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北京海新網域城市更新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江:數據是 AI 底層關鍵要素,歡迎閱讀。
2025 年是 AI 應用爆發的元年,當全球 AI 競賽步入 " 中國時刻 ",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正悄然改寫產業格局。在此關鍵節點,行業面臨核心命題:如何跨越 AI 技術到規模化應用的鴻溝?下一個颠覆性的 AI 超級應用将誕生于何處?
4 月 18 日,由 36 氪主辦的 2025 AI Partner 大會于上海模速空間盛大啟幕。本次大會以 "Super APP 來了 " 為主題,聚焦 AI 應用對千行百業的颠覆性變革。大會分為 "Super App 來了 " 和 " 誰是下一個超級應用 " 兩大篇章,覆蓋 " 在 AI 世界中長大 ""2025 卷 AI 就卷超級應用 " 等七大話題,涵蓋 10+ 場主題演講、3 場圓桌對話與兩大優秀 AI 案例企業名冊發布環節,深度剖析 AI 技術如何重構商業邏輯、重塑產業格局,探索 AI 超級應用帶來的無限可能。
當日,北京海新網域城市更新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江帶來了《數實融合與全網域智化轉型》的產業時刻分享。
以下為朱江演講内容,經 36 氪整理編輯:
各位小夥伴,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 36 氪提供的交流平台,讓我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們在數實融合與全網域智化轉型方面的實踐與思考。作為清華電子系的一員,今天我将避免深入的技術探讨,而是以我們自己的案例,從實際應用和產業生态的角度展開介紹。
北京海新網域城市更新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江
海國投集團是海澱區屬國有企業,也是區網域内規模最大的國資平台,目前管理資產規模達 2100 億元。集團下轄 17 家企業,業務涵蓋城市服務、金融投資、低碳環保、文化教育、人工智能五大板塊。在海澱區產業發展中,海國投的一級監管企業——海新網域集團承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產業空間資產的管理運營、數據要素開發以及雙碳業務推進等方面發揮核心作用。
目前,海新網域在海澱區内運營的空間資產達 140 萬平方米,加上區外部分,總面積達到 240 萬平方米。這些空間資源形成三大特色產業聚集區:第一是醫藥健康產業園,占據海澱區國資及民營企業空間資產總量的半數以上;第二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走廊,依托北大、清華、人大等高校資源,產業聚集效應顯著,曾有外地政府代表在海澱區 3 公裡半徑内密集走訪多家大模型企業;第三是以東方紅衛星廠為核心的城市更新示範板塊,這裡不僅是北京市網紅園區,更是眾多知名企業的孵化地。小鵬汽車、賽目科技(2024 年 1 月 15 日在港交所上市,為海澱區當年首家上市企業),以及清華靈犀科技(專注腦機芯片研發)、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清華大學維生智能研究院、北京衛星院(聚焦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等機構均在此發展,其中部分研究院更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與調研。
談及當前 AI 產業的發展,大家往往聚焦于大模型、算法、應用和算力,但我認為數據才是 AI 發展的核心底層要素。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建設,相繼出台 " 數據 20 條 "、" 數據要素 × 三年行動計劃 "、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規範、數據資產入表指引等政策,并明确提出數據所有權、運營權、開發交易權 " 三權分置 " 的管理框架。在應用層面,國家數據局與北京市已梳理出多個典型場景,北京在此基礎上新增四大場景,形成 16 個重點數據應用方向。海新網域作為海澱區的實施主體,重點承接醫療健康、教育、科創三大領網域的數據場景開發,将其打造為北京市數據重點運營專區。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與數據要素的結合已成為行業共識。據國家數據局首席專家張院士指出,當前互聯網上可獲取的數據僅占全球數據總量的 4%,大量垂網域數據尚未被充分挖掘。這也是全球大模型發展面臨的瓶頸——數據稀缺。美國通過合成數據緩解這一問題,而中國正着力構建垂網域數據開發體系,将其融入 AI 算法與模型訓練中。DeepSeek 率先響應,為行業樹立了标杆,後續預計将有更多企業跟進。
在人工智能的落地實踐中,海新網域積極參與多個領網域的探索,包括人形機器人研發、人工智能标準化建設、AI 原生應用開發以及高質量數據集制定等。同時,集團通過產業園區資源,大力扶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并聯合中關村管委會提供資金支持。過去三年,海國投先後出資 50 億元參與 NLP 領網域的中關村人工智能大基金管理;2024 年春節後,更是宣布出資 99 億元進一步加大投入,足見對 AI 產業的重視。
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本質上是新質生產力的體現,而場景驅動與數實融合則是其核心路徑。以海澱區為例,在醫療健康領網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海新網域依托地緣優勢,與國家醫保局、藥監局、衛健委展開深度合作。其中,清華大學董家宏院士團隊歷時八年,對全國 300 多家三甲醫院的 43 個專病數據進行治理,形成 60 萬例高質量數據集。然而,醫療數據具有多模态特性(涵蓋影像、問診等多元信息),且原始數據準确率不足 50%,與大模型所需的 95% 準确率存在巨大差距。通過長期的數據清洗與結構化處理,這一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此外,國家醫保局将數據中心及運營權落地海澱,為未來 " 三醫融合 "(醫療、醫保、醫藥)奠定基礎,有望催生智能輔診、遠程診療、醫療器械研發等多元化應用。
在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25 年 1 月 8 日,海澱區正式成立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與海澱數據要素場景實驗室,構建起覆蓋數據治理、授權、流通交易、資產管理的全鏈條服務體系。該平台遵循 " 全網域一體 + 特色 " 模式,旨在解決數據 " 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 " 的關鍵問題。通過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平台将推動行業數據從互聯網上的 4% 占比向更高比例拓展,同時保障數據安全與隐私。
未來,海新網域計劃重點打造五大應用場景,其中醫療健康領網域已率先落地。依托數據平台,我們将開發 AI 智能輔診、問診、健康監測等應用,并支持醫療器械與新藥研發、智慧醫療服務以及醫保商保產品創新。此外,集團還規劃建設數據智能體孵化平台,目标是打造成為 AI Agent 領網域的 " 淘寶平台 ",聚合垂網域智能體的開發方與應用方,通過規範化的數據管理機制,為各方提供安全可控的合作環境。
回顧海澱區的產業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高校與科研院所資源密集,為技術創新提供源頭活水;其二,高科技企業高度聚集,全國 70% 的人工智能企業位于北京,而北京 70% 的人工智能企業又集中在海澱,形成人才與產業的雙重虹吸效應;其三,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自 2023 年起,人工智能已成為海澱區 " 一号工程 ",配套政策與基金持續加碼,為企業發展提供沃土。
以海新網域自身實踐為例,我們在數據資產價值挖掘上取得了顯著成果。2024 年 4 月,我們選取園區能源管理與車輛通行管理數據進行試點,經數據治理與評估後,單月數據實現 101 萬元入表,第三方評估機構給出的整體價值達 2269 萬元,溢價高達 22 倍。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數據資產的巨大潛力,也為後續通過銀行增信、數據信托等方式實現價值變現提供了經驗。該項目作為北京市首單綠色數據資產入表案例,還融入了碳中和理念,具有示範意義。
此外,海新網域深度參與行業标準建設,成為國家數标委首批成員部門,參與多項國家标準、團體标準的起草工作,并支持沈陽國家級數據标注基地建設。區别于傳統中低端數據标注,海澱區聚焦高端數據标注,針對醫療健康等高價值數據,聯合專家團隊開展标注工作,同時與區人社局合作建設人才實訓基地,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渠道。
在產業生态構建方面,2024 年 9 月,我們牽頭成立北京市第一家數據要素生态產業聯盟。目前,聯盟已匯聚中國信通院、中國電子标準院等四家理事長部門,以及九家頭部大模型企業作為副理事長部門,生态企業數量突破 200 家。未來,我們誠摯邀請在座的企業與專家加入聯盟,共同完善數據要素產業鏈,借助 AI 發展的東風,在海澱這片創新熱土上實現企業成長與產業更新的雙赢。
我相信海澱區從海澱國投到海澱區政府,到中關村管委會會給大家最大限度的支持,希望能跟大家一起用好 AI 人工智能的風口,我們一起攜手走向獨角獸,走向上市,走向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