟狀況得到了改善。
雙方各得其宜,好像唯一的問題就是違法。
而她們看不到的,被遮蔽的部分,是代孕灰暗的那一面。
正如電影《Shi Men》中,代孕母親所遭受的是身體、精神上的雙重痛苦。
經濟狀況的改善只是一時,可以預見現實依然會不止一次地陷入困頓。
到時候又要怎麼辦?
出賣子宮一旦成為可能,就免不了更多、更暗的沉淪。
而這部電影的「消失」本身,成了一種隐喻。
電影中被遮蔽的受害者,在現實中同樣消失不見了。
不被看見的普通人,使得女性受壓迫的現實始終沒有被正視。
明星等特權階級所看到的就是此片中淨化後的代孕市場,看不見黑暗的人口交易,才理所當然地将代孕看作「省事」的選擇。
不只是明星、有錢人,其實很多普通人也都活在想當然的偏見中。
在某爽塌房之前,徐靜蕾的代孕言論,一度是受到支持的「獨立女性發言」。
之前伊能靜對代孕的支持态度,最近兩年才又被當成話題拿出來讨論。
如今代孕新聞下的玩梗發言,也都是因為缺乏切膚的感知。
實際上,若非設身處地,我們都很難真實理解他人的選擇。
無數個體的創傷,也很難用「剝削」一詞概括。
但電影提供的正是試圖理解的橋梁。
即便是上位者的視角,也幫我們感受到了她的匮乏,以及空洞的母職。
影片視角與觀眾視角的補充和交錯,更是合力幫我們看清現實的參差。
可惜的恐怕不是電影裡的顧此失彼。
而是電影外真實的割裂,苦難隐入塵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