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省網域经济竞争,谁能后来居上?,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原文标题:《最新 GDP!全国 20 强省,又变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真的来了。
放眼国际,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说," 我们正目睹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全球秩序崩溃。这种级别的崩溃,普通人一生可能只会经历一次。"
立足国内,我们也正在目睹一场声势浩大的区網域经济大洗牌,自加入 WTO 后所形成的省網域、城市竞争格局,时隔 20 年,或将迎来最大变局。(参阅《贸易战搅局,一线城市要变了?》)
省網域经济竞争,谁能后来居上?
一
这是 2025 年一季度重点省份 GDP 数据。
在 10 强省中,经济位次与去年全年保持一致。但与去年一季度初核数据相比,上海反超安徽、湖南,四川反超河南。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两个 " 逼近 " 和一个 " 领先 "。
两个 " 逼近 ",一个是江苏 GDP 不断逼近广东,另一个是浙江 GDP 不断逼近山东,第一大省和第三大省之争,悬念再起。
一个 " 领先 ",在经济第五大省的竞逐战中,四川对河南的 GDP 领先优势有所扩大,更多还是经济普查的余波。
事实上,河南一季度 GDP 实际增速达 5.9%,超过四川,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放量增长,为其在富士康之外带来新的工业增长点。
在 20 强省中,最受关注的当属辽宁接连反超云南、重庆,打破了过去 10 多年来 " 西南赶超东北 " 的趋势,为东北扳回一城。
作为东北老大哥,辽宁工业门类相对健全,人口流失幅度相对较小,居民消费意愿不弱,近年来又拿到不少中央投资,经济得以回温向好。
令人意外的是,一些省份名义增速超过 10%,与当前经济形势完全不符,也与全国数据形成背离。
其实,这是统计因素所致。
我们采用的是 " 初核对初核 GDP" 的统计。但去年季度 GDP 都经过终核调整,而数据尚未对外公布,导致名义增量存在一定失真。
而此前终核 GDP 普遍调增,是因为我国经济核算新增虚拟租金 GDP,加上服務業调增,多个省份受益。
从全国情况来看,通胀平减指数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为负,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这意味着各个省份的真实增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这是非通胀经济的常态,要等到 CPI(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价格指数)双双转正,名义增速才会重回高增长通道。
二、关税战来袭,外贸为何超预期了?
今年一季度,从全国到各省市,外贸表现普遍超出预期。
20 个省份进出口正增长,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長紅。
这背后,部分是贸易战更新之前的 " 抢出口 " 所致,叠加上年同期基数偏低、春节相比上年提前等因素。
更为核心的原因是,关税战更新的时间点是在 4 月份,这已是二季度,对一季度的影响尚未体现。
换言之,从二季度开始,关税战的冲击已经避无可避。
哪些省份受到的影响最大?
这取决于对美外贸依赖度、自身经济结构和发展韧性。
一个简单结论:对美贸易量最大的是广东,依存度最高的是浙江,出口占比最高的则是山西、河南。
从总量来看,我国对美进出口总额最高的 5 个省份: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
这也是我国最大的 5 个外贸大省,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对美外贸总额超过江苏。
不过,总量高不一定意味着依存度高,衡量依存度有两个指标。
一是宏观上的对美外贸依存度,以对美外贸总额 /GDP 来测算。
最高的 5 个省份变成: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福建。
浙江反超广东,成为对美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份。
金华、宁波是依存度最高的两座城市,金华下辖的义乌市,是世界小商品之都,也是对美贸易的重镇,素有 " 美国大选晴雨表 " 的美誉。(参阅《这是全国最依赖外贸的城市》)
二是对美出口依赖度,以 " 对美出口额 / 总出口 " 来衡量。
从对美出口依赖度来看,最高的 5 个省则变成:山西、河南、四川、福建、西藏。
山西、河南、四川为何超越粤苏浙?
沿海地区出口结构更为多元,而山西、河南等地以电子产品为主,且富士康占了较大比重,主要产品销往美国。
河南是苹果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山西同样以手机及零部件代工为主,绝大比重都来自于富士康工厂。
与之对比,四川则是笔记本和平板出口的重镇,目前全球 60% 的平板电腦、50% 的筆記型電腦都产自川渝,而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美地区。
所以,不要低估关税战的影响,冲击的不只是沿海地区,部分内陆省份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三
内循环时代,消费成为影响区網域竞争的重要力量。
经济增长共有 " 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出口。
过去我们依赖外贸驱动、投资驱动,如今不得不转向消费驱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 " 提振消费 " 置于重点任务之首,而随着关税战持续更新,高层 10 天三提 " 内循环 ",内需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凸显。
后疫情时代,全国消费大盘呈现出新的趋势:中西部省份明显跑赢东部,三四线城市明显跑赢一二线城市。
这在 2025 年表现得更为突出。
今年一季度,社零消费增速最高的省份,无一来自沿海地区。
其中,西藏以 11.1% 的增速蝉联榜首,湖北、河南、内蒙古、辽宁、新疆超过 6%,山西、宁夏、安徽超过 5.8%。
与之对比,最发达的三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罕见集体负增长,浙江、重庆、广东也跑输全国平均水平。
原因不难理解,沿海地区对大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受房价调整压力的冲击也越大,基于未来预期,许多人会主动收缩消费以防万一。
同时,产业大转移带动人口回流,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一定的消费基本盘支撑,加之城镇化仍在持续提升之中,会带来新的消费增量。
在应对关税战中,我们常说的是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指的就是依托于庞大人口规模而形成的消费市场。
人口越多、消费力越强的地方,更容易脱颖而出。
这也预示着,未来省網域、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只会愈发白热化。
人不只是生产力也是消费力,更是 " 内循环 " 时代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