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华为又出了一张牌,欢迎阅读。
原创|倪毓平 编辑|Jaden
当高速智驾向城区智能驾驶推进的时候,局面一下子就变得激烈了。过去一年间,开城数量成为竞争指标,小鹏、华为、理想、蔚来纷纷喊出一个大过一个的数字,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到来之前,每个牌桌上的选手都试图与其他人拉开一个明显区间。
深度参与新能源的华为正野心勃勃地登顶智驾王座。去年 12 月末,余承东以 " 全国都能开 " 的论述终结这场数字竞争;4 个月后,华为推出以智驾方案为核心的新品牌 " 乾崑 ",与鸿蒙座舱一起,作为参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两大抓手。
过往的经验支撑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的信心," 十几年前,华为已经在通信行业里面成为 number one,此后我们一直引领着通信行业,行业的友商一直在学习我们,跟随我们,我们一直在引领,从未被超越。在智能汽车领網域,我们的目标同样是如此。用扎到根的技术,引领这个产业。"
发布乾崑品牌,实现 " 有路就能开 "
依靠 ADS 更新到 3.0,华为的智驾水平已经从 " 全国都能开 " 进化为 " 有路就能开 "。
感知架构从原本依靠 BEV 网络与 GOD 网络全面转向依靠 GOD (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 即 " 通用障碍物检测 ")网络。在白名单障碍物、异形障碍物识别、道路结构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于道路和驾驶场景的理解;
在决策规划上,华为采用 PDP(预测决策规控)网络,实现决策和规划更加类人化,行驶轨迹更接近人类驾驶,通行效率更高。复杂路口通过率超过 96%。
华为也在硬體架构中取得新进展。在发布会上,国内首个 4D 毫米波雷达同步推出,相比当前的 3D 雷达使得探测能力不断提升。4D 毫米波雷达支持 280 米的远距离探测,探测距离提升 35%;在成像精度上,有了 4 倍提升,能够看到 5 厘米物体;反应时延缩短了 65%。在大雾、雨天、光有遮挡等场景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马斯克提出端到端架构,去掉激光雷达,硬體设备的减配引发行业的众多讨论。针对这一点,靳玉志表示,华为不仅仅是瞄准 L2 做布局,而是会要在 L3 和 L4 的研发中留出空间,因此,选择激光雷达是向上演进的必要步骤。
包含着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ADS3.0 将会实现端到端架构的商用和感知到规控信息的无损传递。目前,依托华为云的强大算力,ADS 的云端算力提升到了 3.5EFLops,每天学习超过 3000 万公里。
在普通道路通行之外,乾崑 ADS 3.0 提供的车位到车位 NCA 功能,实现了从公开道路到园区道路,从园区地面到地下车位的全场景贯通。
除了 ADS 3.0,华为也为高速场景提供了智驾选择。它发布了 ADS SE 版本,提供高速智驾和基础泊车能力。
在主动安全方面,此前发布的全向防碰撞系统 CAS 已经更新到 3.0,实现了 ESA(紧急转向辅助)再增强。在 AEB(自动紧急制动)刹车距离不足的场景下,系统自动紧急转向避障,无需人先打方向盘触发,侧向主动安全也支持更多的场景,例如支持斜穿、横穿的车辆、自行车和电动车以及更灵活的避让空间。
乾崑品牌中也覆盖了车控与车云的研发推进。其中,前者推出乾崑 iDVP 2.0 智能汽车数字平台、乾崑车控模组及 XMOTION 2.0 车身运动协同控制系统,将实现个性化体验、服务化軟體以及集中化架构;后者则覆盖了从用户备车、上车、用车、停车,以及维修保养等各大应用场景。
作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網域的另一张王牌,鸿蒙座舱的音响、车灯模组等与驾乘体验息息相关的部分都得到了更新。鸿蒙座舱采用乾崑 XSCENE 光场屏,拥有大画幅、沉浸感、缓解晕车、缓解视疲劳等特点;乾崑音响发布发布最豪华的非凡系列能自根据画面在舱内重混出 3D 声音,而新更新的智慧声场实现前后排座位的音区独立,互不打扰;一代千悟引擎首次上车,通过用户声纹识别每个乘员的位置,感知并记录个人喜好,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再到灯具模组,以及非凡系列的音响,华为的车业务似乎包罗万象。边际不断扩张。华为车 BU 业务的边界在哪里?靳玉志说,我们只是聚焦智能化,提供智能空间。过去二三十年,华为在 ICT 技术延伸到车里面,做出鸿蒙智舱;来自我们人工智能领網域衍生出来的能力用在了智能驾驶领網域;车载光领網域则源于华为光 BU 的领先;音响部分,则是过去在功放领網域算法的核心技术积累;最后,车云业务基于华为公有云的运维能力及相关技术。" 除了这些我们 SP 已有的边界技术之外的东西一个都没有做。"
在车 BU 新品牌推出的同时,东风岚图也在同一天释放了与华为合作的进展。岚图梦想家将搭载乾崑 ADS3.0 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明年上半年发布。
寻找降本与保质的平衡
自 2018 年提出为车企造好车,做智能零部件供应商,在 6 年时间里,华为车 Bu 发展为今天的产品组合和市场规模。截至目前,华为在车业务上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300 亿元,研发人员目前达到 7000 人。
去年 10 月,随着问界新 M7 一炮而红,华为智驾向所有人展现了它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没有人怀疑智驾对于销量转化的积极作用。此后不久,华为与长安携手打造智能化汽车开放平台,明确华为在行业 " 博世 " 定位的同时,也释放了与行业加强合作的信号。
根据靳玉志提供的数据,目前,华为 2023 年智能部件发货已超过 300 万套,与东风、长安、广汽、北汽、赛力斯、奇瑞和江淮开展,涉及合作车型达到 7 款,发展超过 300 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靳玉志预计到今年年底,装载华为智驾的上路车达到 50 万辆。" 今年是智驾的元年,但是一旦启动就是一往无前,未来咱们的车将越来越多的出现智驾功能。"
电动化的下半场是智能化,也是行业潮水涌动的方向。靳玉志说,将 2024 年视为智驾规模商用的元年,通过整合过往技术积累和经验,华为已经做好引领下一个百年变革的准备。
随着乾崑品牌发布,华为要贴牢智驾领先的标签,同时,不断扩张的合作方与合作车型,更好地跑出智驾数据,实现 " 越开越好开 " 的愿景。例如在最近,华为频频传出与日系车企合作的消息。
2023 年年报显示,去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8%,达到了 47.7 亿元,成为华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不过,受限于成本较高,华为目前的智驾方案在 30 万以上车型才有盈利空间。
余承东也在问界新 M5 发布时谈到," 简直疯掉了,这个行业太卷了,尤其是选配权益里的提车后赠送 2000 元隔热膜是在发布会前加上去的,真的拼了,太猛了,行业太卷,我们降成本压力很大。"24.98 万元送 3.7 万元的选配权益," 这是我们第一次把高阶智能驾驶做到这么低的价格。"
面对当下的局面,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认为,智能驾驶的理念不是成本型,而是生产力型,用户使用的过程中越用越好,是愿意拿出更多的投入、钱来付给这些体验的。" 我们现在軟體产品都是抽成的模式,或者是订阅的模式。所以我们的产品是要打造生产力型的,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靳玉志也在采访中补充称,从过去很多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能在一个忽略质量的根本要素前提下去拼极低的成本,这是不可取的。所以任何时候质量都是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时,我们会从整车的系统架构上去考虑怎么把成本做到最优。通过系统架构降成本,能够非常好的提供解决方案。
" 我们寄希望于做‘电子螺丝钉’,或者是整个汽车产业大楼里的砖和瓦,随着量的堆积,汽车走向消费品、电子产品的发展阶段,成本必然会下降,这是客观规律。"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副总裁迟林春说。
而对于当下的阶段,华为也采用折中的方式,以 ADS SE 版本探索上车更低价格区间的车型。
在所有人咬紧牙关的竞争中,华为车 BU 向前跨出了一步。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