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开始大规模缩编,“2025年不再招新老师”, 教师过剩危机,如何破局?,欢迎阅读。
" 铁饭碗 " 不再铁了!
最近,江西万年县,一所小学的英语教师收到通知:
她被调往,社区图书馆整理书籍,薪资缩水 30%。
这并非个例!
今年 3 月底,江西万年县正式宣布,2025 年停止招聘英语老师。
在更早之前,江西南昌进贤公开宣布,2025 年不会招聘老师。
今年,整个江西省的教师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而江西省或许是一个全国性缩影!更大的趋势在于:教师的铁饭碗已经开始不保了。
那么,"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教师,在未来该如何破局呢?
一个县城的教育 " 地震 "
我们先从江西万年县,这个县城说起。
据数据显示,万年县全县人口约 35.06 万人。全县学生总数 78279 人,学校教职工总数 7184 人。
可以看出,师生比约 1:11。
在师生比例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分别为 1:19、1:13.5。
因此,万年县的教师团队明显冗余。
而且,今后的几年,万年县的学生数量,将以年均 4000 人的速度递减。
按照这个数据推算的话,在未来 5 年里,万年县将有1150 名过剩的教师无书可教。
要知道,万年县的教师人数,在 2020 年到 2023 年,还处于上涨当中。
3 年时间,专职教师人数上涨 1000 余人。
而今年,教师岗位转岗的转岗,停招的停招,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是生源人数的变化。
2008 年 -2024 年,万年县出生人口从 2008 年的 7934 人,下降到 2024 年的 2478 人。
大幅减少 70%。
直接的影响便是生源减少:2020 年,万年中小学学生 77470 人,而 2023 年就下降为 65784 人。
学生人数下降 1 万余人。
" 我们像守着即将干涸的池塘,鱼却越来越少了。"一位老教师苦笑道。
其次,是财政困境,让教师编制成了 " 奢侈品 "。
2024 年,江西税收下降 3.2%,土地收入连续四年腰斩。
相对应的,江西的罚没收入就得大幅提高。罚没收入暴涨 151% ——交警开罚单、城管收摊位费成了 " 创收主力 "。
一边疯狂找钱,另外一边就得疯狂省钱了!
更何况,学生减少,也会导致教育经费的缩减。
而一个在编教师年薪约 11 万(含社保),编外教师却仅需 4-6 万。
待遇差距达2-3 倍。
据统计,2024 年,江西68.6%的教师为编外人员。
所以,教师停招的真正原因," 不是学生不够,是财政养不起了。"一位教育局官员私下坦言。
全国教师面临 " 缩编潮 "
万年县并非孤例。
缩编也不算新鲜的事了。
2023 年全国新生儿,跌破 900 万的警报声中,厦门市教育局宣布暂停中小学教师招聘,长沙县直接取消年度教师招考计划。
去年,济南市平阴县宣布,不组织社会招聘。
湖南衡阳市衡阳县也宣布,向其它事业部門分流教师。
鹤岗的教师分流,直接分流到了社区街道。
宁波、北京、贵阳等地也有教师退出机制。
这其中有的末位淘汰,有的让教师待岗、转岗、降级等。
老师实在太多了!
据北京师范大学预测,到 2035 年,全国将过剩 150 万小学教师、37 万初中教师,加上高中、高校,共计 200 多万人。
教师过剩已成定局,全国教师将面临 " 缩编潮 "。
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最近几年,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的数量如下:
2020 年,10.5 万;
2021 年,8.4 万;
2022 年,6.7 万;
2023 年,5.2 万;
2024 年,3.7 万。
教育格局深受人口结构变化,这样的话翻译一下,就是教师招聘跟着时代走。
那么,只要跟上时代的浪潮,教师过剩的危机,就有破局之道。
教育需求从未消失,只是转化了形态
未来人口减少,虽然教育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但优质教育资源,在哪都是稀缺资源。
未来五年,可能有 100 万教师离开讲台,但新机会也在涌现:
职业教育教师缺口 300 万;
老年教育市场规模将达万亿;
研学导师时薪突破 500 元。
比如:
杭州师范毕业生小林开发" 非遗文化研学课程 ",与文旅公司合作年入百万;
沈阳某中学教师转型" 家庭教育规划师 ",为焦虑的家长提供定制服务;
北京出现" 老年大学教师 " 新职业,教广场舞也能拿证上岗。
这些成功案例揭示了,教育需求从未消失,只是转化了形态。
在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在悄然变革!
而真正的 " 铁饭碗 ",从来不是某个岗位,而是适应时代的能力。
那么,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师范生们,需要看清三个真相:
第一,教师编制不再是 " 免死金牌 ",深圳某区去年教师离职率创下 12% 的新高;
第二,教育产业正在裂变,据智联招聘数据,教育科技企业用人需求年增 37%;
第三,终身学习能力比一纸文凭更重要,某在线教育平台 30% 的明星讲师来自非师范专业。
时代的列车,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而世界上,没有不碎的铁饭碗,只有不锈的金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