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来电科技倒闭调查:广州CBD多个借还点形同虚设,共享充电宝洗牌加剧,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照
共享充电宝行业 " 一哥 " 迎来至暗时刻。
近日,有报道称,共享充电宝行业 " 一哥 " ——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来电科技 ")创始人袁冰松于近日失联,与其同时失联的还有来电科技第一手接盘人韩冰。此二人曾因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被地方国资聘请的法律团队追责。
针对失联传闻,8 月 21 日 20 点," 来电哥 " 袁冰松在被传失联后首次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回应称,曾因对赌输掉了股份,早已于 2021 年离开来电科技,现已离开整整 3 年了。" 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是我创造的,经历了这个行业的、个人的起起落落,对这个行业有了使命,也有了更多情怀,(我)现已是一名自媒体人。"
图源:" 来电哥 " 袁冰松直播截图
天眼查显示,来电科技成立于 2014 年 8 月 6 日,注册资本 504.1356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陈兴,早已不是袁冰松。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上关于来电科技已倒闭或即将倒闭的传闻不绝于耳。
对此,来电科技去年 11 月 1 日就通过官方微博澄清称," 我司在全国的业务均在正常运营中,不存在即将倒闭或已倒闭的情况 "。
图源:来电科技官方微博
8 月 21-23 日,据时代周报记者通过 " 来电 pro" 小程式,随机走访了广州珠江新城的多个来电借充电宝点,仅一台位于四季酒店 70 层的借充电宝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其余借充电宝点形同虚设,均未发现设备或者实际定位错误、未找到店家及设备。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地点位于四季酒店 70 层
对于未发现设备或定位不准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来电科技客服电话,却没有人工客服进行回答,而是智能语音客服进行解答。
带着同样的疑问,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来电的微信小程式联系在线客服,在线客服回复称 " 会尽快安排工作人员去现场核实查看情况的 "。而对于归还充电宝时所在区網域无网点的话,在线客服表示 " 可以联系客服申请邮寄归还 "。
曾经的 " 一哥 " 为何倒下?
据来电科技官网,来电创始团队于 2013 年 12 月建立,是行业内最早的共享充电宝企业,2014 年 10 月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共享充电设备。创始人袁冰松拥有十余年创业经历及电池行业经验,被公认为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定义者与第一人。
很快,来电的共享充电设备从深圳福田到全国一二线城市逐渐铺开。来电科技于 2017 年 4 月获得由 SIG 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的 2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并于同年 10 月首度实现盈亏平衡,成为行业资本化和规模化后首家盈亏平衡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被称为共享充电宝行业 " 一哥 "。
2017 年 12 月,来电共享充电宝正式落地印度尼西亚,实现本地化支付,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首家出海企业。
创始人袁冰松曾在 2017 年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玩家(共享充电宝)出局," 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门槛的,竞争会提升行业门槛,清洗不专业的投机玩家,这对行业是个好事情。"
然而,事与愿违,创始人袁冰松却率先 " 出局 "。
和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规模化后的来电科技开始寻求资本市场上市。为了筹划来电科技的上市事宜,袁冰松 2018 年 12 月 25 日先是将其持有的公司 51% 股权转让给好友肖风池,随后肖风池又在 2019 年 5 月 10 日将这部分股权转手给了韩冰。
在接手来电科技之前,韩冰曾在国有投资部门工作,拥有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天眼查显示,股份转让后,来电科技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均变更为韩冰。2020 年 3 月 20 日,来电科技完成股权融资,引入投资人浙江深改产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与此同时,韩冰曾试图带着来电科技通过曲线上市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威电子(300270.SZ)2020 年 1 月 20 日发布公告称,拟向来电科技的法定代表人韩冰转让 9.11%(按当时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数计算)的股份。如果这一交易成功完成,韩冰将成为中威电子持股 5% 以上的股东。
但很快,2020 年 4 月 26 日,中威电子公告称,与韩冰经友好协商,决定终止本次股份转让。韩冰间接推动来电科技实现曲线上市的计划告吹。
曲线上市失败后,来电科技并未放弃发展的脚步。2020 年 10 月,来电共享充电宝注册用户超 2 亿。于是,来电科技很快又获得了浙江地方国资的青睐。
天眼查显示,2020 年 12 月 7 日,韩冰等来电科技所有股东将手上股份全数转让给浦江来电正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浦江来电 ")。而浦江来电背后的实控人正是浦江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至此,创始人袁冰松已全身而退,并于 2022 年 8 月 19 日卸任来电科技董事及总经理;韩冰也彻底退出来电科技,不再担任来电科技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国资接盘后成烫手山芋
然而,国资入主后的来电科技未曾想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
天眼查显示,2021 年 10 月 20 日,即浦江来电接手一年左右,威海摩乐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摩乐吉电子 ")便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来电科技的破产审查。
据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资料,作为来电科技的供应商,摩乐吉电子 2021 年初因买卖合同纠纷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来电科技因此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 3067.82 万元及利息。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另据天眼查,摩乐吉电子还三度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恢复执行申请,其中 2022 年 7 月 8 日的执行标的高达 8875.88 万元。与来电科技一同成为被执行人的还有韩冰。
图源:天眼查
另据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资料,作为来电科技在苏州高铁站和无锡地铁的代理商,上海来电实业有限公司(下称 " 上海来电 ")2021 年因联营合同纠纷两度将来电科技及其控股股东浦江来电一起告至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涉及无锡地铁来电联营业务的支付业务收入抽成 33.4 万元、电费 7.29 万元、租金 44.87 万元、推广费用 8 万元、履约保证金 1.3 万元和苏州高铁站来电联营业务的营运收入分配款 266.17 万元以及违约金等。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无独有偶,来电科技的另一家供应商宣恩县璟泰电子有限公司(下称 " 璟泰电子 ")则因买卖合同纠纷于 2022 年将来电科技的控股股东浦江来电一至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法院,希望法院判令浦江来电向原告支付拖欠的货款 1861.96 万元及违约金 113.73 万元和律师费 50 万元等。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针对上述纠纷及案件进展,时代周报记者分别多次联系了摩乐吉电子、上海来电、璟泰电子在天眼查上显示的电话,但均未获得回应。
此外,深圳市创品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也因买卖合同纠纷,于 2022 年将来电科技的控股股东浦江来电告至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法院。后因双方已达成庭外和解,深圳创品向法院提出撤回起诉的申请。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联系来电科技在天眼查上显示的电话,但均未有人接听。随后时代周报记者又联系了浦江来电在天眼查上显示的电话,对方表示早已离开浦江来电。
行业洗牌加剧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和手机使用时间的增加,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共享充电宝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导致行业竞争激烈,盈利空间有限。
另一边,随着怪兽充电(EM.O)2021 年 4 月 1 日在美股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一举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杭州小电科技也于 2021 年 4 月 30 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搜电与街电也在 2021 年 4 月 1 日完成合并、共同组建全新的 " 竹芒科技 " 并于 2021 年 8 月 1 日完成 Pre-IPO 轮融资,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格局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彼时,搜电与街电合并后宣称,双方的用户规模将超 3.6 亿;杭州小电科技上市招股书披露累计注册用户已超过 2.37 亿;怪兽充电上市招股书披露累计注册用户已超过 2.19 亿,均已超过来电科技。而 " 横空出世 " 的美团充电宝则凭借后来者居上的实力进一步挤压着来电科技的生存空间。
据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白皮书》,从营收方面来看,怪兽充电 2020 年位居第一,来电科技滑落至行业第四位;从设备方面来看,小电位居第一,来电科技则排名第五。
图源:《2021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白皮书》
另据艾瑞咨询《2024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到了 2023 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头部玩家仅剩 4 家,其中怪兽充电以 GMV 大于 40 亿的规模坐稳行业 " 一哥 "。
图源:《2024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
然而,时至今日,共享充电宝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昔日行业 " 一哥 " 来电科技由于多个诉讼案件缠身,已多次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失信被执行人。
现在的行业 " 一哥 "、"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 怪兽充电也于 8 月 22 日披露了 2024 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报告期内收入为 4.629 亿元,同比下降 55.3%,净利润仅为 920 万元。而在今年一季度,怪兽充电营收 3.97 亿元,同比下降 51.7%,净利润 -34.9 万元。
就怪兽充电业务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并发送采访问题给怪兽充电,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针对美团共享充电宝业务发展情况及面临问题,美团相关负责人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无法回复。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共享充电宝目前很艰难,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电量、充电速度、价格等),迫使共享充电宝品牌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缝隙。" 有的品牌通过全面代理,让渡区網域经营权,转变成轻资产公司。这样可以短期减负,但也会造成管理混乱、反噬品牌。尽管如此,前景黯淡的共享充电宝们无法继续负重前行了,否则将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