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浙商银行与华为,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欢迎阅读。
9 月 20 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这家通讯巨头发布了包括场景层、模型层、底座层三层的金融大模型解决方案。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表示将 " 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并战略性提出 " 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 "。
就在两天后,9 月 22 日,浙商银行宣布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協定,双方表示将在综合金融服务、AIGC 场景应用、科技基础设施等三方面深化战略合作。事实上,早在 2015 年起,浙商银行已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2021 年 11 月,浙商银行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建立起了 " 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 ",彼时就提出赋能千行百业智能更新。与两年前相比,本次深化战略合作的主要内容有着两方面鲜明特点。
首先,此番合作扩容了金融大模型方向的投入,浙商银行表示将基于华为的通用大模型技术和 AI 算力能力,合作开发适用于银行业的产业大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用于各类银行金融业务场景的 AIGC 应用。这在股份制银行的大模型探索中走在了前列。
其次,此番合作深化了双方在供应链金融领網域的合作。众所周知,华为生态圈内有着数以万计的供应商和下游生态伙伴,再次深入该领網域的合作,足以体现华为对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的认可。
入局金融大模型
每当 AI 浪潮涌起,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典型代表的金融业,总是会被推上时代潮头,最新的案例无疑是大模型。
自 2022 年末 ChatGPT 异军突起,国内外科技企业迅速涌入。7 月,华为全新发布盘古大模型,金融行业大模型正是其中数个行业通用大模型之一。9 月,蚂蚁集团正式发布自研金融大模型。此外,京东也对外展示了金融领網域 AI 营销运营平台,度小满发布开源金融大模型 " 轩辕 "," 百模大战 " 显露硝烟。
头部金融机构迅速跟进。各类银行积极部署,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金融大模型,据公开数据显示,部分国有大行选择与华为合作,开展相关领網域实践应用。比如,工行正通过盘古大模型来打造工行自己的金融大模型,百亿参数级别大模型已经投产;建行、交行与华为当前的合作聚焦在代码辅助、知识检索等场景,已经完成百亿大模型部署。
总体来看,在这场由大模型引领的新一轮生产力变革中,各种新产品形态突飞猛进。大模型强大的内容理解和生成能力促进了 AIGC(生成式 AI)技术的发展,让重塑金融业务场景成为可能。尤其以数字人为代表,其在解决金融行业营销、客服、风控、合规等方面痛点的过程中有望带来突破。
而在浙商银行的案例中,打造基于 AIGC 技术的数字人正是当前重点的发力方向之一。同时,数字化投研、数字化创作与营销等也是浙商银行当前大模型探索的主要方向。
不过,以数字人为代表的这一系列创新应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痛点,包括技术门槛高,导致生产及运营成本高;技术层面上,无法真正接近人的真实自然;金融行业专业化知识要求高,数字人需要不断更新语料库内容并加以模型训练,难度较大。
事实上,数字人并非是一个新概念,具有高度还原真人的虚拟形象在元宇宙概念里早已实现,当前的关键是将赋予数字人以灵魂——即需要基于通用大模型,建设一个专门适用于金融行业的大模型。
在以上背景下,浙商银行选择与华为进行大模型探索是双赢之举。前者整合行业和行内数据,在大模型训练中提供数据支持;华为在这一步中扮演的角色也尤为关键,建设和训练大模型的成本和难度高企,灵活弹性的华为云智能计算底座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算力保证,盘古大模型则提供了通用大模型的基础能力。
供应链金融合作再出发
在浙商银行与华为 2021 年的战略合作協定中,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合作是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浙商银行已与华为现有销售体系实现对接,为众多下游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服务。
在此次深化战略合作中,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样被双方高度关注。浙商银行将为华为供应商提供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服务;继续为华为渠道商提供采购融资服务,帮助华为强化渠道端综合金融获得。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应用正是浙商银行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结出的硕果。
所谓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并以上下游真实交易数据等信息做风险定价,进而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盘活整条产业链,着力解决信用缺失、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财务信息不透明所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不过,构建这套流程的核心是挖掘企业数据资产,但这并非易事,其所衍生出的信息不对称、确权困难、抵质押物管理风险等问题,已成当前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最大的难点。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另一方面则是要确保信息的 " 干净 " 程度。
对此,浙商银行充分运用专业化能力和数字化手段,创新应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解决以上痛点。
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托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真实交易背景,根据不同行业的交易特点和需求特性,满足企业在采购、仓储、销售、分期还款等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打造 " 行业化 + 嵌入式 " 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流程重构、授信创新、技术赋能、服务跃迁四大创新手段,同时整合输出金融顾问服务和金融级风控能力,提供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稳链固链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 6 月末,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已覆盖能源、汽车、钢铁、建工、通信等近 30 个行业,累投超 3800 亿元,服务核心企业超 2000 家,触达上下游客户近 3 万户。这其中,普惠小微占比达 75%。
智慧经营理念成效初显
浙商银行与华为持续深化的战略合作,包括其对于大模型应用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探索,这一系列实践背后,都与其 " 智慧经营 " 理念密不可分。
所谓 " 智慧经营 ",可以理解为浙商银行提出的一整套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浙商银行高管在 2023 年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提及,智慧经营,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市场化的产品和工具,形成优秀的金融服务方案,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 " 资本最节约、效益最可观 ",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落在具体实践路径上,智慧经营包括智慧创收、智慧清收、智慧风控、智慧大本营、智慧获客、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七个具体层面。
以智慧营销为例,浙商银行就明确提到了 "AIGC" 技术,表示要 " 推进 AIGC 数字化营销,抓紧推进数字化在远程银行、为客户经理减负赋能、为网点柜员提供智慧助手等场景应用。加快运营系统改造。" 本次其与华为在大模型场景应用方面的探索,正是落地这一理念的典型案例。
同日,浙商银行还宣布与中国太平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前者将依托太平庞大代理人队伍,加强银保、办卡、理财合作模式探索,助推智慧获客、智慧创收等的发展。
刚刚发布的中报则鲜明展示了该行在智慧经营理念下的探索成果。
中报显示,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 332.27 亿元,同比增长 4.68%,增速连续 8 季度保持股份行第一;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 77.43 亿元,同比增长 11.03%,增速时隔四年重回两位数。
同时,总资产规模达到 2.91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1.1%,其中贷款较年初增长 8.40%,存款规模较年初增长 8.42%。实现营业收入 332.27 亿元,同比增加 14.87 亿元,增长 4.68%;实现归母净利润 77.43 亿元,同比增加 7.69 亿元,增长 11.03%。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更新的大环境下,银行业可以摘取的 " 低垂的果实 " 已渐稀少,浙商银行的智慧经营理念展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银行业转型路径。(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