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广汽抱紧华为,为面子,更为里子,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选择和华为进行深度合作,可以看作是,广汽希望尽快抚平发展阵痛的最新尝试。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何增荣
临近年终,我们深刻感知到了,今年的车市竞争很是恶劣。价格战当前,不仅没人能独自安好。伴随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车企对于市场的把握也属实没了章法。
经过数次市场大清洗,本以为市场格局已经定了下来。传统大厂和新势力间的交锋会进入一个相互制衡的状态。但种种迹象仍在对外呈现着,一切仍处在充满变数的残酷现实中。
特别是在小米、华为这两家手机厂商深度参与到汽车行业后,太多的不确定性实打实地让许多车企在 " 生存 " 课题上犯了难。是选择正面硬刚,还是选择倒戈与之共建生态,谁都无法就车市的未来走势,给出一个明确的建议。
不过,站在这个求生不易的节点,眼瞅着围绕它们而起的庞大声量,让与之合作的企业均尝到了甜头,谁敢说一句 " 不羡慕 " 呢?
别说,在华为的主导下,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用 " 四界 " 玩出了名堂。当阿维塔、岚图也借其名号获得流量密码,我相信,乘势搭上这股东风就是时下最正确的决定。那些所谓的灵魂论只需要存在于 " 口嗨 " 中就行了,抱紧华为大腿才是真的。
鉴于这个背景,广汽和华为的合作虽由来已久,可就眼下这个生存现状,只把华为当作一个零部件供应商,显然是不够的。今时今日的举动,有着广汽要和华为强强联合的意思,那在外界看来,一定是和企业发展、保住市场地位脱不了干系。
求发展,还是离不开华为
" 华为就是传统车企的最强外挂。" 别管各个车企承不承认,在我看来,这就是目前的行业共识。而今年以来,多少车企因为和华为攀上关系而受益匪浅,更是摆在了明面上。
从遥遥领先到远远超越,即便华为还在坚持自己不造车的立场,但就消费者对于那些有着华为参与研发的新车所给出的态度,不说使其趋之如骛,至少在掏钱买单上,是丝毫不带犹豫的。
对此,广汽能假装不知道吗?显然不会吧。所以,到今天,广汽却选择了加强和华为之间的合作,原因倒也不难猜。
早在 2021 年 7 月,广汽埃安就同华为达成了关于 AH8 车型的合作关系,计划将基于广汽 AEP3.0 底盘平台、华为 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
可一直以来,和那些和华为合作的车企相比,广汽都是处在一个销量和营收质量齐头并进的势头。背靠 " 两田 ",挣钱跟玩一样;依托先发优势,广汽屡屡创下传统车企售卖新能源车的销量新高,也算是跑赢了所有同行。
春风得意下,这也难怪广汽会在去年 3 月 27 日发公告称,原计划的广汽埃安 AH8 项目将由 " 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华为的身份将由合作伙伴转变为供应商,项目投资由 9.25 亿元增至 12.33 亿元,全部自筹解决。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盘牢牢守住、扩展势头还不错的前提下,广汽会认为,广汽研究院自身在电动化进程中所积累的研发经验,足以为整个集团的向上发展提供了支撑。
但是,文章开头我就说了,今年市场竞争的恶劣程度,实在是超出了大多人的预期,想必也超出了广汽对于市场严峻程度的预料。
在一众中国品牌的围攻下,合资车企的生存环境陡转直下," 不要利润单纯求销量 " 的想法都成了奢求。由此一来,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能为集团分忧的气势一下就弱了不少。
另一边,只因全行业对于插混、增程一类新能源车的重视程度一下提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将业务重心全部压在纯电车上的埃安,一下就进入了发展瓶颈。如要解套,倘若不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就意味着,集团自身需要从其他方面找到新的突破口。
也许,对于和华为合作能否真正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化学反应,广汽跟那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友商一样,心里也不能打 100% 的保票。
然而,中国消费者因华为而激起的购买力,真的太吓人了。再加上,随着智能化设备所带来的真实体验,越来越被消费者当成购车的主要诱因,恰巧华为在该领網域上的优势,也被放大到一个前所未见的高度上。如果想要回到巅峰,此时的广汽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合作加深,并非高枕无忧
其实,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就曾看到了,作为广汽乘用车主体的传祺,宣布了传祺华为联合创新计划,传祺 i-GTEC ( PHEV ) 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ADS 3.0、新一代鸿蒙座舱,2025 年将有多款合作车型推出。而广汽丰田也就联动华为打造智能化生态,并为旗下各车型装上了新的车机系统。
从这些举动中,并不难看出广汽有意加强和华为的合作。但还是那个问题,广汽并非是一个无力在市场斗争中自建优势的车企。
一来,经过多次迭代,在现有的技术鱼池中,从三电技术到电子电气架构,乃至纯电平台的焕新,广汽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二来,广汽自 2019 年以来就开始自主研发 ADiGO 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包括 ADiGO SPACE 智能座舱系统、ADiGO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等。
而今年以来,借着这一些技术优势,埃安所推出的第二代 AION V、RT 等车型,都将 " 智驾平权 " 的标签放在了产品的核心优势上。也就是说,即便不借助华为之手,广汽还是很有信心在纯电车领網域和一众对手比个高下。
既然如此,试问,广汽此次宣称和华为签署深化合作協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权衡新的合作和自有品牌埃安之间的发展呢?
" 建立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这是我从此次签约中得到的一个最震撼的信息。换句话说,埃安或将仍保持现有的双品牌运作,在此之外,广汽会以华为给出的技术为核心建设一个新的产品载体。
尽管现有消息放出,广汽不会顺势搞出第五个 "X 界 "。可依照此种打算,你要说,两者合作下的新品牌会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有多大区别,外界还真想象不出来。顶多在合作中,双方在资源倾斜程度上会有所不同罢了。
中国车市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关于这个话题,市场早就给出了最笃定的答案。随着新势力造车品牌在短短五年间死的死伤的伤,从上百个削减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切都在说明,中国车市的消化能力着实有限。
现阶段,眼看集团在盈利能力上无法同日而语,我们很能理解广汽的焦虑之处。和华为加强合作,甚至再推出新的品牌,无非是想着尽快为自己回一波血。
可决策之下,对比所有和华为深度合作的车企,众所周知,赛力斯、奇瑞、北汽以及江淮,在推动自身新能源发展上,至少在纯电市场的扩张速度,都是要落后于广汽的。
更何况,通过刚刚落幕的广州车展以及广汽总部进驻番禺的举措中,对于接下来的发展,埃安一定会想着凭借新车 RT 和 UT 在 2025 年重回 40 万辆以上 / 年的水平,昊铂也早早做好以 HL 的上市为契机加入增程大军。
过去的 11 月,据埃安自己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整个埃安的销量又回到了 4 万辆 / 月的水平,达 42301 辆,其中,昊铂也售出了 3161 辆新车。可见,在自我造血上,广汽新能源业务还是小有所成的。
那此时,在我看来,哪怕合作的具体落地还没过多的细节披露,留给广汽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和华为强强绑定后,所要考虑的关键就是,旗下品牌间会不会出现内部争斗,会不会因为资源的分配不均而出现后续发展无力的情况。
|曹佳东|
血液中流淌着汽油,
唯快不破!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