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開始大規模縮編,“2025年不再招新老師”, 教師過剩危機,如何破局?,歡迎閱讀。
" 鐵飯碗 " 不再鐵了!
最近,江西萬年縣,一所小學的英語教師收到通知:
她被調往,社區圖書館整理書籍,薪資縮水 30%。
這并非個例!
今年 3 月底,江西萬年縣正式宣布,2025 年停止招聘英語老師。
在更早之前,江西南昌進賢公開宣布,2025 年不會招聘老師。
今年,整個江西省的教師行業面臨着巨大的變革。
而江西省或許是一個全國性縮影!更大的趨勢在于:教師的鐵飯碗已經開始不保了。
那麼,"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 教師,在未來該如何破局呢?
一個縣城的教育 " 地震 "
我們先從江西萬年縣,這個縣城說起。
據數據顯示,萬年縣全縣人口約 35.06 萬人。全縣學生總數 78279 人,學校教職工總數 7184 人。
可以看出,師生比約 1:11。
在師生比例上,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标準意見,分别為 1:19、1:13.5。
因此,萬年縣的教師團隊明顯冗餘。
而且,今後的幾年,萬年縣的學生數量,将以年均 4000 人的速度遞減。
按照這個數據推算的話,在未來 5 年裡,萬年縣将有1150 名過剩的教師無書可教。
要知道,萬年縣的教師人數,在 2020 年到 2023 年,還處于上漲當中。
3 年時間,專職教師人數上漲 1000 餘人。
而今年,教師崗位轉崗的轉崗,停招的停招,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是生源人數的變化。
2008 年 -2024 年,萬年縣出生人口從 2008 年的 7934 人,下降到 2024 年的 2478 人。
大幅減少 70%。
直接的影響便是生源減少:2020 年,萬年中小學學生 77470 人,而 2023 年就下降為 65784 人。
學生人數下降 1 萬餘人。
" 我們像守着即将幹涸的池塘,魚卻越來越少了。"一位老教師苦笑道。
其次,是财政困境,讓教師編制成了 " 奢侈品 "。
2024 年,江西稅收下降 3.2%,土地收入連續四年腰斬。
相對應的,江西的罰沒收入就得大幅提高。罰沒收入暴漲 151% ——交警開罰單、城管收攤位費成了 " 創收主力 "。
一邊瘋狂找錢,另外一邊就得瘋狂省錢了!
更何況,學生減少,也會導致教育經費的縮減。
而一個在編教師年薪約 11 萬(含社保),編外教師卻僅需 4-6 萬。
待遇差距達2-3 倍。
據統計,2024 年,江西68.6%的教師為編外人員。
所以,教師停招的真正原因," 不是學生不夠,是财政養不起了。"一位教育局官員私下坦言。
全國教師面臨 " 縮編潮 "
萬年縣并非孤例。
縮編也不算新鮮的事了。
2023 年全國新生兒,跌破 900 萬的警報聲中,廈門市教育局宣布暫停中小學教師招聘,長沙縣直接取消年度教師招考計劃。
去年,濟南市平陰縣宣布,不組織社會招聘。
湖南衡陽市衡陽縣也宣布,向其它事業部門分流教師。
鶴崗的教師分流,直接分流到了社區街道。
寧波、北京、貴陽等地也有教師退出機制。
這其中有的末位淘汰,有的讓教師待崗、轉崗、降級等。
老師實在太多了!
據北京師範大學預測,到 2035 年,全國将過剩 150 萬小學教師、37 萬初中教師,加上高中、高校,共計 200 多萬人。
教師過剩已成定局,全國教師将面臨 " 縮編潮 "。
據教育部官方數據,最近幾年,計劃招聘特崗教師的數量如下:
2020 年,10.5 萬;
2021 年,8.4 萬;
2022 年,6.7 萬;
2023 年,5.2 萬;
2024 年,3.7 萬。
教育格局深受人口結構變化,這樣的話翻譯一下,就是教師招聘跟着時代走。
那麼,只要跟上時代的浪潮,教師過剩的危機,就有破局之道。
教育需求從未消失,只是轉化了形态
未來人口減少,雖然教育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但優質教育資源,在哪都是稀缺資源。
未來五年,可能有 100 萬教師離開講台,但新機會也在湧現:
職業教育教師缺口 300 萬;
老年教育市場規模将達萬億;
研學導師時薪突破 500 元。
比如:
杭州師範畢業生小林開發" 非遺文化研學課程 ",與文旅公司合作年入百萬;
沈陽某中學教師轉型" 家庭教育規劃師 ",為焦慮的家長提供定制服務;
北京出現" 老年大學教師 " 新職業,教廣場舞也能拿證上崗。
這些成功案例揭示了,教育需求從未消失,只是轉化了形态。
在時代的背景下,教育在悄然變革!
而真正的 " 鐵飯碗 ",從來不是某個崗位,而是适應時代的能力。
那麼,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師範生們,需要看清三個真相:
第一,教師編制不再是 " 免死金牌 ",深圳某區去年教師離職率創下 12% 的新高;
第二,教育產業正在裂變,據智聯招聘數據,教育科技企業用人需求年增 37%;
第三,終身學習能力比一紙文憑更重要,某在線教育平台 30% 的明星講師來自非師範專業。
時代的列車,不會為任何人停留。
而世界上,沒有不碎的鐵飯碗,只有不鏽的金手藝。