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北京海新網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江:数据是 AI 底层关键要素,欢迎阅读。
2025 年是 AI 应用爆发的元年,当全球 AI 竞赛步入 " 中国时刻 ",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正悄然改写产业格局。在此关键节点,行业面临核心命题:如何跨越 AI 技术到规模化应用的鸿沟?下一个颠覆性的 AI 超级应用将诞生于何处?
4 月 18 日,由 36 氪主办的 2025 AI Partner 大会于上海模速空间盛大启幕。本次大会以 "Super APP 来了 " 为主题,聚焦 AI 应用对千行百业的颠覆性变革。大会分为 "Super App 来了 " 和 " 谁是下一个超级应用 " 两大篇章,覆盖 " 在 AI 世界中长大 ""2025 卷 AI 就卷超级应用 " 等七大话题,涵盖 10+ 场主题演讲、3 场圆桌对话与两大优秀 AI 案例企业名册发布环节,深度剖析 AI 技术如何重构商业逻辑、重塑产业格局,探索 AI 超级应用带来的无限可能。
当日,北京海新網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江带来了《数实融合与全網域智化转型》的产业时刻分享。
以下为朱江演讲内容,经 36 氪整理编辑: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 36 氪提供的交流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们在数实融合与全網域智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作为清华电子系的一员,今天我将避免深入的技术探讨,而是以我们自己的案例,从实际应用和产业生态的角度展开介绍。
北京海新網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江
海国投集团是海淀区属国有企业,也是区網域内规模最大的国资平台,目前管理资产规模达 2100 亿元。集团下辖 17 家企业,业务涵盖城市服务、金融投资、低碳环保、文化教育、人工智能五大板块。在海淀区产业发展中,海国投的一级监管企业——海新網域集团承担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产业空间资产的管理运营、数据要素开发以及双碳业务推进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目前,海新網域在海淀区内运营的空间资产达 140 万平方米,加上区外部分,总面积达到 240 万平方米。这些空间资源形成三大特色产业聚集区:第一是医药健康产业园,占据海淀区国资及民营企业空间资产总量的半数以上;第二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走廊,依托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资源,产业聚集效应显著,曾有外地政府代表在海淀区 3 公里半径内密集走访多家大模型企业;第三是以东方红卫星厂为核心的城市更新示范板块,这里不仅是北京市网红园区,更是众多知名企业的孵化地。小鹏汽车、赛目科技(2024 年 1 月 15 日在港交所上市,为海淀区当年首家上市企业),以及清华灵犀科技(专注腦机芯片研发)、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维生智能研究院、北京卫星院(聚焦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等机构均在此发展,其中部分研究院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调研。
谈及当前 AI 产业的发展,大家往往聚焦于大模型、算法、应用和算力,但我认为数据才是 AI 发展的核心底层要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建设,相继出台 " 数据 20 条 "、" 数据要素 × 三年行动计划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规范、数据资产入表指引等政策,并明确提出数据所有权、运营权、开发交易权 " 三权分置 " 的管理框架。在应用层面,国家数据局与北京市已梳理出多个典型场景,北京在此基础上新增四大场景,形成 16 个重点数据应用方向。海新網域作为海淀区的实施主体,重点承接医疗健康、教育、科创三大领網域的数据场景开发,将其打造为北京市数据重点运营专区。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结合已成为行业共识。据国家数据局首席专家张院士指出,当前互联网上可获取的数据仅占全球数据总量的 4%,大量垂網域数据尚未被充分挖掘。这也是全球大模型发展面临的瓶颈——数据稀缺。美国通过合成数据缓解这一问题,而中国正着力构建垂網域数据开发体系,将其融入 AI 算法与模型训练中。DeepSeek 率先响应,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后续预计将有更多企业跟进。
在人工智能的落地实践中,海新網域积极参与多个领網域的探索,包括人形机器人研发、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AI 原生应用开发以及高质量数据集制定等。同时,集团通过产业园区资源,大力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并联合中关村管委会提供资金支持。过去三年,海国投先后出资 50 亿元参与 NLP 领網域的中关村人工智能大基金管理;2024 年春节后,更是宣布出资 99 亿元进一步加大投入,足见对 AI 产业的重视。
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本质上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而场景驱动与数实融合则是其核心路径。以海淀区为例,在医疗健康领網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海新網域依托地缘优势,与国家医保局、药监局、卫健委展开深度合作。其中,清华大学董家宏院士团队历时八年,对全国 300 多家三甲医院的 43 个专病数据进行治理,形成 60 万例高质量数据集。然而,医疗数据具有多模态特性(涵盖影像、问诊等多元信息),且原始数据准确率不足 50%,与大模型所需的 95% 准确率存在巨大差距。通过长期的数据清洗与结构化处理,这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此外,国家医保局将数据中心及运营权落地海淀,为未来 " 三医融合 "(医疗、医保、医药)奠定基础,有望催生智能辅诊、远程诊疗、医疗器械研发等多元化应用。
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5 年 1 月 8 日,海淀区正式成立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与海淀数据要素场景实验室,构建起覆盖数据治理、授权、流通交易、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该平台遵循 " 全網域一体 + 特色 " 模式,旨在解决数据 " 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 的关键问题。通过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平台将推动行业数据从互联网上的 4% 占比向更高比例拓展,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
未来,海新網域计划重点打造五大应用场景,其中医疗健康领網域已率先落地。依托数据平台,我们将开发 AI 智能辅诊、问诊、健康监测等应用,并支持医疗器械与新药研发、智慧医疗服务以及医保商保产品创新。此外,集团还规划建设数据智能体孵化平台,目标是打造成为 AI Agent 领網域的 " 淘宝平台 ",聚合垂網域智能体的开发方与应用方,通过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机制,为各方提供安全可控的合作环境。
回顾海淀区的产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密集,为技术创新提供源头活水;其二,高科技企业高度聚集,全国 70% 的人工智能企业位于北京,而北京 70% 的人工智能企业又集中在海淀,形成人才与产业的双重虹吸效应;其三,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自 2023 年起,人工智能已成为海淀区 " 一号工程 ",配套政策与基金持续加码,为企业发展提供沃土。
以海新網域自身实践为例,我们在数据资产价值挖掘上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 年 4 月,我们选取园区能源管理与车辆通行管理数据进行试点,经数据治理与评估后,单月数据实现 101 万元入表,第三方评估机构给出的整体价值达 2269 万元,溢价高达 22 倍。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数据资产的巨大潜力,也为后续通过银行增信、数据信托等方式实现价值变现提供了经验。该项目作为北京市首单绿色数据资产入表案例,还融入了碳中和理念,具有示范意义。
此外,海新網域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建设,成为国家数标委首批成员部門,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并支持沈阳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区别于传统中低端数据标注,海淀区聚焦高端数据标注,针对医疗健康等高价值数据,联合专家团队开展标注工作,同时与区人社局合作建设人才实训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2024 年 9 月,我们牵头成立北京市第一家数据要素生态产业联盟。目前,联盟已汇聚中国信通院、中国电子标准院等四家理事长部門,以及九家头部大模型企业作为副理事长部門,生态企业数量突破 200 家。未来,我们诚挚邀请在座的企业与专家加入联盟,共同完善数据要素产业链,借助 AI 发展的东风,在海淀这片创新热土上实现企业成长与产业更新的双赢。
我相信海淀区从海淀国投到海淀区政府,到中关村管委会会给大家最大限度的支持,希望能跟大家一起用好 AI 人工智能的风口,我们一起携手走向独角兽,走向上市,走向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